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橡胶材料及其在新能源汽车轮胎方面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09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橡胶材料及其在新能源汽车轮胎方面的应用,涉及高分子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橡胶,其结构式如式II所示,显著消减了主要成分溶聚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等组分之间的差异和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改性橡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轮胎胎面胶,实现良好的机械强度、抗湿滑性能、耐磨性能、滚动阻力;式II。式I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橡胶材料及其在新能源汽车轮胎方面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合成
,尤其是一种复合橡胶材料及其在新能源汽车轮胎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硅氧烷是一类性质特别的材料类型,被称为“工业味精”,因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生理惰性、绝缘性、疏水性,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汽车、建筑、生物医疗、涂料油墨、个人护理等诸多行业。其中,聚硅氧烷树脂,是一类特殊的聚硅氧烷材料,除了具备上述典型的聚硅氧烷特性之外,往往还具有高硬度、高透光率、高耐温性等特性,可以用作LED封装硅橡胶、增材制造液体硅橡胶等高端材料制造与加工。目前,分别借助氢硅烷化反应、不饱和双键自由基聚合反应、环氧基团开环聚合反应或羟基基团酯化反应等方法实现硅树脂等聚硅氧烷材料与聚丙烯酸酯类、环氧树脂类、聚氨酯类非硅高分子材料的交叉偶合应用研究和应用实践日益增多,收获了综合性能提升的有益效果,但仍然面临硅树脂等聚硅氧烷材料与非硅高分子材料之间相容性较差、反应路径选择单一且难度大、官能化种类不丰富等挑战。非硅高分子材料中,丁二烯类橡胶、丁苯橡胶、天然橡胶等主要橡胶材料是与硅树脂等聚硅氧烷性能互补性非常强但差异性最为显著的一类,橡胶材料改性、橡胶复合材料改性等同时借助多种反应途径进行多功能交叉改性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与硅树脂等聚硅氧烷化学并用、交叉改性的有益尝试非常之少。
[0003]目前,硅树脂的主要种类有甲基硅树脂、苯基硅树脂两类,结构上以Q型硅树脂及T型硅树脂为主,商品化的多以无规支化结构,学术研究的还有POSS结构、梯形结构,但是,功能化反应型硅树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还非常不充分。硅树脂主要制备方法有几种,第一种是氯硅烷共水解缩聚法,优点是自催化反应无需添加催化剂、原料成本较低,缺点是设备腐蚀严重、副产废酸水、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氯离子含量较高、需要加有机溶剂,并且不适合制备含环氧基的聚硅氧烷树脂;第二种是硅酸钠与硅氧烷单体在醇酸水体系供水解、碱性条件下缩聚,优点是原料成本较低、适合制备分子量较大的树脂,缺点是单体反应速率差异较大易凝胶化、碱金属离子含量较高、需要加有机溶剂,并且不适合制备含硅氢或环氧基的聚硅氧烷树脂;第三种是烷氧基硅烷阳离子催化共水解、阴离子催化共缩聚,优点是反应腐蚀性弱、反应过程温和易控、氯离子及碱金属离子含量较低,缺点是烷氧基/硅醇基团残留影响稳定性、需要加有机溶剂,并且不适合制备含硅氢或环氧基的聚硅氧烷树脂;第四种是烷氧基硅烷/羧酸体系下阳离子催化酯交换反应,优点是反应过程温和、氯离子及碱金属离子含量较低、不需要加有机溶剂,缺点是分子量不易做大、烷氧基/硅醇基团残留影响稳定性、副产物羧酸酯易燃易爆风险高、原料成本较高,并且不适合制备含硅氢或环氧基的聚硅氧烷树脂。