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211 阅读:5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枢接装置,包括上承架、旋转轴及下承架,旋转轴上套设有第一角度定位片和第二角度定位片,第一角度定位片的内孔为可供旋转轴旋转的圆形,第二角度定位片的内孔与旋转轴的接端配合并可随旋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角度定位片向下承架延伸有卡钩,第一角度定位片靠近下承架的一侧还设有卡配部,下承架对应于卡钩及卡配部的位置设有插槽和卡接块,第一角度定位片通过卡钩伸入插槽实现与下承架的连接固定,通过卡配部与卡接块的配合实现对第一角度定位片的支撑,因此提高了结构强度,从而使扭力更加稳定。(*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枢接装置,其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其他具有主机壳 体和屏幕壳体的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目前的笔记本电脑因轻巧、体薄及使用方便而风靡于世,被人们广泛携 带使用。而现今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壳体与主体壳体之间的连接装置,大都 只能提供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壳体相对主体壳体作上、下掀闭动作,而无法在 屏幕壳体掀开后依使用状况的需要将屏幕壳体左右旋转的调整,因此电脑屏幕的视角很小,在向客户介绍情况或演示时,往往只能让直接面对屏幕的有 限人员看到屏幕的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市面上出现了液晶屏幕可多向转动的笔记本电 脑,其包含主机壳体、屏幕壳体及连接在主机壳体和屏幕壳体之间的枢接装 置,其中枢接装置由组接于主体壳体上的旋转机构和组接于屏幕壳体上枢转 机构组成。枢转机构包括上承架,上承架与屏幕壳体之间连接有铰链机构, 枢转机构使屏幕壳体可相对于主体壳体枢转,做开启或盖合的动作;旋转机 构包括与上承架固定的旋转轴及与主体壳体固定的下承架,旋转轴可相对下 承架转动且转动方向与铰链机构的转动方向垂直设置,旋转机构使屏幕壳体 可相对于主体壳体旋转,做调节液晶屏幕方向的动作。现有技术中,旋转轴一般是通过套在旋转轴外的凸片和凹片配合来实现 角度定位的,凸片和凹片中一片与下承架固定,另一片随旋转轴转动。但是 现有的凸片或凹片与下承架之间往往通过单一的插接方式连接固定的,因此 结构强度不是特别髙,扭力也不是十分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在主机壳体和屏幕壳体之间的枢接装置,该装置可实现液晶屏幕的旋转,同时第一角度定位片与下承架之间通过 卡钩伸入插槽及卡配部与卡接块的配合实现两者间的连接固定,提髙了结构 强度,使扭力更加稳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枢接装置,包括 一上承架,其与屏幕壳体之间连接有铰链机构;一旋转轴,其一端固设于上承架上,另一端成形有外壁端面为非圆形的 接端;一下承架,其上设有供旋转轴穿设并旋转的连接孔;旋转轴上套设有可实现角度定位的第一角度定位片和第二角度定位片, 第一角度定位片的内孔为可供旋转轴旋转的圆形,第二角度定位片的内孔与旋转轴的接端配合并可随旋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角度定位片向下承架延伸有卡钩,第一角度定位片靠近下承架 的一侧还设有卡配部,下承架对应于卡钩及卡配部的位置设有插槽和卡接 块,第一角度定位片通过卡钩伸入插槽实现与下承架的连接固定,通过卡配 部与卡接块的配合实现对第一角度定位片的支撑,所述第二角度定位片上设 有限位部;所述卡接块为下承架向下延伸出的凸条,卡配部为第一角度定位 片上与凸条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角度定位片为凸片,其上设有间隔180度的凸筋,第二角度定 位片为凹片,其上设有与凸筋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二角度定位片的凹槽外的 配合面及第一角度定位片的凸筋上分别设有摩擦纹。上述限位部为顺沿第二角度定位片外环侧缘的放射扇形,下承架的底面 或主体壳体上设有一挡块,第二角度定位片随旋转轴转动时,挡块可通过对 限位部的阻挡实现对第二角度定位片的转动范围的限制;所述旋转轴的接端由上向下依次穿过摩擦垫片、辅助承架、摩擦垫片、 卡钩片、下承架、第一角度定位片、第二角度定位片、弹性组件、定位片后 与固定件蠊接固定。本技术优点是1. 本技术的第一角度定位片与下承架之间是通过卡配部与卡接块 的配合实现对第一角度定位片的支撑,因此提髙了结构强度,从而使扭力更 加稳定。2. 本技术的第一角度定位片上设有间隔180度的凸筋,第二角度 定位片上设有与凸筋配合的凹槽,因此当屏幕壳体打开并转动180度后,两 角度定位片之间会自动实现角度定位。