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爱飞专利>正文

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压路机碾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33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压路机碾压结构,涉及压路机技术领域,包括固定端板,所述固定端板两端通过U形支架与牵引机连接,所述固定端板的中心转动连接有碾压转轴,且碾压转轴的外壁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有固定内筒和碾压外筒,所述碾压外筒两端与固定端板的外沿转动配合,所述固定内筒的外侧通过蓄能机构固定连接有冲击块,且冲击块外端为与对应位置碾压外筒内壁弧度相同的弧形表面,通过设置的蓄能机构和冲击块,通过压缩的弹性势能和冲击块的重力势能对碾压外筒的内壁最下侧进行冲击,透过碾压外筒对碾压外筒接触的道路进行冲击夯实,低频率、高振幅,压实功能更强,提高了驾驶人员驾驶时的舒适性。提高了驾驶人员驾驶时的舒适性。提高了驾驶人员驾驶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压路机碾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压路机
,具体涉及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压路机碾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压路机是一种利用机械自重、振动的方法,对被压实材料重复加载,克服材料之间的黏聚力和内摩擦力。排除其内部的气体和水分,迫使材料颗粒之间产生位移,相互楔紧,增加密实度,使之达到一定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减少道路后期凹陷的作业机械。
[0003]常用的压路机主要分为冲击式压路机和振动式压路机两种,冲击式压路机是一种新型的压路机,其碾压轮为多边形,一般是三边形或者五边形,由轮式牵引机牵引作业,其冲击压实技术是一种非圆形、大功率、连续滚动的冲击轮,冲击压实路面、路基,从而达到压实的效果。振动式压路机是通过振动轮的振动,从而对浮层材料产生一种往复冲击力,从而在浮层内产生冲击波,从而达到压实的目的。常用的振动压路机有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静碾三轮压路机等。振动压路机是高频率、低振幅,而冲击碾压压路机是低频率、高振幅,压实功能更强。
[0004]从事道路桥梁施工的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冲击式压路机相对于振动式压路机压实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冲击式压路机的碾压轮通过多边形转动时的自重进行冲击,导致冲击压路机第一遍的压实后道路呈现出坑洼的表面,导致驾驶员驾驶环境不佳,并且因为冲击压路机对主机有冲击效果,所以它会使驾驶员在牵引车上操作不舒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压路机碾压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冲击式压路机相对于振动式压路机压实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冲击式压路机的碾压轮通过多边形转动时的自重进行冲击,导致冲击压路机第一遍的压实后道路呈现出坑洼的表面,导致驾驶员驾驶环境不佳,并且因为冲击压路机对主机有冲击效果,所以它会使驾驶员在牵引车上操作不舒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压路机碾压结构。
[0006]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压路机碾压结构,包括固定端板,所述固定端板两端通过U形支架与牵引机连接,所述固定端板的中心转动连接有碾压转轴,且碾压转轴的外壁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有固定内筒和碾压外筒,所述碾压外筒两端与固定端板的外沿转动配合,所述固定内筒的外侧通过蓄能机构固定连接有冲击块,且冲击块外端为与对应位置碾压外筒内壁弧度相同的弧形表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蓄能机构包括多个蓄能缸套,所述蓄能缸套内活动插接有蓄能活塞杆,且蓄能活塞杆的里端与蓄能缸套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蓄能弹簧,同一排的所述蓄能活塞杆外端与冲击块里侧固定连接,所述蓄能缸套的里端中心设置有充气嘴,且充气嘴内设
