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436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数据准备;步骤2:将检波点桩号重置;步骤3:计算相同检波点桩号所有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步骤4:将相同检波点桩号地震道叠加;步骤5:将叠前道头信息值赋给对应检波点桩号的叠后地震道;步骤6:将炮点桩号重置;步骤7:计算相同炮点桩号所有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步骤8:将相同炮点桩号地震道叠加;步骤9:将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赋给对应炮点桩号的叠后地震道;步骤10:按炮点检波点桩号排序并输出数据。该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易实现,在保持基本属性不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叠前道头信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叠前道头信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叠前道头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地震数据处理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的叠加方法是将同一面元内不同接收点、激发点的地震道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从而达到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质量的目的。但此方法叠加后,仅能保留面元相关的坐标位置、测线号等少数道头信息,而叠加前的激发点坐标、接收点坐标及方位角等重要道头信息无法保留。
[0003]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单点高密度宽方位采集区块逐年增多,为了提高资料信噪比或提高处理效率,需要对地震道在成像前进行优化处理:比如在叠前偏移前进行地震道叠加,可大幅提高资料信噪比并提高叠前偏移效率。但目前的叠加方法无法保留激发、接收点坐标等重要信息,无法满足后续叠前偏移成像的需求,仅适用于叠加后进行叠后偏移成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0004]在申请号:CN201710942439.X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用于速度分析的地震数据超道集生成方法及系统,该地震数据超道集生成方法包括:定义参与叠加的相邻共中心点道集,获取道数据;获取偏移距分组参数;基于所述偏移距分组参数进行分组,并统计每一组的总道数;对各组样点数据进行水平叠加为一道样点数据;基于各组的所述一道样点数据,获取超道集。
[0005]在申请号:CN201010225119.0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转换波的偏移成像方法,包括:系统根据得到的一道转换波地震数据,获取并根据该道转换波地震数据的道头字信息,计算该道转换波地震数据的常速度等效偏移距的数据并构建该道转换波地震数据的CSP道集,继续遍历所有地震道,生成全部CSP道集;通过成像网格位置的方式,根据构建后的转换波地震数据中每道的CSP道集,建立每道的CSP道集道头字信息,并根据每道的CSP道集道头字信息得到所有CSP道集内坐标相同的等效偏移距的地震数据,将得到的所有CSP道集内坐标相同的等效偏移距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加成像,生成转换波的偏移成像信息。
[0006]在申请号:CN201510707118.2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在工区底图上点选的位置;确定点选的位置对应的地震道集,并从索引文件中获取该地震道集的地震道信息;根据地震道信息生成并显示该地震道集对应的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获取用户在道集数据方位角分布视图中设定的叠加参数;获取用户设定的目的层参数和选定的计算方法,以及用户在工区底图上选定的多个道集点;根据设定的目的层参数,从多个道集点中选择满足叠加参数的道集点进行叠加;根据选定的计算方法对叠加结果进行属性提取。
[0007]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专利技术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加后的地震道可以准确保留叠前数据的重要道头信息,可满足后续任何处理环节的道头信息需求,适应性更广的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该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包括:
[0010]步骤1:进行数据准备;
[0011]步骤2:将检波点桩号重置;
[0012]步骤3:计算相同检波点桩号所有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
[0013]步骤4:将相同检波点桩号地震道叠加;
[0014]步骤5:将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赋给对应检波点桩号的叠后地震道;
[0015]步骤6:将炮点桩号重置;
[0016]步骤7:计算相同炮点桩号所有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
[0017]步骤8:将相同炮点桩号地震道叠加;
[0018]步骤9:将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赋给对应炮点桩号的叠后地震道;
[0019]步骤10:按炮点检波点桩号排序并输出数据。
[002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21]在步骤1,对消除地震道能量、频率、相位、校正量这些差异的单炮按检波点排序。
[0022]在步骤2,对所有地震道检波点桩号进行除以二再取整的道头运算,使每条检波线上的相邻两个检波点具有相同检波点桩号。
[0023]在步骤2,在检波点间隔较小时,对所有地震道检波点桩号进行两次除以二再取整的道头运算,使每条检波线上的相邻四个检波点具有相同检波点桩号。
[0024]在步骤4,对相同检波点桩号地震道进行部分动校正、叠加、反动校正处理,使具有相同检波点桩号的地震道叠加为一道。
[0025]在步骤5,将步骤3中计算的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赋给对应检波点桩号的叠后地震道。
[0026]在步骤6,对所有地震道炮点桩号进行除以二再取整的道头运算,使每条炮线上的相邻两个炮点具有相同炮点桩号。
[0027]在步骤8,对炮点桩号及检波点桩号均相同的地震道进行部分动校正、叠加、反动校正处理,使具有相同炮点桩号及检波点桩号的地震道叠加为一道。
[0028]在步骤9,将步骤7中计算的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赋给对应的叠后地震道。
[0029]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叠加后可以准确保留叠前道头信息,从而满足处理技术的需求。该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关键点如下:

最佳叠加数据集的选择,对相邻检波点和炮点进行叠加,是最大限度保留叠前道头信息的前提条件;

计算相同检波点、炮点桩号叠前道头信息的平均值;

叠加地震道的叠前信息赋值。
[0030]本专利技术的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有以下方面的优势:
[0031]一、方法效果的可靠性。该方法在十字排列域,即检波线、炮线两个方向同时进行部分地震道叠加,满足高维度高效处理的需求,效果明显。
[0032]二、操作简单易实现。该方法流程及参数设置简单,运算速度快,不依据任何假设,不受实际资料约束。
[0033]三、道头信息的保护。在保持基本属性不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叠前道头信息。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同检波点桩号叠加前单炮;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同检波点桩号叠加后单炮;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同检波点桩号叠加后与图3单炮相邻的另一单炮;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同检波点桩号、炮点桩号均叠加后单炮。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4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数据准备;步骤2:将检波点桩号重置;步骤3:计算相同检波点桩号所有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步骤4:将相同检波点桩号地震道叠加;步骤5:将步骤3中计算的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赋给对应检波点桩号的叠后地震道;步骤6:将炮点桩号重置;步骤7:计算相同炮点桩号所有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步骤8:将相同炮点桩号地震道叠加;步骤9:将叠前道头信息平均值赋给对应炮点桩号的叠后地震道;步骤10:按炮点检波点桩号排序并输出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对消除地震道能量、频率、相位、校正量这些差异的单炮按检波点排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对所有地震道检波点桩号进行除以二再取整的道头运算,使每条检波线上的相邻两个检波点具有相同检波点桩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头信息保护的地震道叠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在检波点间隔较小时,对所有地震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轩葛大明王常波梁鸿贤孙朋朋孔青华唐中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