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10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两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均卡接有限位杆,位于所述底架顶端一侧的两个固定块外侧均转动连接有底板,且底板两端转动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底端设置有角度调节与台阶设计机构,电动液压杆带着滑板和顶板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角度调节与台阶设计机构,通过电动液压杆推动滑和顶板移动,改变顶板的高度,并拉动底板转动,根据需要改变底板的角度,方便设计出不同角度的预制楼梯,同时通过滑板和滑槽的配合,在顶板升降的过程中,对顶板进行限位,使顶板保持与水平面的平行,便于设计预制楼梯。便于设计预制楼梯。便于设计预制楼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设计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设计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楼梯也是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一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它的发展给人们在对建筑施工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种类和数量也正在与日俱增;但是现有的预制楼梯在设计时,不能根据需要调整装置的角度,影响了适应性,此外在调整角度的过程中,不能同步对预制楼梯的台阶进行调整,使预制楼梯的台阶与底板的位置出现偏移,影响了后续的设计,所以我们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能根据需要调整装置的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两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两个所述固定块(2)之间均卡接有限位杆(3),位于所述底架(1)顶端一侧的两个固定块(2)外侧均转动连接有底板(4),且底板(4)两端转动连接有顶板(5);所述底板(4)底端设置有角度调节与台阶设计机构(6),电动液压杆(607)带着滑板(608)和顶板(5)移动,改变顶板(5)的高度,拉动底板(4)转动,根据需要改变底板(4)的角度,并在升降的过程中,保持顶板(5)与水平面平行,此外通过支撑板(605)和活动板(602)配合,对底板(4)和顶板(5)支撑,另外在底板(4)调整角度时,通过中空套板(617)的限位,使竖板(610)和横板(611)旋转,并保持与水平面的垂直;所述底架(1)内部设置有牵引与放线机构(7),双轴电机(701)带动放卷筒(705)旋转,对吊索(707)进行放线,对预制楼梯进行牵引,保证稳定性,同时通过齿环(706),使放卷筒(705)带动收卷筒(704)旋转,拉动牵引钢索(715)收卷,并利用导轮(714)的引导转向,迫使牵引钢索(715)拉动连接板(716)和牵引架(717)在底板(4)底端滑动,拉动设计的预制楼梯沿着底板(4)滑动下降;所述底板(4)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支撑与调节机构(8),利用托板(801)和转动板(803),与预制楼梯底端连接,对预制楼梯进行支撑,通过活动架(812)对预制楼梯的侧边进行阻隔,利用挡板(815)对预制楼梯底端进行阻隔,提高适应性,另外转动转筒(807)推着推杆(808)和刹片(809)在槽口(806)内部滑动,并通过齿凸(810)与弧形板(802)啮合,限制的转动板(803)和托板(801),从而使转动板(803)和托板(801),随着预制楼梯的倾斜而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与台阶设计机构(6)包括齿槽(601)、活动板(602)、插销(603)、齿板(604)、支撑板(605)、立柱(606)、电动液压杆(607)、滑板(608)、滑槽(609)、竖板(610)、横板(611)、凸块(612)、调节杆(613)、隔板(614)、滑块(615)、横框(616)和中空套板(617);所述底架(1)顶端一侧位置处开设有齿槽(601),两个所述限位杆(3)外侧对应齿槽(601)顶部位置处均等距活动连接有活动板(602),两个所述活动板(602)顶端均通过螺纹对称连接有插销(603),两个所述插销(603)底端对应齿槽(601)内部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齿板(604),两个所述活动板(602)顶端均对称转动连接有支撑板(605),一个所述支撑板(605)顶端与底板(4)底端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支撑板(605)另一端与顶板(5)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底架(1)顶端对应顶板(5)底部位置处通过螺栓对称固定连接有立柱(606),两个所述立柱(606)顶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607),两个所述电动液压杆(607)顶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滑板(608),且顶板(5)底端对应滑板(608)顶部位置处开设有滑槽(609);所述底板(4)两端均等距对称转动连接有竖板(610),且竖板(610)一端顶部位置处卡接有横板(611),位于所述顶板(5)顶部位置处的两个横板(611)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凸块(612),两个所述凸块(612)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杆(613),两个所述横板(611)外侧均活动连接有隔板(614),所述隔板(614)两端均滑动连接滑块(615),所述底架(1)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横框(616),所述横框(616)内部等距活动连接有中空套板(6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601)与齿板(604)相互啮合,所述电动液压杆(607)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顶板
(5)底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605)长度大于底板(4)底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605)长度,所述滑板(608)外侧与滑槽(609)内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610)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横板(611)一端与凹槽内部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613)一端贯穿滑块(615)一端,所述滑块(615)内壁与调节杆(613)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隔板(614)底端与顶板(5)顶端相贴合,所述竖板(610)底端嵌入中空套板(617)内部,所述中空套板(617)的高度从左向右逐一递减。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与放线机构(7)包括双轴电机(701)、三角板(702)、连接杆(703)、收卷筒(704)、放卷筒(705)、齿环(706)、吊索(707)、引导架(708)、延长板(709)、丝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涛崔秀强王淑芬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