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硅碎料的传送带式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26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硅碎料的传送带式烘干装置,适用于硅碎料的烘干系统,属于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烘干室、传送带和高纯氮气风井,高纯氮气风井为至少两个,分布在传送带的两侧;烘干室上部设有烘干室进料口,烘干室进料口处设有下料斗Ⅰ,下料斗Ⅰ位于传送带进料段的工位前侧,高纯氮气风井上的出风口位于下料斗Ⅰ与传送带进料段之间的一侧;传送带出料段处设有下料斗Ⅱ,下料斗Ⅱ的工位后侧设置有硅碎料接收器,硅碎料接收器设置在烘干室下部,对侧高纯氮气风井上的出风口位于下料斗Ⅱ与硅碎料接收器之间的一侧;对处于下料、转移和/或出料状态的硅碎料进行高纯氮气风烘干处理,有效解决现有湿硅碎料烘干效率低、质量差、能耗高,不能实现连续化生产等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硅碎料的传送带式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硅碎料的传送带式烘干装置,属于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


技术介绍

[0002]多晶硅成品在出厂前,需进行破碎(人工或机械)、分选和包装等处理,其中,破碎过程中会产生硅碎料,硅碎料的尺寸多集中在1

3mm或3

8mm。由于硅碎料不能直接使用,以及,还需要空间堆积,所以,一般对其再分选、清洗、烘干和包装,然后,分等级进行售卖。目前,对于清洗后硅碎料的烘干,常采用箱式红外辐射加热的方法,即加热管在封闭箱体中进行加热,通过热量传导的方式,使硅碎料受热,从而使硅碎料表面的水分挥发;以及,通过加装强制风机,从而达到烘干的目的。
[0003]但在湿硅碎料的加热过程中,由于湿硅碎料密度大,大量水分积存在碎料内部,进而导致加热时间较长,且碎料内部不容易烘干,容易产生结露。
[0004]现有技术CN207439097U中公开“一种用于碳化硅微粉烘干的新型带式烘干机”,其中,包括喂料口、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第三烘干室、过渡室、冷却室、驱动链轮、传动链条、输送带、布料器;CN209944951U中公开“一种太阳能电池晶体硅用烘干装置”,其中,包括烘干箱,烘干箱内设置有进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过渡输送带及驱动三个输送带同步工作的电机,其主要适用于对硅片双面烘干。
[0005]尽管,现有技术公开了相应的烘干设备,但均不能有效解决清洗后硅碎料的烘干效率和质量,也不能较好的实现连续化生产,以及解决能耗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基于目前硅碎料的尺寸多集中在1

3mm或3

8mm(在该前提下,清洗后的湿硅碎料结团,且烘干后,不易被风吹飞扬、分散)以及,传送带式输送,对处于下料、转移和/或出料状态的硅碎料进行高纯氮气风烘干处理,有效解决现有湿硅碎料烘干效率低、质量差、能耗高,不能实现连续化生产等问题,而提出一种用于硅碎料的传送带式烘干装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硅碎料的传送带式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设置在烘干室内的传送带和高纯氮气风井,高纯氮气风井为至少两个,分布在传送带的两侧;
[0008]烘干室上部设有烘干室进料口,烘干室进料口处设有下料斗Ⅰ,下料斗Ⅰ位于传送带进料段的工位前侧,高纯氮气风井上的出风口位于下料斗Ⅰ与传送带进料段之间的一侧;传送带出料段处设有下料斗Ⅱ,下料斗Ⅱ的工位后侧设置有硅碎料接收器,硅碎料接收器设置在烘干室下部,对侧高纯氮气风井上的出风口位于下料斗Ⅱ与硅碎料接收器之间的一侧;
[0009]烘干室进料口、下料斗Ⅰ、传送带及下料斗Ⅱ之间形成硅碎料在烘干室中连续输送烘干的通路。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斗Ⅰ和下料斗Ⅱ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出风口处设置有风阀,风阀与温湿度传感器之间通过电信号联锁。
[0011]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为三个,传送带之间呈纵向设置在烘干室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传送带的间距为45

