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弦木梁可转动撑杆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469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张弦木梁可转动撑杆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设有四个圆孔,通过打入自攻螺钉与上弦木梁连接,所述连接板下端设置有上扣件,所述上扣件与上连接板焊接连接,上扣件内部存在半球形空腔,角部存在四个螺纹孔,所述万向球置于上扣件和下扣件之间形成的球形空腔内部设置有球轴穿过孔道,所述下连接件下端设置有,且通过将自攻螺钉水平打入木撑杆,实现与撑杆的连接,从而实现钢节点与木构件简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简单,安装方便,传力可靠,通过万向球实现撑杆上部的弯矩释放和撑杆的自由转动,通过椭圆孔道限制万向球的转动范围,通过自攻螺钉实现上部木梁和木撑杆的便捷连接。现上部木梁和木撑杆的便捷连接。现上部木梁和木撑杆的便捷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张弦木梁可转动撑杆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张弦木梁可转动撑杆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张弦梁结构是一种通过撑杆将上弦压弯构件及下弦拉索连成的自平衡体系,其受力机理为通过在下弦拉索中施加预拉力使上弦压弯构件产生起拱,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得以减小,而撑杆也为上弦提供了弹性支撑,有效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将张弦结构应用于大跨度胶合木结构,一方面,可以弥补木材变形相对较大的不足,减少木材用料,另一方面,钢木复合材料协同工作,充分发挥每种结构材料的作用和优势,有效提升建筑空间的表现力。
[0003]张弦梁结构的自平衡是该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节点设计的合理与否会影响自平衡功能的实现以及张弦梁结构各构件的受力状况。在设计中,撑杆一般只传递轴向力,当撑杆端部存在端弯矩时,整个张弦梁的实际受力形式与设计受力形式存在较大差异,且在拉索张拉或承受外荷载时会产生变形,撑杆可能会偏离原位置,这就需要撑杆与上弦的连接节点具有在平面内转动的能力。与张弦钢梁不同,张弦木梁上部结构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弦木梁可转动撑杆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设有四个圆孔,通过打入自攻螺钉与上弦木梁连接,所述连接板(1)下端设置有上扣件(2),所述上扣件(2)与上连接板(1)焊接连接,上扣件(2)内部存在半球形空腔,角部存在四个螺纹孔,所述上扣件(2)底端设置有下扣件(4),所述下扣件(4)内部设置有内六角螺栓(5),所述下扣件(4)和上扣件(2)通过内六角螺栓(5)连接,所述下扣件(4)内部存在半球形空腔,空腔下部存在孔道,角部存在四个带螺纹孔,所述下扣件(4)内部的空腔插嵌有万向球(3),所述万向球(3)置于上扣件(2)和下扣件(4)之间形成的球形空腔内部设置有球轴(6)穿过孔道,所述球轴(6)下端设置有下连接件(7),所述下连接件(7)与球轴(6)通过焊接连接,下连接件(7)预留圆孔,所述下连接件(7)下端设置有(8),且通过将自攻螺钉水平打入木撑杆(8),实现与撑杆的连接,从而实现钢节点与木构件简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弦木梁可转动撑杆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扣件(4)底部的椭圆形孔道长轴r1、短轴r2和坡角β的大小根据对撑杆的转动能力要求确定,但是孔道短轴r2应大于球轴的直径d
a
,长轴r1应小于空腔的直径d,当应用于平面张弦梁结构时,实际工程中一般允许撑杆在平面外转动不超过六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弦木梁可转动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波赵敬贤赵仕兴杨姝姮周巧玲唐元旭何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