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其当然能够代替普通用伞的绗缝工序地被应用,而且特别适合于没有布料边的一片式的伞布与伞骨的合体。通过缝接有环的一部分的平坦状贴布与沿着伞布料里侧的伞骨的伞布料部位平面接合,并且该环和伞骨经由设置于伞骨的通孔而连结,强化了伞布和伞骨的一体化。强化了伞布和伞骨的一体化。强化了伞布和伞骨的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特别是涉及适合于没有三角片缝合的布料边的一片式伞的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前的普通的伞中,如图6所示,依据伞骨21的数量对将伞用布料剪断成三角形而得到的三角片20进行缝合而制作伞布22,接着,利用将通过三角片10的缝合而形成于伞内部的布料边23作为缝边,通常在两处或3处将伞骨21作为缝合固定部24缝合固定于该缝边的绗缝工序,使伞布22与伞骨21一体化而使伞骨21不会松动。
[0003]但是最近,将花样等无接缝地显现出来的一片式的伞博得了消费者的欢迎,但在一片式的伞的情况下,由于将一片布料粘成伞所以不需要利用缝制脊的绗缝工序。另一方面,若没有利用了缝制脊的伞骨与布料的粘接,则在合起了伞时,布料游离而成为晃荡的状态,特别是在当合起了伞时布料必须一起合起的折叠伞的情况下,没有与被合起的伞骨粘接的布料会松动,有无法顺利地将伞折叠起来的问题。
[0004]由此,为了粘接伞骨与布料,采取以下的方法,即,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利用结合剂粘接伞骨与伞布料,或者如图7所示那样只剪掉伞布料的末端部分,制作与通常的伞相同的布料边25,利用该布料边25进行缝合等方法。
[0005]但是,对于如上述那样的利用结合剂粘接伞骨与伞布料的方法,伞骨的材质为树脂或金属,而布料是纤维,没有适宜于该种不同种的原料彼此的粘接剂,所以有在短时间的使用下剥落的缺点,另外,在只对伞布料的末端部分进行缝合的方法中,末端部分的伞的花样会错位,产生了失去将花样等无接缝地显现出来的一片式的优点的问题。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
1835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通过缝接有环的一部分的平坦状贴布与沿着伞布料里侧的伞骨的伞布料部位平面接合,并且该环和伞骨经由设置于伞骨的通孔而连结,使伞布和伞骨牢固地一体化。
[0009]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通过缝接有环的一部分的平坦状贴布与沿着伞布料里侧的伞骨的伞布料部位平面接合,并且该环和伞骨经由设置于伞骨的通孔由缝线缝接连结,使伞布和伞骨牢固地一体化。
[0010]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通过缝接有环的一部分的平坦状贴布与沿着伞布料里侧的伞骨的伞布料部位平面接合,并且该环和伞骨经由设置于伞骨的通孔通过球锁定连结,使伞布和伞骨牢固地一体化。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通过缝接有环的一部分的平坦状贴布与沿
着伞布料里侧的伞骨的伞布料部位平面接合,并且该环和伞骨经由设置于伞骨的通孔而连结,使伞布和伞骨一体化。
[0013]环和伞骨既可以经由设置于伞骨的通孔由缝线缝接连结,也可以通过球锁定等连结。
[001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通过缝接有环的一部分的平坦状贴布与沿着伞布料里侧的伞骨的伞布料部位平面接合,并且连结该环与设置于伞骨的通孔,能够使伞布和伞骨牢固地一体化,不会出现以前的技术方案中常见的伞骨从伞布松动或缝边剥落的情况,能够获得能够应用于一片式的伞布与伞骨的合体的显著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0017]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概略立体图。
[0018]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概略图。
[0019]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说明图。
[0020]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说明图。
[0021]图6是表示以前的利用了布料边的绗缝的概略说明图。
[0022]图7是表示以前的利用了仅设置在伞布末端部的布料边的绗缝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通过缝接有环的一部分的平坦状贴布与沿着伞布料里侧的伞骨的伞布料部位平面接合,并且该环经由设置于伞骨的通孔与伞骨连结,使伞布和伞骨的一体化牢固。
[0024]实施例
[0025]以下,参照图1~图3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1应用于自动开闭折叠伞的实施例。
[0026]在图1中,附图标记2是平坦状贴布,附图标记3是环,平坦状贴布2由与伞布布料4相同材料的伞用布料构成,其半面平面接合熔接于沿着伞里侧的伞骨5的绗缝部6的伞布料4a。另外,上述环3和伞骨5被缠绕缝接有通过环3和设置在伞骨5上的通孔7、7从伞骨外侧返回环3的缝线8。如图3所示,根据需要,也可以同样地设置在伞骨的其它的任意部位。
[0027]在该情况下,由于上述平坦状贴布2由与伞布布料4相同材料的伞用布料构成,因此,与不同材料相比,粘接材料容易渗透,另外,由于是平面接合,因此能够牢固地合体,且充分具备使伞骨5和伞布布料4一体化的强度,因此,能够也消除由于风压或经年劣化而导致的伞骨和伞布布料分离的不良情况。
[0028]实施例2
[0029]以下,根据图4和图5的概略说明图,对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10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0]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要素,附图标记11是球锁定销,附图标记12是安装于球锁定
销的环,附图标记13是伞骨,附图标记14、14是伞骨的开口。图5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概略说明图,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平坦状贴布15被平面接合熔接于沿着伞骨的伞布料,在该平坦状贴布15上缝接有环12的一部分。当一边按压按钮(未图示)一边使球锁定销11插入贯穿开口并松开按钮时,球16弹出而连结。
[0031]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将平坦状贴布安装于伞用布料的方法并不限于实施例,也可以是任意的平面接合方法。环的形状也不限定于实施例,只要具备环,则能够选择各种各样的形状。也可以使用具有多个环的部件。另外,平坦状贴布的材料作为伞用布料使用了与伞布相同的伞布料,但当然不限于此。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对环与设置于伞骨的通孔的连接方法例示了缝接方法和使用了球锁定销的方法,但连结方法并不限于此。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在伞骨的两侧成对设置的两个通孔,但也可以仅使用一个通孔,也可以在伞骨的同侧并排使用两个通孔等,只要能够与环连结,通孔的数量就没有限定。另外,在伞骨中应用本专利技术的部位当然也可以根据伞的种类、大小等而设为任意的位置、数量。
[0032]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33]缝接有环的一部分的平坦状贴布与沿着伞布料里侧的伞骨的伞布料部位平面接合,并且该环与伞骨经由设置在伞骨上的通孔而连结,从而能够使伞布和伞骨牢固地一体化,不会发生伞骨从伞布松动或者缝边剥落的情况,能够获得适合于近来正在普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其特征在于,通过缝接有环的一部分的平坦状贴布与沿着伞布料里侧的伞骨的伞布料部位平面接合,并且该环和伞骨经由设置于伞骨的通孔而连结,使伞布和伞骨一体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布和伞骨的一体构造,其特征在于,通过环和伞骨经由设置于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马和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京丸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