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道过滤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14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道过滤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包括机体:其包括用于过滤并沉积杂质的水槽;抛磨工位: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前部位置,并且装设有砂轮,用于将产品放置在砂轮的相应位置进行抛光工序;水雾发生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机体内、并处于所述抛磨工位的后方位置,用于将抛光所产生的掺水杂质在该装置内进行击打并产生水雾;水雾分离装置:其设置在机体内、并处于所述水雾发生装置的靠上方位置,用于将水雾通过该装置形成分离;滤芯:其设置在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的靠上方位置,用于将水雾分离后的剩余部分扬尘进行进一步过滤;本实用的除尘一体机通过水雾发生装置和水雾分离装置以及滤芯的配置,而实现高效率的除尘效果,实用性突出。实用性突出。实用性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道过滤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抛光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多道过滤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

技术介绍

[0002]抛光机作为对产品进行抛磨工序的主要设备,其在生产环节所体现的作用可见一斑。
[0003]现有技术中,由于抛光机所产生的灰尘需要用水来混合,进而使之随水流的循环而落入水槽内,故此将这种用水来过滤的抛光机称之为湿式抛光机,也就是本技术中的“一种多道过滤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然而,这种抛光机在除尘效率上相对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水与灰尘等杂质的不能充分混合,造成部分扬尘的飞扬,为解决这部分剩余扬尘的收集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操作方式是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直接抽离到外设的布袋内,然后定期清理布袋内的扬尘等杂质,考虑到布袋自身的密封性和湿式抛光机内部自激式的水雾发生等状况,其除尘效果不是很理想,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始终无法保证部分扬尘飞扬、散落在工作场所,对于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本技术对现有技术中的抛光设备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除尘效率高的多道过滤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多道过滤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包括
[0006]机体:其包括用于过滤并沉积杂质的水槽,该水槽一般安装在机体的下方,方便水流受重力影响而自然往低处流的特性,并便于工人对水槽内的灰尘杂质进行定期清理;
[0007]抛磨工位: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前部位置,并且装设有砂轮,用于将产品放置在砂轮的相应位置进行抛光工序,其所产生的灰尘杂质在砂轮的转动方向上形成飞溅状态,并在这个过程中与水流混合;
[0008]水雾发生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机体内、并处于所述抛磨工位的后方位置,用于将抛光所产生的掺水杂质在该装置内进行击打并产生水雾;
[0009]水雾分离装置:其设置在机体内、并处于所述水雾发生装置的靠上方位置,用于将由水雾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水雾通过该装置形成分离,经由水雾分离装置进行水雾的分离之后,将原先掺杂有多个水分的杂质进行了阻挡,使之落入水槽内,并与此同时,还有极少数未与水混合的扬尘则透过水雾分离装置而进入下一道过滤工序中;
[0010]滤芯:其设置在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的靠上方位置,用于将水雾分离后的剩余部分扬尘进行进一步过滤,经由滤芯对剩余部分扬尘的过滤,使得本技术的湿式打磨除尘一体机的过滤效果大大提升;
[0011]离心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顶端位置,用于作为抽离所述机体内的水雾杂
尘等杂质的动力源。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离心风机的靠下方位置形成风道,所述滤芯具有中空的骨架和包裹在所述骨架上的滤纸层,所述骨架在轴向方向上、远距离于所述风道的一端形成端盖,另一端形成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开口,这种结构的设置使得除尘过程中的最后一道过滤步骤必须经过滤芯,进而进入风道,然后排出,有效提升了除尘效率。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水雾分离装置包括若干拼接而成的格栅,所述每片格栅的前后两面分别形成若干S型通槽,所述每相邻两片格栅之间的S型通槽相对应设置并形成S型通腔,这种结构的设置,使得作为剩余部分扬尘在该装置内的走向呈S型,而水雾则由于S型通腔在的横截面不在一个纵向通道上,实现有效的水雾分离。