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库清理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水库清淤装置,包括水平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表面两端各设有一根连接杆,连接杆底部设有基底板,基底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横移块,横移块上设有可转动的L形连杆,L形连杆的末端设有竖板,竖板上设有纵移块,纵移块的两端横向向外延伸有延伸段,延伸段下方设有开合铲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活动斗及固定斗之间的配合,既能够起到清洁淤泥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减少淤泥掉落的可能性,提升清淤质量。同时,横移块及纵移块能够对开合铲斗的位置进行快速调整,从而精确匹配外部淤泥船,有效加快清淤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水库清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库清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可调节的水库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库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一般的解释为“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可以利用来灌溉、发电、防洪和养鱼。”水库的淤泥问题直接影响到水库的使用以及综合利益,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水库大坝的安全,尤其是多泥沙河流修建的水库淤泥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削弱了水库的有效库容,所以需要定期对淤泥进行清理。
[0003]目前采用轮船承载挖掘机的方式进行淤泥挖除,但多为将清淤装置与船体进行结合设计的整体式清淤船,前期投入较大,如专利申请号为202020611518.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清淤装置,包括:船体、储存仓、架体、清淤机构、淤泥抽吸组件以及过滤排水组件;其中,架体以及储存仓设置在船体上;清淤机构以及淤泥抽取组件均设置于架体上;清淤机构用于将黏连在河道底部的淤泥刮起;储存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储存仓分隔为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且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通过分隔板上的多个过孔相连通;淤泥抽取组件用于将被刮起的淤泥收集至第一仓体内;过滤排水组件设置于第二仓体,用于将第一仓体内的淤泥过滤出河水,并将河水输送回河道。该装置若出现部分部件损坏,需要整体拆卸后更换,同时其清淤机构为开放式机构,在清淤机构的起升过程中容易出现淤泥再次掉落的问题,影响清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水库清淤装置,现有技术中的清淤装置多为与船体进行结合设计的整体式装置,前期投入较大,同时出现损坏时需要整体拆卸后更换,维护过程繁琐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清淤机构为开放式机构,在清淤机构的起升过程中容易出现淤泥再次掉落,影响清淤效果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的水库清淤装置,包括安装基座,安装基座上方设有安装板;
[0006]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横移块,横移块上设有可转动的L形连杆,L形连杆的末端连接到竖板,竖板上设有纵移块,纵移块的两端向外延伸有延伸段,延伸段下方设有开合铲斗;
[0007]所述开合铲斗包括固定于延伸段底部的固定斗,还包括顶部与延伸段底部铰接的活动斗,活动斗及固定斗拼合为开合铲斗;活动斗外壁还设有铰接座,并设有与铰接座铰接的牵引杆,牵引杆顶部铰接有推拉杆;还包括设置于延伸段上的驱动盒,驱动盒内固定有水平电推杆,推拉杆贯穿延伸段后与驱动盒内的水平电推杆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杆中部还设有沿杆体设置的支点通槽,支点通槽内设有横向支杆,横向支杆的两端各设有一支点杆,支点杆的末端与延伸段固定连接。
[0008]特别的,所述横移块的上半部设有安装腔,L形连杆底部伸入安装腔内,并在末端
套设有转动齿轮;还包括竖直地设置于安装腔内顶壁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转动齿轮啮合。
[0009]特别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横移凹槽,横移凹槽内设有横移螺杆,横移螺杆由横移凹槽端头处的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横移块套设于横移螺杆外部,并嵌设于横移凹槽内。
[0010]特别的,所述竖板上设有纵移凹槽,纵移凹槽内设有纵移螺杆,纵移螺杆由纵移凹槽端头处的第二电机驱动转动;纵移块套设于纵移螺杆外部,并嵌设于纵移凹槽内。
[0011]特别的,所述开合铲斗在延伸段下方设有至少两组,并沿延伸方向排布。