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3、图4为实施例一的装配图;(挡块设置在下承架上时) 图5为实施例二的装配图;(挡块设置在主体壳体上时) 图6为实施例二的组装图;(挡块设置在主体壳体上时) 图7为本技术实施时屏幕壳体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时屏幕壳体旋转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l主体壳体;ll挡块;2屏幕壳体3上承架;4下承架;41插 槽;42卡接块43挡块;44连接孔5铰链机构;6旋转轴;61接端;7 第一角度定位片;71卡钩;72卡配部;73凸筋;8第二角度定位片;81限 位部;82凹槽;9摩擦垫片;IO辅助承架ll摩擦垫片;12卡钩片;13弹 性组件;14定位片;15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 一种枢接装置, 包括一上承架3,其两侧与屏幕壳体2之间分别连接有铰链机构5,使得水 平方向旋转的扭力较为平稳;一旋转轴6,其一端固设于上承架3上,另一端成形有外壁端面为非圆 形的接端61;一下承架4,其上设有供旋转轴6穿设并旋转的连接孔44,该下承架4 用于与主体壳体1固定连接;旋转轴6的接端61由上向下依次穿过摩擦垫片9、辅助承架10、摩擦 垫片ll、卡钩片12、下承架4、第一角度定位片7、第二角度定位片8、弹 性组件13、定位片14后与固定件15螺接固定,第一角度定位片7的内孔 为可供旋转轴6旋转的圆形,第二角度定位片8的内孔与旋转轴6的接端 61配合并可随旋转轴6转动;所述第一角度定位片7向下承架4延伸有卡钩71,第一角度定位片7 靠近下承架4的一侧还设有卡配部72,下承架4对应于卡钩71及卡配部72 的位置设有插槽41和卡接块42,第一角度定位片7通过卡钩71伸入插槽 41实现与下承架4的连接固定,通过卡配部72与卡接块42的配合实现对 第一角度定位片7的支撑,因此提髙了结构强度,从而使扭力更加稳定。 所述卡接块42为下承架4向下延伸出的凸条,卡配部72为第一角度定 位片7上与凸条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角度定位片7为凸片,其上设有间隔180度的凸筋73,第二 角度定位片8为凹片,其上设有与凸筋73配合的凹槽82,所述第二角度定 位片8的凹槽82外的配合面及第一角度定位片7的凸筋73上分别设有摩擦 纹。因此,当屏幕壳体2打开并转动180度后,两角度定位片7和8之间会 自动实现角度定位,此时还可将屏幕壳体2反向盖合在主体壳体l上,使液 晶屏幕朝上设置,从而方面了观看或直接在屏幕上触摸、书写。所述第二角度定位片8上设有一限位部81,限位部81为顺沿第二角度 定位片8外环侧缘的放射扇形,下承架4的底面设有一挡块43,第二角度 定位片8随旋转轴6转动时,挡块43可通过对限位部81的阻挡实现对第二 角度定位片8的转动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中,挡块43使得屏幕壳体2 的旋转角度控制在0-180度。实施例二如图1、图2、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 一种枢接装置, 包括一上承架3,其两侧与屏幕壳体2之间分别连接有铰链机构5,使得水平方向旋转的扭力较为平稳;一旋转轴6,其一端固设于上承架3上,另一端成形有外壁端面为非圆 形的接端61;一下承架4,其上设有供旋转轴6穿设并旋转的连接孔44,该下承架4 用于与主体壳体1固定连接;旋转轴6的接端61由上向下依次穿过摩擦垫片9、辅助承架10、摩擦 垫片ll、卡钩片lh下承架4、第一角度定位片7、第二角度定位片8、弹 性组件13、定位片14后与固定件15螺接固定,第一角度定位片7的内孔 为可供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接装置,包括: 一上承架(3),其与屏幕壳体(2)之间连接有铰链机构(5); 一旋转轴(6),其一端固设于上承架(3)上,另一端成形有外壁端面为非圆形的接端(61); 一下承架(4),其上设有供旋转轴(6)穿设并旋转的连接孔(44); 旋转轴(6)上套设有可实现角度定位的第一角度定位片(7)和第二角度定位片(8),第一角度定位片(7)的内孔为可供旋转轴(6)旋转的圆形,第二角度定位片(8)的内孔与旋转轴(6)的接端(61)配合并可随旋转轴(6)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定位片(7)向下承架(4)延伸有卡钩(71),第一角度定位片(7)靠近下承架(4)的一侧还设有卡配部(72),下承架(4)对应于卡钩(71)及卡配部(72)的位置设有插槽(41)和卡接块(42),第一角度定位片(7)通过卡钩(71)伸入插槽(41)实现与下承架(4)的连接固定,通过卡配部(72)与卡接块(42)的配合实现对第一角度定位片(7)的支撑,所述第二角度定位片(8)上设有限位部(8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海军梁成名
申请(专利权)人:可胜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