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抛磨工位的后方位置装设有挡流板,该挡流板的下方位置形成朝向所述砂轮延伸的斜向板,该斜向板上形成缺口,所述水雾发生装置包括第一水雾发生板,该第一水雾发生板装设在所述挡流板上,并且与所述缺口形成相对应设置,本技术中,作为对所述第一水雾发生板的进一步结构限定,该第一水雾发生板的底端边沿形成V型集流板,以便于一部分与水流混合却并未形成水雾形态的杂质随同水流的方向在所述V型集流板位置形成集流,并最终落入水槽内;进一步的,为更有效的提升水雾的发生效果,在所述第一水雾发生板的偏上方位置装设有第二水雾发生板;再进一步的,所述挡流板的后方位置装设有第三水雾发生板,该水雾发生板采用横亘在所述机体内的方式分布,以便于在离心风机的风动作用下,能有效的将水雾引导至水雾分离装置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三水雾发生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为更进一步的提升水雾发生量和部分水雾的沉积,本技术中,在所述第三水雾发生板上方装设有第四水雾发生板,所述第四水雾发生板上形成若干纵向分布的第一档条;同时,在所述第四水雾发生板上方装设有第五水雾发生板,所述第五水雾发生板上形成若干横向分布的第二档条,显然,第一档条和第二档条在纵向投影方向上形成交错分布,进一步提升了水雾的发生量和水雾的沉积,而最终的部分水雾则通过水雾分离装置实现有效的水雾分离,使得最后仅剩的一部分未与水混合的扬尘通过水雾分离装置的S型通腔而进入滤芯处,再经由滤芯上的滤纸层对这部分扬尘进行过滤,最终实现清洁空气的排出。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现有技术的改进,本技术打磨除尘一体机的有益效果显而易见,由于在湿式抛光机(即打磨除尘一体机)领域,采用的普遍为液体(一般为水)混合抛光所产生的灰尘杂质来进行沉积过滤,然后通过离心风机将剩余部分未混合在水里的扬尘抽离出来,往外界排放或者往装设在离心风机出风口处的布袋内排放,这种排放方式严重影响现场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本技术中特别采用滤芯来进行过滤,之所以申请人采用这种滤芯来过滤并要求对这种采用滤芯的结构进行保护,其主要考量基于以下方面:现有技术中虽然滤芯作为过滤的元器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普遍共识,但是这种共识是基于干式抛光机领域(即采用的是如同戴口罩这种解决方案),在没有液体作为混合剂来过滤时,纯粹用滤芯外面的滤纸层来吸附过滤,这种过滤方式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即当扬尘等杂质在滤纸层上被吸附的过多时,滤芯将失去吸附功能,这时工作人员所面对的问题便是更换滤芯或者清理滤芯层的灰尘杂质(若采用清理灰尘杂质的方式将大大降低滤芯的过滤性能),更重要的一点,为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联想到将包裹有滤纸层的滤芯使用在湿式抛光机里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滤芯上的滤纸层被弄湿之后,将失去吸附过滤性能,
不仅无法实现剩余扬尘的吸附过滤,甚至成为湿式抛光机里阻碍过滤的问题所在,而本技术中,通过对湿式抛光机结构上的设计改进,不单单采用了滤芯来作为最后一道过滤的把关,并且在机体内部设置了多道水雾发生装置来尽可能的提升水与灰尘等杂质的混合程度,同时再经过水雾分离装置实现水雾的分离,将仅剩的极少量的扬尘通过该水雾分离装置的S型通腔而进入滤芯位置形成过滤,最终再由离心风机通过风道排出,本技术的结构在达到高效率除尘效果的同时,实现空气级的过滤,真正达到满足人体呼吸的空气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中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去掉侧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滤芯的立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道过滤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其包括用于过滤并沉积杂质的水槽;抛磨工位: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前部位置,并且装设有砂轮,用于将产品放置在砂轮的相应位置进行抛光工序;水雾发生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机体内、并处于所述抛磨工位的后方位置,用于将抛光所产生的掺水杂质在该装置内进行击打并产生水雾;水雾分离装置:其设置在机体内、并处于所述水雾发生装置的靠上方位置,用于将由水雾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水雾通过该装置形成分离;滤芯:其设置在所述水雾分离装置的靠上方位置,用于将水雾分离后的剩余部分扬尘进行进一步过滤;离心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顶端位置,用于作为抽离所述机体内的水雾杂尘等杂质的动力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道过滤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的靠下方位置形成风道,所述滤芯具有中空的骨架和包裹在所述骨架上的滤纸层,所述骨架在轴向方向上、远距离于所述风道的一端形成端盖,另一端形成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道过滤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分离装置包括若干拼接而成的格栅,所述每片格栅的前后两面分别形成若干S型通槽,每相邻两片所述格栅之间的S型通槽相对应设置并形成S型通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道过滤湿式抛光打磨除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磨工位的后方位置装设有挡流板,该挡流板的下方位置形成朝向所述砂轮延伸的斜向板,该斜向板上形成缺口,所述水雾发生装置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方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