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提升泵站侧面地下连续墙与进水箱涵的连接开洞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445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水提升泵站侧面地下连续墙与进水箱涵的连接开洞方法,1、在地下连续墙内侧,对应矩形孔洞的位置设置加固梁和加固柱;2、以每一加固柱为中心,凿除1倍至3倍加固柱宽度,及包含两根加固梁高度的多个矩形范围作为第一凿除区域;3、沿每一加固柱在相应的第一凿除区域内设置加固柱增补段;4、凿除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凿除区域之间的地下连续墙,并设置衔接段侧墙;5、在每一加固柱增补段和相邻的待衔接段侧隔墙之间,对应每一加固梁的位置均设置加固梁增补段的钢筋;6、浇筑加固梁增补段;7、施工进水箱涵,将进水箱涵与矩形孔洞连接,并凿除所有衔接段侧墙。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施工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前提下,能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能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能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提升泵站侧面地下连续墙与进水箱涵的连接开洞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提升泵站建造
,特别涉及污水提升泵站侧面地下连续墙与进水箱涵的连接开洞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污水治理需求的日益增长,市政污水处理工程规模逐渐扩大,形成大量的地下构筑物。
[0003]地连墙支护体系由于其整体刚度大,可以很好制基坑的变形,也可以作为永久性结构来使用,因此对于开挖深度、平面尺寸较大且对位移要求严格的基坑工程有很大的适用性。
[0004]在实际应用中,污水提升泵站是市政污水处理工程的核心,因受城市用地面积、地下管网布置以及周边已有建筑物等条件限制,污水提升泵站往往需要与进水箱涵结合布置,以输送不同来流方向的污水。
[0005]目前,污水提升泵站与进水箱涵的基坑施工大多采用分期施工的方法,在进水箱涵与污水提升泵站衔接段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已完工的地下连续墙进行凿除开洞。
[0006]但由于进水箱涵孔数较多,需要凿除开洞的数量大,而地下连续墙单个槽段长度为6m至8m,开洞横跨地下连续墙多个槽段,导致地下连续墙悬吊,有坠落的风险。
[0007]因此,如何在保证施工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前提下,提高地下连续墙的凿除开洞的施工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污水提升泵站侧面地下连续墙与进水箱涵的连接开洞方法,实现的目的是在保证施工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地下连续墙的凿除开洞的施工效率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水提升泵站侧面地下连续墙与进水箱涵的连接开洞方法,污水提升泵站与进水箱涵连接的地下连续墙沿水平方向包括多条槽段接缝;联通所述地下连续墙与所述进水箱涵的矩形孔洞沿水平方向覆盖最少一条所述槽段接缝,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1、完成所述污水提升泵站的土方开挖及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在所述地下连续墙内侧,对应所述矩形孔洞的上下边缘位置设置加固梁,并在两根所述加固梁之间设置两个以上加固柱;
[0011]步骤2、在所述地下连续墙,以每一所述加固柱为中心,凿除1倍至3倍所述加固柱宽度,及包含两根所述加固梁高度的多个矩形范围作为第一凿除区域;
[0012]步骤3、沿每一所述加固柱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凿除区域内设置加固柱增补段;
[0013]每一所述加固柱增补段的上下两端均与相应的所述加固梁固定成一体;
[0014]步骤4、凿除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凿除区域之间的所述地下连续墙作为衔接区
段第二凿除区域,并在完成每一所述第二凿除区域的凿除后均在相应位置设置衔接段侧墙;
[0015]每一所述衔接段侧墙的上下两端均与相应的所述加固梁固定成一体;
[0016]步骤5、在每一所述加固柱增补段和相邻的所述待衔接段侧隔墙之间,对应每一所述加固梁的位置均设置加固梁增补段的钢筋,并将每一所述加固梁对应的所有所述加固梁增补段的钢筋均与相应的所有所述加固柱增补段、相应的所有所述衔接段侧墙固定成一体;
[0017]步骤6、在所述矩形孔洞内,对应每一所述衔接段洞口加固梁的位置均浇筑所述加固梁增补段;
[0018]步骤7、施工所述进水箱涵,将所述进水箱涵与所述矩形孔洞连接,并凿除所有所述衔接段侧墙。
[0019]优选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加固柱均设置在一条所述槽段接缝的两侧,之间的间距均与两条相邻的所述槽段接缝之间的间距相同。
[0020]优选的,每一所述加固柱增补段,以及每一所述衔接段侧墙的上下两端位于两个所述加固梁标高范围内的部分均通过钢筋接驳器将内部钢筋与两个所述衔接段洞口加固梁的钢筋连接成一个整体。
