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组件及电动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组件及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使用中产生的热量如果没有及时排出,会导致车辆发生起火或失控等情况。目前,动力电池主要利用导热材料构成的冷板进行热传导。而后通过冷却介质(例如水或冷媒等)将热量从动力电池上带出。该过程增加了储能组件内的导热路径,也使得储能组件的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如何提高储能组件的换热效率,简化储能组件的内部结构,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组件及电动车辆,利用绝缘换热工质,对浸泡在其中的储能单元进行热传导,并进一步利用循环系统将绝缘换热工质中的热量传导至储能组件的外部。提高了储能组件的换热效率,简化了储能组件的内部结构。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组件包括:储能单元;绝缘换热工质;壳部,设有工作腔,所述储能单元安装于所述工作腔内且浸入所述绝缘换热工质中;以及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被配置为将所述绝缘换热工质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储能单元(3);绝缘换热工质(4);壳部(1),设有工作腔(13),所述储能单元(3)安装于所述工作腔(13)内且浸入所述绝缘换热工质(4)中;以及循环系统(2),所述循环系统(2)被配置为将所述绝缘换热工质(4)从所述工作腔(13)中抽离,并冷却后输回所述工作腔(13)内,和/或对汽化后的所述绝缘换热工质(4)进行冷凝并将冷凝后的所述绝缘换热工质(4)输回所述工作腔(1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1)以及与所述工作腔(13)连通的第一入口(11)和第一出口(12);所述循环系统(2)包括控制器(6)、第一换热器(21)和第一泵体(22),所述第一换热器(21)具有第二入口(211)和第二出口(212),所述第一入口(11)、所述第一出口(12)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1)同时浸入所述绝缘换热工质(4)中,所述第二出口(212)通过所述第一泵体(22)与所述第一入口(11)连通,所述第二入口(211)与所述第一出口(12)连通;所述控制器(6)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1)和所述第一泵体(22)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6)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1)的温度信号调整所述第一泵体(22)的转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还包括:加热部(7),与所述控制器(6)通讯连接并包括浸入所述绝缘换热工质(4)的加热件(71),所述控制器(6)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1)的温度信号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启动所述加热部(7)加热所述绝缘换热工质(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71)为加热板;所述储能单元(3)为多个圆柱电池,多个所述圆柱电池安装于所述加热板的同一侧,所述加热板的另一侧固接于所述工作腔(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3)为多个圆柱电池,多个所述圆柱电池的轴向相互平行且以矩形阵列分布;相邻的所述圆柱电池之间形成换热间隙(31),所述绝缘换热工质(4)浸入所述换热间隙(3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还包括:控制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52)以及与所述工作腔(13)连通的第三入口(14)和第三出口(15),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2)安装于所述工作腔(13)内;所述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锐锋,牟科赛,何建桥,苏绍华,姚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