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59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9
一种电磁继电器,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大型化,并且提高固定端子的散热性。电磁继电器具备壳体、可动接触片、第一固定端子以及驱动装置。可动接触片配置在壳体内。第一固定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端子部。第一接触部在壳体内与可动接触片对置。第一端子部向壳体之外突出。第一端子部具有弯曲的形状。驱动装置使可动接触片向接触方向和离开方向移动。动接触片向接触方向和离开方向移动。动接触片向接触方向和离开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继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磁继电器具备固定端子、可动接触片以及壳体。固定端子从壳体内向壳体之外突出。可动接触片设为能够向接触方向和离开方向移动。接触方向是可动接触片与固定端子接触的方向。离开方向是可动接触片从固定端子离开的方向。通过可动接触片与固定端子接触,从而电流流向固定端子。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0572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大电流流向电磁继电器的情况下,固定端子的发热量变大。因此,期望通过增大固定端子的表面积来提高散热性。但是,若为了增大固定端子的表面积而固定端子变得大型,则电磁继电器变得大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大型化,并且提高固定端子的散热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具备壳体、可动接触片、第一固定端子以及驱动装置。可动接触片配置在壳体内。第一固定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端子部。第一接触部在壳体内与可动接触片对置。第一端子部向壳体之外突出。第一端子部具有弯曲的形状。驱动装置使可动接触片向接触方向和离开方向移动。接触方向是可动接触片与第一接触部接触的方向。离开方向是可动接触片从第一接触部离开的方向。
[0006]在本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第一固定端子的第一端子部具有弯曲的形状。因此,第一固定端子的表面积变大,第一固定端子的散热性变高。并且,第一端子部在壳体之外弯曲。因此,能够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大型化。
[0007]第一固定端子也可以沿上下方向从第一接触部朝向第一端子部延伸。第一端子部也可以具有向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弯曲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在壳体之外,空气的对流容易吹到第一端子部。由此,第一固定端子的散热性变高。
[0008]第一端子部也可以包括第一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第一弯曲部也可以相对于第一平坦部弯曲。在该情况下,通过第一弯曲部,第一固定端子的表面积变大。由此,第一固定端子的散热性变高。
[0009]第一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一体的部件折弯,容易形成第一平坦部和第一弯曲部。因此,第一固定端子的制造变得容易。
[0010]壳体也可以包括支撑第一固定端子的基座。基座也可以包括底面和腿部。腿部也可以从底面突出。第一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位于底面与腿部的下端之间。在该情况下,若电磁继电器安装于基板,则腿部与基板接触,从而在基座的底面与基板之间确保空间。而且,第一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基座的底面与基板之间的空间。由此,第一固定端子的散热性变高。
[0011]第一弯曲部的下端也可以位于比腿部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第一弯曲部与基板连接。由此,第一固定端子的散热性变高。
[0012]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第二固定端子。第二固定端子也可以包括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端子部。第二接触部也可以在壳体内与可动接触片对置。第二端子部也可以向壳体之外突出。第二端子部也可以具有弯曲的形状。
[0013]在该情况下,第二固定端子的第二端子部具有弯曲的形状。因此,第二固定端子的表面积变大,第二固定端子的散热性变高。并且,第二端子部在壳体之外弯曲。因此,能够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大型化。
[0014]第二端子部也可以包括第二平坦部和第二弯曲部。第二弯曲部也可以相对于第二平坦部弯曲。在该情况下,通过第二弯曲部,第二固定端子的表面积变大。由此,第二固定端子的散热性变高。
[0015]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也可以具有相对于第一平坦部和第二平坦部向相同方向弯曲的形状。在该情况下,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紧凑地配置。
[0016]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也可以具有相对于第一平坦部和第二平坦部相互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形状。在该情况下,空气的对流容易分别吹到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由此,第一固定端子和第二固定端子的散热性变高。
[0017]第一端子部也可以还包括第三弯曲部。第三弯曲部也可以相对于第一平坦部向与第一弯曲部相同的方向弯曲。在该情况下,通过第三弯曲部,第一固定端子的表面积进一步变大。由此,第一固定端子的散热性变高。并且,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紧凑地配置。
[0018]第三弯曲部也可以相对于第一平坦部向与第一弯曲部相反的方向弯曲。在该情况下,空气的对流容易分别吹到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由此,第一固定端子的散热性变高。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大型化,并且提高固定端子的散热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外观立体图。
[0021]图2是电磁继电器的内部的立体图。
[0022]图3是移动部件处于断开位置时的电磁继电器的俯视图。
[0023]图4是移动部件处于闭合位置时的电磁继电器的俯视图。
[0024]图5是从下方观察到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0025]图6是电磁继电器的仰视图。
[0026]图7是电磁继电器的内部的侧视图。
[0027]图8是第一固定端子的立体图。
[0028]图9A是第一变形例的第一端子部的仰视图。
[0029]图9B是第二变形例的第一端子部的仰视图。
[0030]图9C是第三变形例的第一端子部的仰视图。
[0031]图10A是第四变形例的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的仰视图。
[0032]图10B是第五变形例的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的仰视图。
[0033]图10C是第六变形例的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的仰视图。
[0034]符号说明
[0035]3:壳体;4:驱动装置;11:基座;13:第一固定端子;14:第二固定端子;15:第一可动接触片;43:腿部;51:第一接触部;52:第一端子部;53:第一平坦部;54:第一弯曲部;57:第三弯曲部;61:第二接触部;62:第二端子部;63:第二平坦部;64:第二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电磁继电器1的内部的立体图。图3及图4是电磁继电器1的内部的俯视图。
[0037]电磁继电器1具备触点装置2、壳体3以及驱动装置4。触点装置2和驱动装置4配置在壳体3内。壳体3包括基座11和外壳12。图2至图4中省略了外壳12。基座11支撑触点装置2和驱动装置4。
[0038]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基座11朝向触点装置2以及驱动装置4的方向定义为上方,将其相反方向定义为下方。将从驱动装置4朝向触点装置2的方向定义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定义为后方。将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0039]触点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端子13、第二固定端子14、第一可动接触片15、第二可动接触片16以及移动部件17。第一固定端子13和第二固定端子14例如由铜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第一固定端子13和第二固定端子14分别沿上下方向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可动接触片,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第一固定端子,其包括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可动接触片对置的第一接触部、以及向所述壳体之外突出且具有弯曲的形状的第一端子部;以及驱动装置,其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向接触方向和离开方向移动,所述接触方向是所述可动接触片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方向,所述离开方向是所述可动接触片从所述第一接触部离开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子沿上下方向从所述第一接触部朝向所述第一端子部延伸,所述第一端子部具有向与所述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弯曲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部包括:第一平坦部;以及第一弯曲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平坦部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坦部和所述第一弯曲部一体地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支撑所述第一固定端子的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底面和从所述底面突出的腿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底面与所述腿部的下端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庆手岛雄一郎山北智大松岛弘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