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快速连接肋部段的可收束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29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3
一种伞,包括:支撑结构,由所述支撑结构支撑的框架结构,包括:支撑毂;多个长肋,每个长肋包括通过枢转肋联接器可释放地连接的第一肋部段和第二肋部段,其中,每个长肋具有可释放地或固定地联接到所述支撑毂的上端的端部;多个第三肋部段形式的多个短肋部段,每个短肋部段包括可释放地联接到所述枢转肋联接器的第一端和可释放地或固定地联接到所述支撑毂的下端的第二端,其中,每个枢转肋联接器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三肋部段相对于可释放地联接到该枢转肋联接器的第一肋部段和第二肋部段枢转。转。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快速连接肋部段的可收束伞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折叠框架的伞,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包括可替换肋的框架的伞。

技术介绍

[0002]大型可收束伞,例如庭院伞,可以是具有中央支撑柱或侧支撑柱的形式。
[0003]对于中央支撑的伞,它包括中央支撑柱,该中央支撑柱在其上端具有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支撑由柔性材料(例如织物)制成的伞面。迄今为止,伞的框架结构包括肋的网络,其被构造成允许伞面材料在伞的打开状态下张开或伸展,并在收藏或不使用伞时收束或折叠成闭合状态。通常,长肋在一端枢转地连接到上毂,长肋的自由端从长毂延伸。短肋在一端枢转地连接到沿着相应长肋的位置,并且在另一端枢转地连接到下毂。上毂固定在柱的上端。下毂可相对于上毂沿着中心支撑柱滑动,以朝向和远离上毂移动。在伞的收束状态下,下毂远离上毂移动,并且长肋和短肋枢转以朝向柱收束长肋和短肋。当下毂朝向上毂升起时,短肋和长肋枢转,以使长肋和短肋从各自的毂向外从柱延伸,从而延伸伞面材料以提供伞面的下遮蔽。
[0004]对于侧支撑伞(例如,参见US10136709B2),它包括侧支撑柱,该侧支撑柱具有由该柱支撑并从该柱延伸(例如,悬臂式)的臂,由此该臂的延伸端支撑框架结构的上毂,框架结构支撑伞面。下毂悬挂在上毂下方。如同在中心支撑的伞中一样,设置长肋和短肋。下毂可以被拉向上毂和拉离上毂,以类似于上面参照中心支撑伞所讨论的方式操作长肋和短肋。
[0005]可收束的伞面框架结构给框架结构的结构完整性带来了挑战。迄今为止,为了确保框架结构的结构完整性,在肋与相应的上毂和下毂之间以及在长肋和短肋之间的枢转接头使用铆钉等来实现,以形成枢转接头。枢转接头需要在制造时不能自动化的制造步骤。一旦组装好,框架结构体积庞大,从制造点到用户需要更高的运输成本。近年来,制造和运输成本已经大幅上升。制造点被转移到更偏远的地方,但这将增加运输成本。
[0006]此外,一旦包括上毂和下毂以及长肋和短肋的整个框架结构形成为组装单元,就不容易拆卸,例如以替换损坏的肋。因此,当肋被损坏时,例如由于使用或强风而弯曲或断裂,用户不能替换损坏的肋。这把伞将被宣布为整体损坏。损坏的伞将被丢弃,最终被填埋。
[0007]框架结构可以用更坚固的零件和材料来加强,但是这将增加制造和材料成本,从而也导致更高的运输成本。因此,在过去试图提高伞的完整性的过程中出现了恶性循环。
[0008]US10292466B2声称公开了一种在毂处移除和放置断裂的肋的概念构思。然而,申请人不知道所公开的概念已经被证明在商业上是可行的。
[0009]需要一种简单、可靠且易于组装的伞组件结构,其平衡上述问题,以优化结构整体性并降低制造、运输和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且易于组装的可收束伞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结合
了可释放的、可移除的和/或可替换的快速连接肋部段,其解决了上述问题,以优化结构整体性并降低制造、运输和材料成本。在下文中,“可释放的”、“可移除的”和/或“可替换的”连接或联接被概括地称为“可释放的”联接或连接,更具体地说,是不需要使用工具的、用户手指可操作的快速连接类型的连接和联接。本专利技术的可收束的伞组件可以由用户容易地组装以使用,并且在框架结构中的肋损坏后用替换的肋部段进行修理。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可收束伞包括支撑结构,由支撑结构支撑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包括:支撑毂;多个长肋,每个长肋包括通过枢转肋联接器可释放地连接的第一肋部段和第二肋部段,其中,每个长肋具有可释放地或固定地联接到支撑毂的上端的端部;呈多个第三肋部段形式的多个短肋部段,每个第三肋部段包括可释放地联接到枢转肋联接器的第一端和可释放地或固定地联接到支撑毂下端的第二端,其中每个枢转肋联接器构造成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肋部段枢转第三肋部段,第一和第二肋部段可释放地联接到枢转肋联接器。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枢转肋联接器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直枢转部分,以及具有枢转地连接到直枢转部分的端部以及延伸端的成角度枢转部分,其中,第一肋部段的第一端可释放地联接到枢转肋联接器的直枢转部分的第一端,并且第二肋部段的第一端可释放地联接到枢转肋联接器的直枢转部分的第二端,其中,第三肋部段的第一端可释放地联接到枢转肋联接器的成角度枢转部分的延伸端。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毂包括位于支撑毂上端的上毂,以及多个上枢转毂连接器,每个上枢转毂连接器具有枢转地联接到上毂的端部,其中,每个第一肋部段的第二端可释放地或固定地联接到相应的上枢转毂连接器的延伸端;以及位于支撑毂下端的下毂,和多个下枢转毂连接器,每个下枢转毂连接器具有枢转地联接到下毂的端部,其中每个第三肋部段的第二端可释放地或固定地联接到相应的下枢转毂连接器的延伸端。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枢转肋联接器的直枢转部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个枢转肋联接器的成角度枢转部分的延伸端、每个上枢转毂连接器的延伸端以及每个下枢转毂连接器的延伸端都是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被构造成联接开口以接收第一肋部段、第二肋部段和第三肋部段中相应一个的端部。
