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90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包括有监测外壳、前级线缆接口和后级线缆接口;监测外壳内部设置有主电路板和内设电路板,内设电路板上焊接有局部放电传感器,该局部放电传感器靠近后级线缆接口处;主电路板上配置有单片机和通讯模块;监测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行程组件,行程组件靠近后级线缆接口处,且能实现对内设电路板的安装及拆卸。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在电力电缆发生故障而引起局部放电时及时提醒;还具备方便安装及拆卸局部放电传感器的优点。部放电传感器的优点。部放电传感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局部放电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缆
,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局部放电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高压电力电缆因其一般敷设在地下管道、隧道等环境中线间绝缘距离小等特点在电力传输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高压电力电缆具有非常好的物理性能和电气特性,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故障和潜伏性的故障屡见不鲜。
[0003]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针对电能传输所使用的电缆来说,需要提高电力电缆的使用安全性;电缆在长期运行中受电、热、应力的影响,以及施工、安装过程中的不当操作,都有可能导致电缆出现局部的绝缘缺陷发生局部放电,如局部放电长期存在,可能导致电缆内部故障,甚至诱发事故。为此,可在电缆薄弱、易发生故障的位置串联设置安全监测装置,能在电缆发生故障而引起局部放电时及时提醒,进而有效保护电缆。对于局部放电的判断可采用型号为iHFCT

54的局部放电传感器,但是该种局部放电传感器作为电子元件,存在损坏及灵敏性降低的隐患,需定期拆卸进行检测和维护;因此,电缆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应在电缆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还需具备方便安装及拆卸局部放电传感器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局部放电监测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缆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包括有监测外壳,于所述的监测外壳上设置有供电力电缆穿过的前级线缆接口和后级线缆接口,所述的监测外壳内部设置有主电路板;于所述的监测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内设电路板,所述的内设电路板上焊接有局部放电传感器,该局部放电传感器靠近后级线缆接口处;于所述的主电路板上配置有单片机和通讯模块,所述的单片机与局部放电传感器相连;所述的通讯模块与单片机相连,用于远程的数据交互;于所述的监测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行程组件,所述的行程组件靠近后级线缆接口处,且通过所述的行程组件能实现对内设电路板的安装及拆卸。
[0006]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监测外壳的左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靠近后级线缆接口处;所述的行程组件包括有下端行程座和上端行程座,所述的下端行程座固定在安装槽的槽底,在所述的下端行程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纵向的导向轨,所述的上端行程座限位在导向轨上并能沿着导向轨进行纵向的滑动;所述的下端行程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台,所述的主电路板置于第一支撑台上,所述的上端行程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台,所述的内设电路板置于第二支撑台上,通过推动所述的上端行程座下移,可让主电路板与内设电路板构成导电插配;
在所述的主电路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开槽,并在所述的开槽内放置有纵向定位板,所述的纵向定位板能起到支撑和限位第二支撑台的作用。
[0007]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局部放电传感器焊接在内设电路板下端的左半部分,并朝向后级线缆接口;在所述的内设电路板的下端从左至右依次焊接有导电的第一纵向倒杆、第二纵向倒杆和第三纵向倒杆,在所述的主电路板的上端从左至右依次焊接有导电的第一纵向立杆、第二纵向立杆和第三纵向立杆,所述的第二支撑台上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的第一纵向倒杆能与第一纵向立杆接触并构成导电连接,且两者能穿过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纵向倒杆位于第一纵向立杆的左侧,所述的第一纵向倒杆的下端部能与主电路板的上端相抵接,所述的内设电路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凹陷槽,所述的第一纵向立杆的上端部能穿入并抵接在第一凹陷槽中;所述的第二纵向倒杆能与第二纵向立杆接触并构成导电连接,且两者能穿过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纵向倒杆位于第二纵向立杆的右侧,所述的第二纵向倒杆的下端部能与主电路板的上端相抵接,所述的内设电路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凹陷槽,所述的第二纵向立杆的上端部能穿入并抵接在第二凹陷槽中;且所述的第二通孔内开设有台阶,所述的第二纵向立杆上设置有延伸段,所述的延伸段能抵接在台阶上;所述的第三纵向倒杆能与第三纵向立杆接触并构成导电连接,且两者能穿过第三通孔,所述的第三纵向倒杆位于第三纵向立杆的右侧,所述的第三纵向倒杆的下端部能与主电路板的上端相抵接,所述的内设电路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三凹陷槽,所述的第三纵向立杆的上端部能穿入并抵接在第三凹陷槽中。
[0008]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监测外壳内开设有让局部放电传感器与后级线缆接口相通的过道。
[0009]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第二支撑台于第一纵向倒杆的左侧、第二纵向倒杆的右侧以及第三纵向倒杆的右侧均开设有内陷槽,并在各所述的内陷槽内均设置有加固组件;所述的加固组件包括有加固球和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压缩设置在加固球和内陷槽的槽底之间,且通过该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力来来推动加固球朝向内陷槽的槽口运动,在所述的内陷槽的槽口处固定设置有让加固球仅能局部伸出内陷槽的槽口的焊接段;在所述的第一纵向倒杆的左侧、第二纵向倒杆的右侧以及第三纵向倒杆的右侧均开设有加固嵌槽,所述的加固球能嵌入至对应的加固嵌槽中,以实现分别对第一纵向倒杆、第二纵向倒杆和第三纵向倒杆的加固。