[0021]优选的,所述进水箱涵与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采用C35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且在内侧和外侧均设置一圈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0022]优选的,所述进水箱涵的顶板和底板内的钢筋均通过钢筋接驳器与所述加固梁增补段的钢筋固定。
[0023]优选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的上端设有基坑围护顶圈梁。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在保证施工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地下连续墙的凿除开洞的施工效率。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完成第一凿除区域的状态示意图。
[0028]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完成所有衔接段侧墙设置的状态示意图。
[0029]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完成所有施工后矩形孔洞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完成所有施工后矩形孔洞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完成所有施工后矩形孔洞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钢筋接驳器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
[0034]如图1至图5所示,污水提升泵站侧面地下连续墙与进水箱涵的连接开洞方法,污水提升泵站与进水箱涵连接的地下连续墙2沿水平方向包括多条槽段接缝3;联通地下连续
墙2与进水箱涵的矩形孔洞沿水平方向覆盖最少一条槽段接缝3,包括如下步骤:
[0035]步骤1、完成污水提升泵站的土方开挖及地下连续墙2的施工,在地下连续墙2内侧,对应矩形孔洞的上下边缘位置设置加固梁5,并在两根加固梁5之间设置两个以上加固柱4;
[0036]步骤2、在地下连续墙2,以每一加固柱4为中心,凿除1倍至3倍加固柱4宽度,及包含两根加固梁5高度的多个矩形范围作为第一凿除区域6;
[0037]步骤3、沿每一加固柱4在相应的第一凿除区域6内设置加固柱增补段;
[0038]每一加固柱增补段的上下两端均与相应的加固梁5固定成一体;
[0039]步骤4、凿除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凿除区域6之间的地下连续墙2作为衔接区段第二凿除区域7,并在完成每一第二凿除区域7的凿除后均在相应位置设置衔接段侧墙8;
[0040]每一衔接段侧墙8的上下两端均与相应的加固梁5固定成一体;
[0041]步骤5、在每一加固柱增补段和相邻的待衔接段侧隔墙8之间,对应每一加固梁5的位置均设置加固梁增补段的钢筋,并将每一加固梁5对应的所有加固梁增补段的钢筋均与相应的所有加固柱增补段、相应的所有衔接段侧墙8固定成一体;
[0042]步骤6、在矩形孔洞内,对应每一衔接段洞口加固梁5的位置均浇筑加固梁增补段;
[0043]步骤7、施工进水箱涵,将进水箱涵与矩形孔洞连接,并凿除所有衔接段侧墙8。
[0044]本专利技术中,首先将多个第一凿除区域6域设置在地下连续墙2每两个槽段接缝3之间的位置,每个第一凿除区域6凿除开洞并设置加固柱增补段后,再施工第二凿除区域7,在施工第二凿除区域7时,逐一凿除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提升泵站侧面地下连续墙与进水箱涵的连接开洞方法,污水提升泵站与进水箱涵连接的地下连续墙(2)沿水平方向包括多条槽段接缝(3);联通所述地下连续墙(2)与所述进水箱涵的矩形孔洞沿水平方向覆盖最少一条所述槽段接缝(3);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完成所述污水提升泵站的土方开挖及所述地下连续墙(2)的施工,在所述地下连续墙(2)内侧,对应所述矩形孔洞的上下边缘位置设置加固梁(5),并在两根所述加固梁(5)之间设置两个以上加固柱(4);步骤2、在所述地下连续墙(2),以每一所述加固柱(4)为中心,凿除1倍至3倍所述加固柱(4)宽度,及包含两根所述加固梁(5)高度的多个矩形范围作为第一凿除区域(6);步骤3、沿每一所述加固柱(4)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凿除区域(6)内设置加固柱增补段;每一所述加固柱增补段的上下两端均与相应的所述加固梁(5)固定成一体;步骤4、凿除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凿除区域(6)之间的所述地下连续墙(2)作为衔接区段第二凿除区域(7),并在完成每一所述第二凿除区域(7)的凿除后均在相应位置设置衔接段侧墙(8);每一所述衔接段侧墙(8)的上下两端均与相应的所述加固梁(5)固定成一体;步骤5、在每一所述加固柱增补段和相邻的所述待衔接段侧隔墙(8)之间,对应每一所述加固梁(5)的位置均设置加固梁增补段的钢筋,并将每一所述加固梁(5)对应的所有所述加固梁增补段的钢筋均与相应的所有所述加固柱增补段、相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善佳陈祥侨李锦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