一种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应用于电脑等电子装置的散热器上,该散热器借由其四角的固定螺丝组设于主机板上,该散热器包括一散热鳍片模块,该散热鳍片模块一表面与电子装置的发热元件表面贴合,以吸收该发热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而该散热鳍片的相对两侧设有固定该散热器的固定螺丝,并且该散热鳍片模块的另一表面套设有一固定框架,而该固定框架一侧设有一弹性卡扣,而该散热风扇与散热鳍片模块相对的表面组设有一配合架,且该配合架一侧设有与固定框架的弹性卡扣对应的扣合部,如此可利用该弹性卡扣与扣合部扣合而将该散热风扇组设于散热鳍片模块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子装置的散热器,特别是指该散热器的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利用此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可令该散热风扇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散热器的其它构件上,从而便于该散热器的组装与拆卸。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脑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电脑的运作速度不断地提高,并且电脑主机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发热功率亦不断地攀升。为了预防电脑主机内部的电子元件过热,而导致电子元件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地失效,所以提供足够的散热效能至电脑内部的电子元件将变得非常重要。以中央处理单元(CPU)为例,中央处理单元在运作之下,当中央处理单元的温度,一旦超出其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时,中央处理单元极有可能会发生运算错误,或是暂时性地失效,如此将导致电脑主机死机。此外,当中央处理单元的温度远远超过其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时,甚至极有可能损坏中央处理单元芯片的内部的晶体管,因而导致中央处理单元永久性地失效,如此一来就必须更换中央处理单元,始能恢复电脑主机的正常运作。为了有效地降低电子元件于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就现有技术而言,除可在电脑主机的机壳内部加装散热器,用以提供热对流形式的散热作用以外,更可直接在电脑主机的电源供应器、中央处理单元(CPU)及绘图处理单元(GPU),甚至是芯片组等温度容易升高的电子元件上加装散热器,用以迅速移除这些电子元件于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图1绘示现有的一种散热器组设于电脑装置上的立体组合图。该散热器包括该散热器1包括一框架10,该框架10呈平板状,并由热传导率较高的铜或铝合金等金属制成,且该框架10通过散热垫或散热膏而贴在中央处理器表面,以便快速将中央处理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吸收至框架10。而在框架10与中央处理器贴靠表面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有数个相互堆栈的散热鳍片103,该散热鳍片103吸收框架10吸收的中央处理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向外辐射。为具更佳的散热效果,该散热鳍片103的顶部组设有一散热风扇104,如此在散热风扇104吹动下,冷空气经过散热鳍片103会吸收热量,并将热量带至电脑壳体(未图示)外部,从而达到令中央处理器的温度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同时为保证框架10与中央处理器紧密接触以保证良好的吸热效果,该散热器1还设有一固持件,在本实施例中为螺丝101,并且该框架10在四角位置开设有通孔100,而电路板15亦在相应位置设有配合件,在本实施例中为螺孔150,借由螺丝101穿过通孔100而锁固于电路板15的螺孔150内,而令框架10与中央处理器紧密接触。诚然,在正常状况下,该框架10的四角均凸出散热风扇104,如此使用者可直接利用螺丝起子(未图示)施力于螺丝101,而将螺丝101锁固于电路板15的螺孔150内,而令框架10与中央处理器紧密接触。但是,为降低该电脑装置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制造商或使用者可能会使用比原始散热风扇更大尺寸的散热风扇,以求具有更佳的散热效果及更低的噪声,如此该螺丝101会被该散热风扇挡住,是以需将螺丝起子穿过该散热风扇104而施力于螺丝101,由于该散热风扇104叶片存在,操作者需很谨慎的避开该散热风扇104的叶片,因此显得非常不便,不利于提高组装与维修的效率。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散热器的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利用此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可令该散热风扇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散热器的其它构件上,从而便于该散热器的组装与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散热器的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利用此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可令该散热风扇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散热器的其它构件上,从而便于该散热器的组装与拆卸。