[0010]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行程组件还包括有辅助驱动组件,所述的辅助驱动组件包括有驱动壳体,在所述的驱动壳体内开设有横向内腔,并在所述的横向内腔中可滑动的设置有活塞,所述的活塞将横向内腔分隔成左内腔和右内腔,且在所述的活塞上设置有连动杆;在所述的驱动壳体的左侧设置有连动座,在所述的连动座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盘,所述的转动盘由半圆形的转动部和凸出的连接部组成,所述的连动杆伸入至连动座内并固定在连接部上,基于所述的活塞的动作来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于所述的转动盘的底部设置有随其同步转动的驱动齿轮,所述的上端行程座的右侧方固定设置有纵向的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上设置有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槽,基于所述的驱动齿轮的转动来带动驱动杆进行纵向的移动;在所述的驱动壳体的右侧设置有与右内腔相通的第一注气口,所述的第一
注气口上连接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的第一导气管延伸至监测外壳的上端表面。
[0011]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上端行程座的右侧方固定设置有限位块,在所述的监测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限位座,所述的内限位座能与限位块相贴,在所述的内限位座内开设有限位腔,并在所述的限位腔内可活动的设置有推块,所述的推块的中心镂空设置并用于放置内弹簧,所述的内弹簧的右端抵在限位腔的右侧壁上,且通过该内弹簧的弹性作用力来左推推块,所述的推块的左端为限位段,该限位段由两端段相接的倾斜段组成,所述的限位块的右侧开设有限位嵌槽,所述的限位段能嵌入至限位嵌槽中,以达到对限位块限位的目的;在所述的内限位座内开设有与倾斜段相接的第二注气口,且在所述的内限位座内开设有与第二注气口相接的注入道,所述的注入道上连接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的第二导气管延伸至监测外壳的上端表面。
[0012]进一步设置是:在所述的下端行程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导向杆,两个所述的导向杆分立在导向轨的两侧,所述的上端行程座穿过导向杆;在所述的导向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套环,通过所述的套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监测外壳(11),于所述的监测外壳(11)上设置有供电力电缆穿过的前级线缆接口(12)和后级线缆接口(13),所述的监测外壳(11)内部设置有主电路板(21),于所述的监测外壳(11)的内部还设置有内设电路板(22),所述的内设电路板(22)上焊接有局部放电传感器(23),该局部放电传感器(23)靠近后级线缆接口(13)处;于所述的主电路板(21)上配置有单片机(31)和通讯模块(32),所述的单片机(31)与局部放电传感器(23)相连;所述的通讯模块(32)与单片机(31)相连,用于远程的数据交互;于所述的监测外壳(11)的内部设置有行程组件,所述的行程组件靠近后级线缆接口(13)处,且通过所述的行程组件能实现对内设电路板(22)的安装及拆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测外壳(11)的左端开设有安装槽(41),所述的安装槽(41)靠近后级线缆接口(13)处;所述的行程组件包括有下端行程座(42)和上端行程座(43),所述的下端行程座(42)固定在安装槽(41)的槽底,在所述的下端行程座(4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纵向的导向轨(44),所述的上端行程座(43)限位在导向轨(44)上并能沿着导向轨(44)进行纵向的滑动;所述的下端行程座(4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台(421),所述的主电路板(21)置于第一支撑台(421)上,所述的上端行程座(4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台(431),所述的内设电路板(22)置于第二支撑台(431)上,通过推动所述的上端行程座(43)下移,可让主电路板(21)与内设电路板(22)构成导电插配;在所述的主电路板(21)的两侧均设置有开槽(45),并在所述的开槽(45)内放置有纵向定位板(46),所述的纵向定位板(46)能起到支撑和限位第二支撑台(431)的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局部放电传感器(23)焊接在内设电路板(22)下端的左半部分,并朝向后级线缆接口(13);在所述的内设电路板(22)的下端从左至右依次焊接有导电的第一纵向倒杆(511)、第二纵向倒杆(512)和第三纵向倒杆(513),在所述的主电路板(21)的上端从左至右依次焊接有导电的第一纵向立杆(521)、第二纵向立杆(522)和第三纵向立杆(523),所述的第二支撑台(431)上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的第一纵向倒杆(511)能与第一纵向立杆(521)接触并构成导电连接,且两者能穿过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纵向倒杆(511)位于第一纵向立杆(521)的左侧,所述的第一纵向倒杆(511)的下端部能与主电路板(21)的上端相抵接,所述的内设电路板(22)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凹陷槽(541),所述的第一纵向立杆(521)的上端部能穿入并抵接在第一凹陷槽(541)中;所述的第二纵向倒杆(512)能与第二纵向立杆(522)接触并构成导电连接,且两者能穿过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纵向倒杆(512)位于第二纵向立杆(522)的右侧,所述的第二纵向倒杆(512)的下端部能与主电路板(21)的上端相抵接,所述的内设电路板(22)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凹陷槽(542),所述的第二纵向立杆(522)的上端部能穿入并抵接在第二凹陷槽(542)中;且所述的第二通孔内开设有台阶(55),所述的第二纵向立杆(522)上设置有延伸段,所述的延伸段能抵接在台阶(55)上;所述的第三纵向倒杆(513)能与第三纵向立杆(523)接触并构成导电连接,且两者能穿过第三通孔,所述的第三纵向倒杆(513)位于第三纵向立杆(523)的右侧,所述的第三纵向倒杆(513)的下端部能与主电路板(21)的上端相抵接,所述的内设电路板(22)的下端开设
有第三凹陷槽(543),所述的第三纵向立杆(523)的上端部能穿入并抵接在第三凹陷槽(543)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帆童超华桦梅宇聪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