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薄膜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薄膜常用于包装用途,需要薄膜有较高的冲击性能,同时希望其表面爽滑性好,摩擦系数低,这样有利于生产和收卷。聚丙烯薄膜通常可由流延和双向拉伸等方法制得,但均聚聚丙烯原料制备的聚丙烯薄膜通常冲击强度较低。提高聚丙烯薄膜冲击性能的方法,可以使用嵌段抗冲聚丙烯制备薄膜,或向聚丙烯中加入聚烯烃弹性体。此外,包装用薄膜通常需要具有较好的热封性能,热封层材料的摩擦系数通常较高,容易导致膜卷粘连等问题。
[0003]为了提高薄膜的抗冲性能和韧性,可通过多层共挤的方法制备薄膜,如CN101913279A就采用了三层共挤的方法制备复合薄膜,薄膜中层为按1:10
‑
1:3比例共混的弹性体和PP,由弹性体提供较好的抗冲击性能,但这种方法在弹性体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分散均匀的问题,而且弹性体通常流动性能较差,进而可能导致薄膜性能不均匀。为了提高薄膜的热封性能,多层共挤薄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包括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A形成的薄膜层A和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B形成的薄膜层B,其中,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均聚聚丙烯a、丙烯抗冲共聚物b、聚烯烃弹性体c和爽滑剂d,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无规聚丙烯x、爽滑剂z以及任选的聚烯烃弹性体y。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纵向拉伸强度≥40MPa,优选纵向拉伸强度≥50MPa;摆锤冲击强度≥0.35J,优选摆锤冲击强度≥0.9J;150℃下的热封强度≥15N/15mm,优选150℃下的热封强度≥17N/15mm;表面摩擦系数≤0.3,优选表面摩擦系数≤0.23;在60℃下加热24小时后,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0.02,优选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0.01;热封强度变化≤0.8N/15mm,优选热封强度变化≤0.5N/15mm。3.根据权利要求1
‑
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在230℃、2.16kg载荷作用下,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的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
‑
10g/10min,优选为2
‑
7g/10min;和/或在230℃、2.16kg载荷作用下,所述聚丙烯组合物B的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
‑
11g/10min,优选为3
‑
9g/10min。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聚聚丙烯a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
‑
15g/10min,等规度大于97%,分子量分布Mw/Mn为4.5
‑
7.0。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b为含有乙烯单元的丙烯抗冲共聚物;以丙烯抗冲共聚物b的总重量计,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b的乙烯含量为1
‑
12wt%;和/或,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b中的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部分含量为3
‑
15wt%;和/或,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b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1
‑
10g/10min。6.根据权利要求1
‑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弹性体c和所述聚烯烃弹性体y各自独立地为乙烯与α烯烃的弹性体共聚物,其中所述α烯烃优选为C3‑
C
12
的α烯烃,更优选选自丙烯、1
‑
丁烯、1
‑
己烯和1
‑
辛烯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
‑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爽滑剂d为酰胺类爽滑剂,优选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山嵛酸酰胺、硬脂基芥酸酰胺和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
‑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规聚丙烯x为丙烯与乙烯和/或丁烯的共聚物,优选选自乙烯
‑
丙烯
‑
丁烯三元无规共聚物、丙烯
‑
乙烯二元无规共聚物、丙烯
‑
丁烯二元无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无规聚丙烯x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
‑
10g/10min。9.根据权利要求1
‑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爽滑剂z为酰胺类爽滑剂和耐迁移型爽滑剂的混合物;所述酰胺类爽滑剂优选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山嵛酸酰胺、硬脂基芥酸酰胺和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耐迁移型爽滑剂优选为聚四氟乙烯微粒、聚酰亚胺微粒、聚酰胺微粒、聚碳酸酯微粒、有机硅、纳米碳酸钙、云母和纳米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酰胺类爽滑剂和所述耐迁移型爽滑剂的重量比为1:20
‑
1:1,优选为1:10
‑
1:2。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迁移型爽滑剂的粒径范围为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琦,徐萌,高达利,张师军,张冯倩,徐凯,康鹏,石胜鹏,张恒源,白弈青,侴白舸,蔡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