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应用于电脑等电子装置的散热器上,该散热器借由其四角的固定螺丝组设于主机板上,该散热器包括一散热鳍片模块,该散热鳍片模块一表面与电子装置的发热元件表面贴合,以吸收该发热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而该散热鳍片的相对两侧设有固定该散热器的固定螺丝,并且该散热鳍片模块的另一表面套设有一固定框架,而该固定框架一侧设有一弹性卡扣,而该散热风扇与散热鳍片模块相对的表面组设有一配合架,且该配合架一侧设有与固定框架的弹性卡扣对应的扣合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利用在固定框架一侧设置一弹性卡扣,而在相应的配合架一侧设置一扣合部,借由该弹性卡扣与扣合部扣合,而将该散热风扇组设于散热鳍片模块上,同理,在将该散热器安装于主机板上时,还是从主机板上拆卸时,只需令该弹性卡扣与扣合部解除扣合,并移开散热风扇,利用螺丝起子将固定螺丝锁固于主机板上,如此,该散热风扇的叶片不会妨碍螺丝起子,从而增加组装与拆卸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散热器组设于电脑装置上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实施本技术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的散热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实施本技术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的散热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将实施本技术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的散热器拆卸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为实施本技术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的散热器的立体组合图,该散热器2组设于电子装置的主机板(未图示)上,用以与主机板上的发热元件(如中央处理器等)配合,而将该发热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而将该发热元件的温度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该散热器2通常包括一与该发热元件表面贴合的散热鳍片模块23,该散热鳍片模块23设有数个迭加的散热鳍片230,以增加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从而加快热量的散发,并且该散热鳍片230底面设有支撑架233,该支撑架233凸出该散热鳍片230两侧,并且在其上组设有固定螺丝233,以便借由固定螺丝233与主机板对应的螺孔(未图示)锁固,而将该散热器2组设于主机板上。另,为加强空气的对流,以将热量快速散发,该散热鳍片模块23上方组设有一散热风扇20,该散热风扇20的外围凸出散热鳍片230,并位于固定螺丝233的上方,鉴于该散热风扇20的妨碍,在使用螺丝起子施力于固定螺丝233时非常不便,本技术正是对该散热风扇20的固定结构进行改进,至于其它结构,现有技术多有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请参阅图3,为实施本技术的散热器的立体分解图,该散热器2除具上述的散热鳍片模块23外,还包括在该散热鳍片模块23一表面组设的固定框架22,与该散热鳍片模块23与发热元件贴靠的表面相对,该固定框架22套设于散热鳍片230的外围,并且该固定框架22的一侧凸出设有一弹性卡扣220,与该散热鳍片模块23设置固定螺丝233一侧相邻,该弹性卡扣220为从该固定框架22侧缘凸出的翼板,其末端向该固定框架22外侧倾斜形成一扳动部222,以利于使用者施力,且该弹性卡扣220中部与该固定框架22内部相对的表面向外凹陷形成一卡槽223,以与配合架21的扣合部211卡合(容后详述)。另,该固定框架22的另一侧凸出散热鳍片230设有枢轴221,与该固定框架22设置弹性卡扣220的一侧相对,以便与配合架21一侧的套合部212配合,而令该配合架21可相对该固定框架22枢转。该配合架21呈方形,与散热风扇20的形状相对应,其中部形成一开口213,以便空气流通,且该配合架21一侧对应弹性卡扣220对应设有一扣合部211,在本实施例中,该扣合部211为自该配合架21侧缘凸出的一翼板,且其末端向外弯折,以便扣合于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应用于电脑等电子装置的散热器上,该散热器借由其四角的固定螺丝组设于主机板上,该散热器包括:一散热鳍片模块,该散热鳍片模块一表面与电子装置的发热元件表面贴合,以吸收该发热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而该散热鳍片的相对两侧设有固定该散热器的固定螺丝;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的固定结构还包括:一固定框架,套设于该散热鳍片模块的另一表面,且该固定框架一侧设有一弹性卡扣;一配合架,枢接于固定框架上,且该配合架一侧设有与固定框架的弹性卡扣对应的扣合部;一散热风扇,组设于配合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源,吴敏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汉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