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形电池、包括该圆筒形电池的电池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17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圆筒形电池、包括该圆筒形电池的电池组及汽车,圆筒形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具备第一电极极耳及第二电极极耳;电池外壳,其通过形成于一侧的开放部收纳电极组件,与第一电极极耳电连接;第一集电板,其位于电池外壳内,包括:支承部;至少一个第一极耳结合部;及至少一个外壳结合部;第二集电板,其具备:边缘部,其配置在电极组件的一面的相反侧的另一面;第二极耳结合部,其从边缘部向内侧延伸并与第二电极极耳结合;及端子结合部,其与第二极耳结合部分开而配置;盖板,其将电池外壳的开放部密封;及电池端子,其与端子结合部结合而与第二电极极耳电连接。而与第二电极极耳电连接。而与第二电极极耳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筒形电池、包括该圆筒形电池的电池组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圆筒形电池及适用于该圆筒形电池的集电板、包括这样的圆筒形电池的电池组及汽车。
[0002]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即便受到外部冲击或振动,也能够防止力集中到部件之间的焊接部位的结构的圆筒形电池及适用于该圆筒形电池的集电板、包括该圆筒形电池的电池组及汽车。
[0003]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了电气化学特性的电气化学元件用阳极及包括上述阳极的电极组件。

技术介绍

[0004]基于产品群的适用方便性高且具有高能量密度等电特性的二次电池不仅应用于便携式设备,而且还广泛应用于通过电气驱动源驱动的电动汽车(EV,Electric Vehi cle)或混合动力汽车(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等。
[0005]这样的二次电池不仅具有能够大幅减小化石燃料的使用的首要的优点,还具有完全不会随着使用能源而产生副产物的优点,因此作为环保及提高能源效率的新能源备受瞩目。
[0006]当前广泛使用的二次电池的种类有锂离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其具备第一电极极耳及第二电极极耳;电池外壳,其通过形成于一侧的开放部而收纳上述电极组件,并与上述第一电极极耳电连接;第一集电板,其位于上述电池外壳内,并包括:支承部,其配置于上述电极组件的一面;至少一个第一极耳结合部,它们从上述支承部延伸而与上述第一电极极耳结合;及至少一个第一外壳结合部,它们从上述第一极耳结合部的端部延伸而结合到上述电池外壳的内侧面上;第二集电板,其具备:边缘部,其配置于上述电极组件的一面的相反侧的另一面;第二极耳结合部,其从上述边缘部向内侧延伸并与上述第二电极极耳结合;及端子结合部,其与上述第二极耳结合部分开而配置;盖板,其将上述电池外壳的开放部密封;及电池端子,其通过与上述端子结合部结合而与上述第二电极极耳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外壳结合部结合到上述电池外壳的卷边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外壳结合部包括:第一接触部,其结合到上述电池外壳的内侧面上;及第一连接部,其对上述支承部与上述接触部之间进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上述电池外壳的内周面而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连接部具备至少一个转换延伸方向的第一弯曲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集电板还包括第二外壳结合部,该第二外壳结合部从上述第一极耳结合部的端部延伸而结合到上述电池外壳的内侧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外壳结合部包括:第二接触部,其结合到上述电池外壳的内侧面上;及第二连接部,其对上述支承部与上述接触部之间进行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上述电池外壳的内周面而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连接部具备至少一个转换延伸方向的第二弯曲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边缘部为轮圈状,该轮圈状的中心部是空的。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极耳结合部及上述端子结合部通过上述边缘部而电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
上述端子结合部位于上述边缘部的内侧空间的中心部。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集电板还包括接头,该接头从上述边缘部向内侧延伸而与上述端子结合部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头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二极耳结合部相比,其宽度更窄。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筒形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头具备锥形部,该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在垣崔修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