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处理含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反硝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424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处理含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反硝化装置,包括四个反硝化反应池与两个药剂池,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呈长方形结构且外形尺寸相同,每相邻两个反硝化反应池的长边与短边紧邻而设,拼接成“L”型结构,由此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在平面方向围成正方形结构;所述的两个药剂池位于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围成的中心区域,且两个药剂池错位设置;本装置对于反硝化反应出水加设了一道平板膜过滤装置,能对出水中的污泥、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等杂质进行截留处理,一方面能减少污泥流失,维持了污泥浓度,另一方面能确保反硝化反应出水洁净回用要求。用要求。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处理含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反硝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废水生物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含高浓度硝酸盐工业废水的反硝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含高浓度硝酸盐废水广泛分布于氯碱、电镀、焦化、皮革、化肥等行业的废水中,此类废水是水环境氮元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解决和防治氮污染问题,对含高浓度的硝酸盐工业废水需进行脱氮处理,从源头控制氮污染源向天然水体排放。
[0003]生物反硝化技术是针对废水脱氮处理的最有效的方法。生物反硝化过程是反硝化菌异化硝酸盐(NO3‑
)的过程,即反硝化菌将硝酸盐(NO3‑
)中的氮(N)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亚硝酸盐NO2‑
、一氧化氮NO、氧化二氮N2O)还原为氮气(N2)的生物化学过程。反硝化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NO3‑ꢀ
转化为NO2‑
,第二步由NO2‑ꢀ
转化为NO、N2O、N2。同时,反硝化菌利用含碳有机物和部分硝酸盐转化为氨氮用于细胞合成,该含碳有机物(碳源)既可以是废水中的有机碳或细胞体内碳源,也可以外部投加。
[0004]甲醇、葡萄糖、乙酸钠是常用的外加碳源。当甲醇作为碳源时,一方面其属于危化品,另一方面当硝酸盐浓度高时,甲醇加量高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目前甲醇作为碳源已鲜有应用。当葡萄糖作为碳源时,反应速度慢,需转化为乙酸、甲酸、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且不适合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容易引起污泥膨胀、污泥量增加。因此,目前在工程应用中,乙酸钠是最常用的外加碳源,但缺点是当其被用于细胞合成后,导致水体的pH值升高,当pH值升至9时,反硝化反应即被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当乙酸钠作为反硝化碳源时水体pH升高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反硝化装置。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适用于处理含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反硝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四个反硝化反应池与两个药剂池,四个反硝化反应池为第一反硝化反应池、第二反硝化反应池、第三反硝化反应池、第四反硝化反应池,两个药剂池为第一药剂池、第二药剂池;所述装置中的四个反硝化反应池的平面结构均呈长方形,且外形尺寸一致;每相邻两个反硝化反应池的长边与短边紧邻而设,拼接成“L”型结构,由此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在平面方向围成正方形结构;在所述的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围成的正方形结构的中心区域设置第一药剂池与第二药剂池,且两个药剂池错位设置。
[0008]进一步,在所述四个反硝化反应池的上方均设置在线pH监测系统。
[0009]进一步,在所述的第一反硝化反应池外围长边池墙上设置进水口,并且通过管道与进水泵连接。
[0010]进一步,在所述的第一反硝化反应池与第二反硝化反应池的共有池墙上设置水流
通道,在第二反硝化反应池与第三反硝化反应池的共有池墙上设置水流通道,在第三反硝化反应池与第四反硝化反应池的共有池墙上设置水流通道。
[0011]进一步,在所述的第四反硝化反应池的外围短边池墙上设置出水口,在距离出水口10~50cm处设置一道平板膜。
[0012]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药剂池与第二药剂池的结构可为方形或圆形。
[0013]进一步,在所述的第一药剂池与第二药剂池的上方各设置一套自动加药装置,每套自动加药装置均连接四根加药管道,四根加药管道分别延伸至四个反硝化反应池。
[0014]进一步,在所述的第一药剂池中配制的为一定浓度的稀酸溶液,稀酸溶液可以为稀盐酸或稀硫酸。
[0015]进一步,在所述的第二药剂池中配制的为一定浓度的碳源溶液,碳源可以为乙酸、乙酸钠等。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 本技术设计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并且四个反硝化反应池相通,目的是将高浓度的硝酸盐废水进行分级生物脱氮,同时在每个反硝化反应池中能根据水体中的硝酸盐浓度、COD值及pH值进行药剂补加,调整C/N比与pH值,满足反硝化反应条件。
[0018]2. 本装置对于反硝化反应出水加设了一道平板膜过滤装置,能对出水中的污泥、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等杂质进行截留处理,一方面能减少污泥流失,维持了污泥浓度,另一方面能确保反硝化反应出水洁净回用要求。
[0019]3. 本装置结构设计紧凑,减少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处理含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反硝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

第一反硝化反应池,2

第二反硝化反应池,3

第三反硝化反应池,4

第四反硝化反应池,5

第一药剂池,6

第二药剂池,7

进水泵,8

管道,9

进水口,10

水流通道,11

水流通道,12

水流通道,13

出水口,14

平板膜,15

自动加药装置,16

加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列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所示,所述的装置包括四个反硝化反应池与两个药剂池,即第一反硝化反应池1、第二反硝化反应池2、第三反硝化反应池3、第四反硝化反应池4、第一药剂池5、第二药剂池6。
[0024]所述的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呈长方形结构且外形尺寸相同,长边为短边的两倍;每相邻两个反硝化反应池的长边与短边紧邻而设,拼接成“L”型结构,由此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在平面方向围成正方形结构。在所述的四个反硝化反应池的上方均设置在线pH监测系统。在所述的第一反硝化反应池1外围长边池墙上设置进水口9,并且通过管道8与进水泵7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反硝化反应池1与第二反硝化反应池2的共有池墙上设置水流通道10;在
第二反硝化反应池2与第三反硝化反应池3的共有池墙上设置水流通道11;在第三反硝化反应池3与第四反硝化反应池4的共有池墙上设置水流通道12;在所述的第四反硝化反应池4的外围短边池墙上设置出水口13,在距离出水口30cm处设置一道平板膜14。
[0025]所述的两个药剂池位于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围成的中心区域,两个药剂池均为正方形结构且错位设置,两个药剂池的边长略小于反硝化反应池长边的1/4。在所述的第一药剂池5与第二药剂池6的上方各设置一套自动加药装置15,每套自动加药装置均连接四根加药管道16,四根加药管道16分别延伸至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在所述的第一药剂池5中配制的为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溶液;在所述的第二药剂池6中配制的为一定浓度的乙酸钠溶液。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处理含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反硝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硝化装置包括四个反硝化反应池与两个药剂池,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分别为第一反硝化反应池(1)、第二反硝化反应池(2)、第三反硝化反应池(3)、第四反硝化反应池(4),两个药剂池为第一药剂池(5)、第二药剂池(6);所述的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呈长方形结构且外形尺寸相同;每相邻两个反硝化反应池的长边与短边紧邻而设,拼接成“L”型结构,由此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在平面方向围成正方形结构;所述的两个药剂池位于四个反硝化反应池围成的中心区域,且两个药剂池错位设置;所述的第一药剂池与第二药剂池的上方各设置一套自动加药装置(15),每套自动加药装置均连接四根加药管道(16),四根加药管道(16)分别延伸至四个反硝化反应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处理含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反硝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四个反硝化反应池的上方均设置在线pH监测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处理含高浓度硝酸盐废水的反硝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硝化反应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谈娟娟徐卫东纪东升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蓝必盛化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