[0015]伞支撑结构可以包括中心支撑柱,其中框架结构被支撑在中心支撑柱的上端,或者包括侧支撑柱和从侧支撑柱悬臂伸出的臂,其中框架结构被支撑在臂的延伸端。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肋部段、第二肋部段和第三肋部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可释放地联接到枢转肋联接器的相应第一端、第二端和延伸端,第一肋部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二端可释放地联接到上枢转毂连接器的相应延伸端,并且经由用户手指操作的可释放的联接,每个第三肋部段的第二端可释放地联接到下枢转毂连接器的相应延伸端,所述用户手指操作的可释放的联接不需要用户使用外部工具来释放该联接。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释放的联接包括按钮弹簧夹和互补开口,按钮弹簧夹位于第一肋部段和第三肋部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第二肋部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互补开口位于枢转肋联接器的相应的第一端、第二端和延伸端、上枢转毂连接器的延伸端和下枢转毂连接器的延伸端处。为了便于使用,可释放的联接可以包括双按钮弹簧夹。
[0018]第一肋部段、第二肋部段和第三肋部段中的至少两者可以在长度上相似并且是可互换的,以减少零件变化(例如,第一肋部段和第三肋部段可以具有相似的长度并且是可互
换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肋部段、第二肋部段和第三肋部段的长度都相似,并且可以互换。
[0019]各种肋部段的相应端部处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有关于截面平面中的至少一个轴线不对称的横截面形状,以便于肋部段的端部与枢转肋联接器的相应第一端、第二端和延伸端、上枢转毂连接器的延伸端和下枢转毂连接器的延伸端处的互补开口相匹配。在一个实施例中,横截面形状符合圆形顶部和大致平坦的底部。
[002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可释放地联接到支撑毂的上端和下端,每个长肋的一端固定地联接到支撑毂的上端,并且每个第三肋部段包括固定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包括:支撑结构,由所述支撑结构支撑的框架结构,包括:支撑毂;多个长肋,每个长肋包括通过枢转肋联接器可释放地连接的第一肋部段和第二肋部段,其中,每个长肋具有可释放地或固定地联接到所述支撑毂的上端的端部;呈多个第三肋部段形式的多个短肋部段,每个短肋部段包括可释放地联接到所述枢转肋联接器的第一端和可释放地或固定地联接到所述支撑毂的下端的第二端,其中,每个枢转肋联接器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三肋部段相对于可释放地联接到所述枢转肋联接器的第一肋部段和第二肋部段枢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中,所述枢转肋联接器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直枢转部分,以及具有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直枢转部分的端部和延伸端的成角度枢转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肋部段的第一端可释放地联接到所述枢转肋联接器的直枢转部分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二肋部段的第一端可释放地联接到所述枢转肋联接器的直枢转部分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三肋部段的第一端可释放地联接到所述枢转肋联接器的成角度枢转部分的延伸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其中,每个枢转肋联接器的直枢转部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每个枢转肋联接器的成角度枢转部分的延伸端都是开口端,所述开口端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肋部段、所述第二肋部段和所述第三肋部段中相应一个的第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其中,通过使用用户手指操作的能够释放的快速连接式联接,所述第一肋部段、所述第二肋部段和所述第三肋部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可释放地联接到所述枢转肋联接器的相应的第一端、第二端和延伸端,所述快速连接式联接不需要用户使用外部工具来释放所述联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其中,所述手指操作的能够释放的联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肋部段、所述第二肋部段和所述第三肋部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处的按钮弹簧夹,以及位于所述枢转肋联接器的相应第一端、第二端和延伸端处的互补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其中,所述支撑毂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毂上端的上毂,以及多个上枢转毂连接器,每个上枢转毂连接器的一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上毂,其中,每个第一肋部段的第二端可释放地或固定地联接到相应的上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守强
申请(专利权)人:美斯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