置有气门芯。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内筒侧壁阵列开设有多排圆形通孔,且多个蓄能缸套一一对应插设于固定内筒侧壁的圆形通孔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冲击块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端杆,且固定端板的里侧开设有循环滑道,所述导向端杆滑动连接于循环滑道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滑道包括设置于碾压转轴正下方设置有竖直滑道、对应碾压外筒转动方向相反一侧设置有四分之一圆外圈导向滑道、沿着导向滑道上端向中心靠近的弧形蓄能滑道和朝着转向一侧的半圆内圈导向滑道。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端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润滑滚轮,且润滑滚轮为聚四氟乙烯陶瓷轴承。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冲击块朝向碾压外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耐磨橡胶垫板,且碾压外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钨钢耐磨套。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固定端板,固定端板通过U形支架与牵引机连接沿着牵引方向前进,通过设置的碾压转轴,碾压外筒和固定内筒通过碾压转轴在两侧固定端板之间转动,通过设置的蓄能机构和冲击块,碾压外筒和碾压转轴转动时,蓄能机构能够压缩蓄能,当冲击块转动到对应正下方的位置时,蓄能机构释放,通过压缩的弹性势能和冲击块的重力势能对碾压外筒的内壁最下侧进行冲击,透过碾压外筒对碾压外筒接触的道路进行冲击夯实,低频率、高振幅,压实功能更强,通过设置的碾压外筒沿着碾压外筒的外沿依次压实,压实后的道路更加平整,并且避免了多边形碾压轮冲击不均匀导致压实后的路面不够平整的问题,并且通过蓄能机构的蓄能在降低碾压结构的整体重量的同时保持冲击效果,避免多边形碾压轮自重变化冲击时对机架的牵引,降低了对牵引机的振动,提高了驾驶人员驾驶时的舒适性。
[0016]2、本技术蓄能活塞杆的里端固定连接有气密活塞,通过设置的蓄能缸套和蓄能活塞杆,蓄能活塞杆能够沿着蓄能缸套内腔滑动,并且将蓄能弹簧压缩和释放蓄能,提高了冲击块的冲击效果,通过设置的充气嘴,能够通过充气嘴向蓄能缸套内泵入压缩气体,从而提高蓄能缸套和蓄能活塞杆配合的蓄能能力。
[0017]3、本技术通过设置于碾压转轴正下方设置有竖直滑道能够在冲击块移动到正下方朝向地面时释放,通过对应碾压外筒转动方向相反一侧设置有四分之一圆外圈导向滑道能够将释放后的冲击块固定在外圈,使得碾压外筒在转动时形成重心偏移产生振动,起到振动碾压的效果,配合冲击块的冲击碾压,碾压效果更好,通过沿着导向滑道上端向中心靠近的弧形蓄能滑道能够将冲击块逐渐靠近圆心导向,配合冲击块的重力对蓄能机构进行压缩蓄能,通过朝着转向一侧的半圆内圈导向滑道的设置,使得蓄能完成后的冲击块沿着内圈导向正下方释放,循环滑道的结构充分实现冲击块的蓄能功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正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侧剖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中固定端板的里侧位置剖视图。
[0022]附图标记:1、固定端板;2、碾压外筒;3、碾压转轴;4、连接支架;5、固定内筒;6、蓄能缸套;7、蓄能弹簧;8、蓄能活塞杆;9、冲击块;10、导向端杆;11、耐磨橡胶垫板;12、充气嘴;13、循环滑道;14、润滑滚轮;15、钨钢耐磨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压路机碾压结构,包括固定端板1,固定端板1两端通过U形支架与牵引机连接,固定端板1的中心转动连接有碾压转轴3,且碾压转轴3的外壁通过连接支架4固定连接有固定内筒5和碾压外筒2,碾压外筒2两端与固定端板1的外沿转动配合,固定内筒5的外侧通过蓄能机构固定连接有冲击块9,且冲击块9外端为与对应位置碾压外筒2内壁弧度相同的弧形表面。
[00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蓄能机构包括多个蓄能缸套6,蓄能缸套6内活动插接有蓄能活塞杆8,且蓄能活塞杆8的里端与蓄能缸套6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蓄能弹簧7,同一排的蓄能活塞杆8外端与冲击块9里侧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压路机碾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端板(1),所述固定端板(1)两端通过U形支架与牵引机连接,所述固定端板(1)的中心转动连接有碾压转轴(3),且碾压转轴(3)的外壁通过连接支架(4)固定连接有固定内筒(5)和碾压外筒(2),所述碾压外筒(2)两端与固定端板(1)的外沿转动配合,所述固定内筒(5)的外侧通过蓄能机构固定连接有冲击块(9),且冲击块(9)外端为与对应位置碾压外筒(2)内壁弧度相同的弧形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压路机碾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机构包括多个蓄能缸套(6),所述蓄能缸套(6)内活动插接有蓄能活塞杆(8),且蓄能活塞杆(8)的里端与蓄能缸套(6)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蓄能弹簧(7),同一排的所述蓄能活塞杆(8)外端与冲击块(9)里侧固定连接,所述蓄能缸套(6)的里端中心设置有充气嘴(12),且充气嘴(12)内设置有气门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驾驶更加舒适的压路机碾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内筒(5)侧壁阵列开设有多排圆形通孔,且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爱飞
申请(专利权)人:周爱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