[0012]特别的,所述安装基座包括与船体固定连接的基底板,基底板上设有连接杆,安装板设置于连接杆顶部。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装置通过活动斗及固定斗之间的配合,既能够起到清洁淤泥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减少淤泥掉落的可能性,提升清淤质量。同时,横移块及纵移块能够对开合铲斗的位置进行快速调整,从而精确匹配外部淤泥船,有效加快清淤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开合铲斗及纵移块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开合铲斗及驱动盒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横移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安装板—1;连接杆—2;基底板—3;横移块—4;L形连杆—41;安装腔—42;转动齿轮—43;第一电机—44;驱动齿轮—45;横移凹槽—46;横移螺杆—47;第二电机—48;竖板—5;纵移块—51;延伸段—52;纵移凹槽—53;纵移螺杆—54;第三电机—55;固定斗—61;活动斗—62;铰接座—63;牵引杆—64;推拉杆—65;支点通槽—66;横向支杆—67;支点杆—68;驱动盒—71;水平电推杆—7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便对本技术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0020]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可调节的水库清淤装置,包括水平的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下表面两端各设有一根连接杆2,连接杆2底部设有基底板3,基底板3上设有连接孔;
[0021]所述安装板1上设有横移块4,横移块4上设有可转动的L形连杆41,L形连杆41的末端设有竖板5,竖板5上设有纵移块51,纵移块51的两端横向向外延伸有延伸段52,延伸段52下方设有开合铲斗;
[0022]所述开合铲斗包括固定于延伸段52底部的固定斗61,还包括顶部与延伸段52底部铰接的活动斗62,活动斗62及固定斗61拼合为开合铲斗;活动斗62外壁还设有铰接座63,并设有与铰接座63铰接的牵引杆64,牵引杆64顶部铰接有推拉杆65;还包括设置于延伸段52上的驱动盒71,驱动盒71内固定有水平电推杆72,推拉杆65贯穿延伸段52后与驱动盒71内的水平电推杆7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杆64中部还设有沿杆体设置的支点通槽66,
支点通槽66内设有横向支杆67,横向支杆67的两端各设有一支点杆68,支点杆68的末端与延伸段52固定连接。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首先通过基底板3将安装板1与船体固定连接,随后将船体驾驶至需要清淤的位置,通过调节横移块4的位置以实现对于开合铲斗伸出船体长度的调整。通过调节纵移块51的高度,实现开合铲斗的升降。通过启动水平电推杆72,控制其活塞杆缩短,从而带动推拉杆65回缩,进而拉动牵引杆64配合支点通槽66、横向支杆67及支点杆68上移,此时活动斗62在牵引杆64的拉动下围绕铰接点转动从而实现开斗。当开合铲斗在纵移块51的带动下降至最低点或需要清淤的深度时,控制水平电推杆72的活塞杆伸长,推拉杆65同步向外伸出,施加给牵引杆64顶部一个向外的推力,此时支点通槽66及横向支杆67起到支点的作用,牵引杆64底部施加给活动斗62一个反向推力,迫使开合铲斗闭合,从而完成开合铲斗的关闭过程,后通过提升纵移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水库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安装基座上方设有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上设有横移块(4),横移块(4)上设有可转动的L形连杆(41),L形连杆(41)的末端连接到竖板(5),竖板(5)上设有纵移块(51),纵移块(51)的两端向外延伸有延伸段(52),延伸段(52)下方设有开合铲斗;所述开合铲斗包括固定于延伸段(52)底部的固定斗(61),还包括顶部与延伸段(52)底部铰接的活动斗(62),活动斗(62)及固定斗(61)拼合为开合铲斗;活动斗(62)外壁还设有铰接座(63),并设有与铰接座(63)铰接的牵引杆(64),牵引杆(64)顶部铰接有推拉杆(65);还包括设置于延伸段(52)上的驱动盒(71),驱动盒(71)内固定有水平电推杆(72),推拉杆(65)贯穿延伸段(52)后与驱动盒(71)内的水平电推杆(7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杆(64)中部还设有沿杆体设置的支点通槽(66),支点通槽(66)内设有横向支杆(67),横向支杆(67)的两端各设有一支点杆(68),支点杆(68)的末端与延伸段(52)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水库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块(4)的上半部设有安装腔(42),L形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洋,吴鹏,康建荣,吴云飞,张植淇,王健先,程帅,黄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