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蜡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GmelPBPs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大蜡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GmelPBPs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昆虫形成了高度灵敏的嗅觉系统,并以此来感受空气中的挥发性物质,寻找配偶、食物和栖息场所等。昆虫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s,PBPs)作为嗅觉系统的成分之一,它与进入感器腔内的脂溶性信息素分子特异性结合,并携带其穿过亲水性的淋巴液,送到嗅觉神经树突末梢,从而启动昆虫的寻偶和交配行为,在昆虫性信息素识别及嗅觉信号传导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蜡螟亚科(Galleriinae)蜡螟属Galleria昆虫,其幼虫以蜜蜂巢脾为食,容易在长时间不清扫的蜂群和长时间存放不加以处理的巢脾上滋生、钻蛀隧道、吐丝作茧,破坏巢脾、蛀坏蜂具,在蜂群中造成蜜蜂的幼虫和蛹死亡,出现“白头蛹”,扰乱蜜蜂在蜂群中的正常活动,若不及时处理,整个蜂群会弃巢而逃。大蜡螟给养蜂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是蜜蜂尤其是东方蜜蜂(Apis cerana)最主要的敌害之一。
[0003]在昆虫中,第一个PBP是Vogt and Riddiford(1981)年用标记性信息素的方法在多音天蚕蛾Antheraea polyphemus雄蛾触角中发现的,因其能特异性地结合带放射性标记的性信息素而被命名为PB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蜡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GmelPBPs,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蜡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GmelPBPs包括GmelPBP1、GmelPBP2和GmelPBP3,所述大蜡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GmelPBP1、GmelPBP2和GmelPBP3的cDNA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SEQ ID NO: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蜡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GmelPBPs,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蜡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GmelPBP1、GmelPBP2和GmelPBP3的cDNA序列的完整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492bp、510bp和492bp,各编码163、169、16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分别为18.79、19.12和18.35kD;3个蛋白序列中均含有6个保守半胱氨酸Cys位点,N
‑
末端均有一段信号肽序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蜡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GmelPBPs,其特征在于,所述GmelPBP1、GmelPBP2和GmelPBP3均为分泌蛋白,属于Classical OBP亚家族,具有PBP
‑
GOBP家族的典型结构;所述GmelPBP1、GmelPBP2和GmelPBP3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GmelPBP2和GmelPBP3在大蜡螟雌蛾中高表达,参与雄性大蜡螟性信息素的识别过程。4.一种实施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大蜡螟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GmelPBPs的鉴别GmelPBPs在大蜡螟嗅觉识别中的分子机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别GmelPBPs在大蜡螟嗅觉识别中的分子机制的方法包括:以大蜡螟触角cDNA为模板,通过RT
‑
PCR技术扩增和克隆获得GmelPBPs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采用MEGA5.2软件中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qRT
‑
PCR技术检测GmelPBPs在大蜡螟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确定GmelPBPs在大蜡螟嗅觉识别中的分子机制;所述大蜡螟不同发育阶段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所述成虫不同组织包括触角、头、胸、腹、足和翅膀。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鉴别GmelPBPs在大蜡螟嗅觉识别中的分子机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别GmelPBPs在大蜡螟嗅觉识别中的分子机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总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步骤二,设计引物并进行GmelPBPs的cDNA克隆;步骤三,GmelPBPs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步骤四,荧光定量PCR反应;步骤五,重组大蜡螟GmelPBPs蛋白的诱导及分离纯化;步骤六,荧光竞争结合试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鉴别GmelPBPs在大蜡螟嗅觉识别中的分子机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总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包括:利用RNAiso Plus试剂盒提取各组织样本总RNA;在测定浓度和纯度后,再根据PrimeScriptTM RT Reagent Kit with gDNA Eraser试剂盒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
20℃保存备用或直接进行试验;其中,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cDNA模板用于荧光定量PCR反应;大蜡螟触角cDNA模板用于目的基因的克隆;所述步骤二中的引物设计包括:使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扩增PBPs的cDNA序列;根据克隆得到的序列预测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并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荧光定量PCR;选择Ef
‑
1α序列作为内参基因,所述引物包括:在基因克隆中,基因GmelPBP1的引物序列为SEQ ID NO:4,GmelPBP2的引物序列为SEQ ID NO:5,GmelPBP3的引物序列为SEQ ID NO:6;
在荧光定量PCR中,基因GmelPBP1的引物序列为SEQ ID NO:7,GmelPBP2的引物序列为SEQ ID NO:8,GmelPBP3的引物序列为SEQ ID NO:9;在原核表达中,基因GmelPBP1的引物序列为SEQ ID NO:10,GmelPBP2的引物序列为SEQ ID NO:11,GmelPBP3的引物序列为SEQ ID NO:12;所述步骤二中的GmelPBPs的cDNA克隆包括:以大蜡螟触角cDNA为模板,使用2
×
Es Taq MasterMix试剂盒在PCR扩增仪上进行扩增;PCR反应体系:cDNA模板2μL,2
×
Es Taq MasterMix 10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
·
L
‑1各1μL,RNase
‑
Free Water 6μL,总体系为20μL;反应程序:94℃预变性4min;94℃变性30s,60℃退火30s,72℃延伸30s,35个循环;72℃终延伸8min;PCR扩增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将目的片段进行切胶,并利用E.Z.D.ATM Gel Extraction Kit试剂盒进行DNA回收后再进行双向测序。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鉴别GmelPBPs在大蜡螟嗅觉识别中的分子机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GmelPBPs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运用ProtParam预测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等理化性质;SignalP 4.1预测信号肽序列;利用DNAMAN软件进行氨基酸的多序列比对,采用MEGA5.2软件中的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Bootrap为1000次;所述步骤四中的荧光定量PCR反应包括:以大蜡螟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样品cDNA为模板,使用Premix Ex TaqTM II试剂盒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为20μL:Premix Ex TaqTM II 2
×
10μL,ROX Reference Dye II 2
×
0.4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
·
L
‑1各0.8μL,cDNA模板2μL,灭菌超纯水6μL;反应条件:95℃预变性30s;接着进行45个循环:95℃30s,60℃34s;测定熔解曲线的反应条件:以0.5℃的升温速度从60℃升至95℃;每个样品进行3次平行重复;荧光定量结果应用MXPro
‑
MX3000P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根据标准曲线及荧光曲线的Ct值,采用2
‑△△
Ct
法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爽,朱雅楠,梁铖,张洋逸,苗春辉,赵洪木,李雨时,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