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包括钢管混凝土柱、耳板、连接钢板、定位连接件和现浇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柱沿墙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耳板与钢管混凝土柱焊接固定;连接钢板沿平行于墙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相邻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并形成混凝土空腔;连接钢板和耳板均预留定位连接件的通孔,定位连接件穿插在通孔内;现浇混凝土,填充于钢管混凝土柱内部和连接钢板间的混凝土空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绿色环保,便于安装,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可逆作法施工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缩短施工周期。法施工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缩短施工周期。法施工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为一种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技术介绍
[0002]高层建筑逆作法施工是解决用地资源紧张的密集型城市高层建设的重要施工方法,改方法可先进行上部结构施工、后(或同步)进行下部地下室施工,为项目整体竣工时间节约较多的时间。在实施逆作法高层建筑中,在地面先行施工桩基础及吊装地下部分钢管柱作竖向支撑,完成地下出土及底板后,再正作地下室部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传统的地下室逆作的过程中,存在两个较大的问题,其一、当上部结构层数较多时,如大于15层时,逆作过程由于地下仅有钢管柱作支撑,抗侧能力较差,在未完成地下室的正作剪力墙前,上部结构建造层数有一定限制,不适宜建造太多楼层,一定程度拖慢了整体完工进度;其二、后期正作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墙,与钢管柱连接构造复杂,地下作业困难,实施起来工期较长,往往成为制约整体工期关键节点。故寻求一种具有较好抗侧力、可适应逆作施工的剪力墙构件有较大工程意义。
[0003]在超高层建筑中,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大,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截面尺寸逐渐增大,致使建筑有效使用面积减小,结构自重增加,对结构抗震和地基基础亦有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兼顾高承载力、延性及建造效率的剪力墙结构同样有较大的意义。
[0004]另外,对港口钢桩码头,对船撞、海浪、地震等水平作用,往往通过施打斜桩解决,但斜桩的施打比较困难、施工工期长,同时对高烈度区斜桩有时也未能很好解决上述地震引起水平作用。故提出一种可逆作施工的具有较好抗侧力剪力墙有较好工程意义。
[0005]因此,针对上述广泛的应用领域,提出一种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是十分有必要,且工程意义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该装配式剪力墙能够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包括:钢管混凝土柱、耳板、连接钢板、定位连接件和现浇混凝土;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沿墙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耳板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焊接固定;所述连接钢板沿平行于墙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相邻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并形成混凝土空腔;所述连接钢板和所述耳板均预留定位连接件的通孔,定位连接件穿插在通孔内;所述现浇混凝土,填充于钢管混凝土柱内部和连接钢板间的混凝土空腔中。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连接件包括垂直于墙体方向的若干单边螺栓和若干对拉螺杆;所述单边螺栓固定连接耳板和连接钢板;所述对拉螺杆固定连接平行位置的连接钢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钢板为建筑用矩形平钢板,并设有三列安装定位连接件的通
孔,其中中间列为对拉螺杆的通孔,两侧列为单边螺栓的通孔;连接钢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耳板的垂直距离,且小于钢管混凝土柱的直径;所有连接钢板的形状、大小和通孔位置保持一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对拉螺杆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对所述连接钢板的最大侧压力;所述对拉螺杆的中轴线与连接钢板的中轴线共线。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单边螺栓包括高强螺栓、固定螺母和加径垫片一;所述高强螺栓从墙体内部依次穿过所述耳板和连接钢板,并与所述固定螺母适配安装,所述加径垫片一安装于所述高强螺栓的根部和所述连接钢板表面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对拉螺杆包括螺杆、螺帽和加径垫片二;所述螺杆依次穿过一侧连接钢板、混凝土空腔和另一侧连接钢板,并与所述螺帽适配安装;所述加径垫片二安装于所述螺杆的根部和所述连接钢板表面之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且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内的现浇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连接钢板间的现浇混凝土强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混凝土柱、耳板和连接钢板的强度等级不低于Q235,单边螺栓和对拉螺杆的强度不低于8.8级。
[0015]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径厚比不低于15,且不高于70,相邻钢管混凝土柱间的净距与墙体厚度比不小于0.125且不大于2.5。
[0016]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呈一字型、T型、L型、十型或C型排列。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专利技术的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可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柱和连接钢板对现浇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有效增强现浇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大幅提升墙体竖向承载力、以及延性能力;在相同承载力下,本专利技术剪力墙截面做得更薄,占用的建筑空间更小,在超高层建筑中优势更明显。
[0019]2.钢材料构件大部分可以在工厂预制装配,现场仅需部分定位连接件的连接作业和现浇混凝土浇筑工作,极大地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不用做模板,不需绑钢筋,不发生漏浆,达到了“经济安全、绿色环保、节省造价”的目标;
[0020]3.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组合截面灵活多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一字型”、“L字型”、“T字型”和“C字型”等布置形式,也可根据受力需要调整钢管的间距,拟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
[0021]4.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逆作法施工,可为地下结构提供的较大水平抗力,抵抗上部结构正作层数更多时引起整体结构变形过大问题,从而较传统技术可使逆作法建造层数更多,同时可大大缩短工程施工总工期、显著降低支撑支模、竖向支撑构件定位及水下作业的技术难度等,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实施例中的轴侧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实施例中的正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单边螺栓示意图;
[0026]图5为对拉螺杆连接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钢管混凝土柱形成的“L”型墙体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钢管混凝土柱形成的“T”型墙体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钢管混凝土柱形成的“十”型墙体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钢管混凝土柱形成的“C”型墙体示意图;
[0031]图10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逆作法建造地下室的施工过程示意图;
[0032]图1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建造超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图;
[0033]图1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建造高桩码头的剖面示意图。
[0034]其中,1
‑
钢管混凝土柱、2
‑
耳板、3
‑
连接钢板、4
‑
定位连接件、5
‑
现浇混凝土、41
‑
单边螺栓、411
‑
高强螺栓、412
‑
固定螺母、413
‑
加径垫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柱、耳板、连接钢板、定位连接件和现浇混凝土;所述钢管混凝土柱沿墙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耳板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焊接固定;所述连接钢板沿平行于墙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相邻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并形成混凝土空腔;所述连接钢板和所述耳板均预留定位连接件的通孔,定位连接件穿插在通孔内;所述现浇混凝土,填充于钢管混凝土柱内部和连接钢板间的混凝土空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连接件包括垂直于墙体方向的若干单边螺栓和若干对拉螺杆;所述单边螺栓固定连接耳板和连接钢板;所述对拉螺杆固定连接平行位置的连接钢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板为建筑用矩形平钢板,并设有三列安装定位连接件的通孔,其中中间列为对拉螺杆的通孔,两侧列为单边螺栓的通孔;连接钢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耳板的垂直距离,且小于钢管混凝土柱的直径;所有连接钢板的形状、大小和通孔位置保持一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杆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对所述连接钢板的最大侧压力;所述对拉螺杆的中轴线与连接钢板的中轴线共线。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逆作施工的装配式密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宏,郭达文,张梦月,王绍迪,陈波,张俊添,陈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