60cm,传送带长为2

3m,传送带宽为45

60cm。
[0013]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为耐高温耐磨损的传送带。
[0014]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式烘干装置的工位前侧设置有隧道式输送机构,隧道式输送机构的工位前侧设置有布料机,布料机的出料口位于隧道式输送带进料段的一侧,输送带出料段与烘干室进料口连通,即下料斗Ⅰ设置在输送带出料段处。
[0015]在本技术方案中,根据实际需求,高纯氮气风井连接有高纯热氮气管,为高纯氮气风井内提供热风源。
[0016]本技术方案中涉及
ꢀ“
工位前侧”、“工位后侧”、“两侧”、“上部”、“处”、“下部”、“内”、“一侧”、“之间”、“对侧”、“纵向”等位置关系,是根据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情况而定义的,为本
内的常规用语,也是本领域术人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常规用语。
[0017]采用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8]本技术基于清洗后的湿硅碎料在烘干室内的输送,在传送带的两侧特别设置高纯氮气风井,借助高纯氮气风井中的风,对处于下料、转移和/或出料状态的硅碎料进行烘干处理,进而提高本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烘干装置的热量消耗;
[0019]本技术可连续性下料、烘干及出料,不需要烘干等待等,进而较好的实现连续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工作状态布置示意图(一);
[0022]图3为本技术工作状态布置示意图(二);
[0023]图4为本技术中隧道式输送机构剖视图(A向);
[0024]图中,1、烘干室,2、传送带,3、高纯氮气风井,4、烘干室进料口,5、下料斗Ⅰ,6、出风口,7、下料斗Ⅱ,8、硅碎料接收器,9、隧道式输送机构,10、布料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硅碎料的传送带2式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1、设置在烘干室1内的传送带2和高纯氮气风井3,高纯氮气风井3为至少两个,分布在传送带2的两侧;
[0028]烘干室1上部设有烘干室进料口4,烘干室进料口4处设有下料斗Ⅰ5,下料斗Ⅰ5位于传送带2进料段的工位前侧,高纯氮气风井3上的出风口6位于下料斗Ⅰ5与传送带2进料段之
间的一侧,借助高纯氮气风井3中的风,对处于该下料状态的硅碎料进行烘干处理,进而提高本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和质量;
[0029]传送带2出料段处设有下料斗Ⅱ7,下料斗Ⅱ7的工位后侧设置有硅碎料接收器8,硅碎料接收器8设置在烘干室1下部,对侧高纯氮气风井3上的出风口6位于下料斗Ⅱ7与硅碎料接收器8之间的一侧,借助高纯氮气风井3中的风,对处于该出料状态的硅碎料进行烘干处理,进而提高本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和质量;
[0030]其中,传送带2呈横向设置,烘干室进料口4、下料斗Ⅰ5、传送带2、下料斗Ⅱ7及硅碎料接收器8之间呈纵向分布在烘干室1内。以及,烘干室进料口4、下料斗Ⅰ5、传送带2及下料斗Ⅱ7之间形成硅碎料在烘干室1中连续输送烘干的通路。
[0031]根据实际需求,高纯氮气风井3连接有高纯热氮气管,为高纯氮气风井3内提供热风源。
[0032]在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工作过程包括:
[0033]1、烘干室进料口4内的湿硅碎料经下料斗Ⅰ5下料,掉落在传送带2上,而在此掉落过程中,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硅碎料的传送带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室(1)、设置在烘干室(1)内的传送带(2)和高纯氮气风井(3),高纯氮气风井(3)为至少两个,分布在传送带(2)的两侧;烘干室(1)上部设有烘干室进料口(4),烘干室进料口(4)处设有下料斗Ⅰ(5),下料斗Ⅰ(5)位于传送带(2)进料段的工位前侧,高纯氮气风井(3)上的出风口(6)位于下料斗Ⅰ(5)与传送带(2)进料段之间的一侧;传送带(2)出料段处设有下料斗Ⅱ(7),下料斗Ⅱ(7)的工位后侧设置有硅碎料接收器(8),硅碎料接收器(8)设置在烘干室(1)下部,对侧高纯氮气风井(3)上的出风口(6)位于下料斗Ⅱ(7)与硅碎料接收器(8)之间的一侧;烘干室进料口(4)、下料斗Ⅰ(5)、传送带(2)及下料斗Ⅱ(7)之间形成硅碎料在烘干室(1)中连续输送烘干的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硅碎料的传送带式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斗Ⅰ(5)和下料斗Ⅱ(7)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出风口(6)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龙廖元赵立峰魏强杜炳胜杨强汪云清杨成盛欢辉赵文宏杨兴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