开发一种基于非氧化性高效阳离子催化体系及羧酸/烷氧基硅烷酯交换平衡控制体系,实现反应过程温和可控、腐蚀性低、安全、适用于包括含氢硅氧烷单体及含环氧基硅烷单体在内多种硅氧烷单体、分子量可控、烷氧基/硅醇基团残留较少、氯离子及碱金属离子含量较低的硅树脂制备方法,迫切重要。
[0004]轮胎胎面胶是一种无机补强填料填充型复合橡胶材料,其性能表现既与不同橡胶材料、不同填料等单一成分密切相关,也与不同橡胶材料之间、不同填料之间以及橡胶与填料之间的多组相互作用关系紧密相关。现有的一些尝试当中,橡胶的化学改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从分子结构上改变橡胶极性从而改善了其与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比如,借助四氯化锡、四氯化硅、甲基三氯硅烷等支化剂对线形溶聚丁苯橡胶阴离子活性末端进行星形支化,可以显著减小溶聚丁苯橡胶分子末端自由链段及其带来的滞后损失,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橡胶分子与填料的亲和性并无改善。又比如,借助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官能化小分子对线形溶聚丁苯橡胶阴离子活性末端进行官能化封端,可以强化橡胶分子与填料白炭黑结合作用而带来佩恩效应的减小,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减少橡胶分子末端自由链段及其带来的滞后损失。再比如,借助双氧水/甲酸体系对丁二烯橡胶进行链中环氧化改性,也可以强化橡胶分子与填料白炭黑结合作用而带来佩恩效应的减小,不足之处在于,改性工艺条件复杂严苛,不易控制,并且对于橡胶分子结构的破坏较大,牺牲了部分低滚阻性能。总体而言,上述改性橡胶方面的尝试,在轮胎胎面胶用复合橡胶材料方面的应用中分别取得了某一方面的有益效果,但仍不能较好的解决轮胎胎面胶用复合橡胶材料面临的诸多挑战。
[0005]现有的新能源汽车轮胎胎面胶技术,通常采用低滚阻性能、低生热性能突出的顺丁橡胶与耐磨性能、抗湿滑性能突出的溶聚丁苯橡胶物理共混并用,同时添加如白炭黑等补强填料以及硅烷偶联剂等填料分散处理剂的方案。目前,现有方法制得的新能源汽车轮胎胎面胶,面临“低滚阻、抗湿滑、低磨耗”这一“魔鬼三角”难题而无良好解决办法,主要原因是胎面胶主要成分之间的分子结构、尺寸、极性存在多重差异性,通过简单物理共混及硫化的方法,无法充分发挥各主要成分的优势同时最大化减弱其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顺丁橡胶可以帮助降低新能源汽车轮胎胎面胶的滚动阻力,却拉低了机械强度、抗湿滑性能,还增加了磨耗。第二,溶聚丁苯橡胶可以帮助提升新能源汽车轮胎胎面胶的机械强度、抗湿滑性能、耐磨性能,却也增大了滚动阻力。第三,白炭黑填料可以帮助提升新能源汽车轮胎胎面胶的机械强度、抗湿滑性能,却大幅增大了滚动阻力。特别是低滚阻性能和高抗湿滑性能难以平衡兼顾。
[0006]因此,如何提升轮胎胎面胶的机械强度、抗湿滑性能、耐磨性能、滚动阻力性能,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硅树脂、改性橡胶、复合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硅树脂,所述硅树脂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其中,R1=氢;R2,R3=甲基、乙基、丙基、辛基、月桂基、苯基中的一种;R4=甲基、乙基、丙基、辛基、月桂基、鲸蜡基、硬脂基中的一种;R5=苯基、苄基、苯乙基、苯丙基、萘基中的一种;R6=γ

(2,3

环氧丙氧基)丙基、2

(3,4

环氧环己烷)乙基中的一种;Z=(R4SiO
1.5
)、(R5SiO
1.5
)、(SiO2)中的至少一种,p为非负整数;R8= (R1R2R3SiO
0.5
)和/或 (R6R2R3SiO
0.5
),当Z=(R4SiO
1.5
)、(R5SiO
1.5
)中的至少一种且p=0时,q=1,当Z=(R4SiO
1.5
)、(R5SiO
1.5
)中的至少一种且p为正整数时,q=2p,当Z=(SiO2)且p=0时,q=1,当Z=(SiO2)且p为正整数时,q=3p;所述硅树脂分子中,(R1R2R3SiO
0.5
)单元的摩尔份数为a1、(R6R2R3SiO
0.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树脂结构式如式I所示:式I,其中,R1=氢;R2,R3=甲基、乙基、丙基、辛基、月桂基、苯基中的一种;R4=甲基、乙基、丙基、辛基、月桂基、鲸蜡基、硬脂基中的一种;R5=苯基、苄基、苯乙基、苯丙基、萘基中的一种;R6=γ

(2,3

环氧丙氧基)丙基、2

(3,4

环氧环己烷)乙基中的一种;Z=(R4SiO
1.5
)、(R5SiO
1.5
)、(SiO2)中的至少一种,p为非负整数;R8=(R1R2R3SiO
0.5
)和/或 (R6R2R3SiO
0.5
),当Z=(R4SiO
1.5
)、(R5SiO
1.5
)中的至少一种且p=0时,q=1,当Z=(R4SiO
1.5
)、(R5SiO
1.5
)中的至少一种且p为正整数时,q=2p,当Z=(SiO2)且p=0时,q=1,当Z=(SiO2)且p为正整数时,q=3p;所述硅树脂分子中,(R1R2R3SiO
0.5
)单元的摩尔份数为a1、(R6R2R3SiO
0.5
)单元的摩尔份数为a2、(R4SiO
1.5
)单元的摩尔份数为b、(R5SiO
1.5
)单元的摩尔份数为c、(SiO2)单元的摩尔份数为d;a1+a2=a,0<a1/a<1,0<a2/a<1;a+b+c+d=1,0<a≤0.80,0<b<0.40,0<c<0.40,0<d<1.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硅氢基的硅氧烷、含长链烷基的烷氧基硅烷、含苯基的烷氧基硅烷、四烷氧基硅烷、溶剂混合均匀;(2)将催化剂C1的第一部分加入步骤(1)中反应混合物中,第一段混合均匀后加水的第一部分进行第一段反应,除去水相,加入催化剂C1的第二部分,第二段混合均匀后加水的第二部分进行第二段反应,水洗,干燥,过滤,得到含氢烷基苯基硅树脂的溶液;所述催化剂C1为三氟乙酸和乙酸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氟乙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

99wt%;(3)将不饱和环氧单体加入步骤(2)中得到的含氢烷基苯基硅树脂的溶液中混合均匀,升温后加入催化剂C2,反应得到含所述硅树脂的溶液,去除溶剂后得到所述的硅树脂;所述催化剂C2为氯铂酸、Speier催化剂、Karstedt

s催化剂、三苯基膦氯化铑RhCl(PPh3)3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混合的搅拌速度为50

500rpm,混合的温度为20

40℃,混合的时间为5

30min;所述步骤(2)中,第一段混合的温度为25

50℃,第一段混合的时间为10

60min,加水的第一部分后第一段反应的温度为60

90℃,第一段反应的时间为1

5h,第二段混合的温度为25

50℃,第二段混合的时间为1

10min,加水的第二部分后第二段反应的温度为60

100℃,第二段反应的时间为0.5

5h;所述步骤(3)中,混合的搅拌速度为50

500rpm,升温至90

110℃,加入催化剂C2后反应的时间为0.5

5h,降温至20

40℃得到含所述硅树脂的溶液。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含硅氢基的硅氧烷、含长链烷基的烷氧基硅烷、含苯基的烷氧基硅烷、四烷氧基硅烷、溶剂的质量比为含硅氢基的硅氧烷:含长链烷基的烷氧基硅烷:含苯基的烷氧基硅烷:四烷氧基硅烷:溶剂=1:(0.5

10):(0.5

10):(0.8

20):(0

50);所述含硅氢基的硅氧烷为四甲基二硅氧烷、二甲基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所述含长链烷基的烷氧基硅烷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己基三甲氧基硅烷、己基三乙氧基硅烷、欣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癸基三乙氧基硅烷、月桂基三甲氧基硅烷、月桂基三乙氧基硅烷、鲸蜡基三甲氧基硅烷、鲸蜡基三乙氧基硅烷、硬脂基三甲氧基硅烷、硬脂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所述含苯基的烷氧基硅烷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所述四烷氧基硅烷为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聚硅酸乙酯中的一种;所述溶剂为己烷、庚烷、异十二烷、异十六烷、C13

C16异链烷烃、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中的一种;所述步骤(2)中,反应混合物、催化剂C1的第一部分、催化剂C1的第二部分、水的第一部分、水的第二部分的质量比为反应混合物:催化剂C1的第一部分:催化剂C1的第二部分:水的第一部分:水的第二部分=1:(0.001

0.1):(0.0002

0.02):(0.05

0.5):(0.01

0.1);所述步骤(3)中,含氢烷基苯基硅树脂、不饱和环氧单体、催化剂C2的质量比为含氢烷基苯基硅树脂:不饱和环氧单体:催化剂C2=1:(0.05

0.7):(5
×
10
‑6‑5×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戢欢毕吉福邹凤朝康小东魏艳星李晓帆谢新政张小虎郇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