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374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包括运输车、船体、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船体设置底泥储存舱,舱底设置吸泥管和绞刀,舱顶设置有提升泵与底泥输送管相接;底泥储存舱后部设置沸石储存舱,舱顶设置有气源设备与沸石输送管相接,舱底设置有下料管;沸石储存舱后部设置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用于将沉水植物毯平稳铺装在河底;所述船体前部设置有综合控制系统、锂电池安装舱和GPS定位系统,船体前端设置有雷达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底泥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可以有效控制水体污染,加快生态修复进程。沸石和沉水植物毯的快速铺装可以有效解决疏浚过深引起的河道生态损坏和疏浚过程中的底泥扩散现象。浚过程中的底泥扩散现象。浚过程中的底泥扩散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态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防治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退化是目前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底泥中污染物成分复杂,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底泥中的氮和硫含量较高,是水体黑臭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底泥疏浚可以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是治理污染河流及湖泊污染源的重要措施。然而疏浚过程中疏浚过深会对原有的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且疏浚过程中的机械搅动会使污染物扩散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疏浚作业中不仅要防止污染物的扩散还要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重建。恢复或重建沉水植物群落被认为是水体生态修复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的沉水植物种植方法主要有人工扦插法、种子播种法和抛掷法。研究一种疏浚后防止污染物二次扩散并且可以快速种植沉水植物重建生态系统的方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0003]公开日为2019年8月13日的中国专利CN209243804U公开了一种小型常态维护式河道底泥疏浚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船体、排泥管和运泥车。船体上设置削泥卷,削泥卷内部设置转轴和吸泥口,排泥管与吸泥口相连通,吸泥口中的底泥能够通过抽吸作用由排泥管进入运泥车。该装置可以在疏浚处理过程中利用削泥卷不断转移被吸入的底泥,大大的降低了削泥卷及挖泥船体的重力负担,提高了疏浚效率。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对河道进行常态式的底泥疏浚,忽视了削泥卷在疏浚过程中因为机械搅动引起的污染物扩散,造成了二次污染。
[0004]公开日为2019年3月12日的中国专利CN109457749A公开了一种疏浚水下污染底泥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锚固定到水下床并具有梯子的容器,其可以从水面的角度向下定位到水的主体容器,并且在其自由端设置有切割工具,所述切割工具包括围绕公共旋转轴线布置的多个挖掘元件。切割工具包括用于挖掘床料的通道,其邻接于挖掘床料的排出装置的入口端,该排出装置包括载体用于通过机械驱的床料,该载体包括两个输送带,它们在相反方向上相互旋转。该装置可以有效地疏通水下河床,而不会引起大量的沉积物溢出,特别是在相对较大的深度,并且具有相对较硬的床,与其他机械挖掘机(例如疏浚起重机或铲斗式挖泥船)相比可以显着提高效率。其不足之处在于:在疏浚过程中无法控制疏浚深度,一旦疏浚过深会破坏河底生态系统。
[0005]公开日为2022年6月21日的中国专利CN216775472U公开了一种沉水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筒体和握持杆,筒体顶部敞口,底部设置有可展开的封底,封底上设置有合拢部件使封底封堵筒体的底部;握持杆固定在筒体顶部,并向上延伸;还设置有合拢部件拆开机构与合拢部件连接,用于拆开合拢部件。该装置将泥土包裹好的沉水植物放在筒体中,伸入水底,然后展开筒体的封底,将沉水植物固定在待种植的位置,既可在浅水中种植,也方便在深度较深的水体中进行种植,并提高了种植的沉水植物的存活率。其不足之处在于:需要人
工操作,效率低下,无法对一个区域进行快速的种植。
[0006]基于以上内容,本技术提供一种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水体污染,加快生态修复进程。沸石和沉水植物毯的快速铺装可以有效解决疏浚过深引起的河道生态损坏和疏浚过程中的底泥扩散现象。
[0008]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包括运输车和船体;所述运输车上设置有底泥储存箱和沸石储存箱,船体内设置有底泥储存舱和沸石储存舱;所述底泥储存舱与底泥储存箱通过底泥输送管连接,沸石储存箱与沸石储存舱通过沸石输送管连接;所述底泥储存舱底部设置有吸泥管,底泥储存舱顶部设置有提升泵,用于将底泥泵入底泥储存舱及底泥储存箱内;所述沸石储存舱底部设置有下料管,顶部设置有气源设备,用于将沸石从沸石储存箱送入沸石储存舱,最后通过下料管铺入河道。
[0010]进一步的,还设置有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所述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设置在船体内,用于将沉水植物毯铺装在河道内;所述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包括沉水植物毯、转动轴、伺服电机和传送带;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安装在船体内部,沉水植物毯卷覆在转动轴上,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船体上,与转动轴驱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沉水植物毯移动,并通过传送带铺装在河道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吸泥管外壁设有绞刀,以绞松河道底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泥储存箱、沸石储存箱和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依次设置在船体内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泥储存舱底部设置有安装底座,所述吸泥管与安装底座可拆卸固定连接,安装底座分别与底泥储存舱、吸泥管相互连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沉水植物毯依次包括植物纤维网、固定层、基质层、固定层、植物纤维网;所述基质层位于中心,固定层覆在基质层的上下表面,植物纤维网包覆在固定层外。
[0015]进一步的,所述沉水植物毯的两侧设置有配重结构;所述配重结构包括扎带和沸石,将沸石包裹在植物纤维网内部,并通过扎带固定,形成配重结构。
[0016]进一步的,所述基质层由椰土、菌剂、沉水植物幼体组成;所述固定层由生化棉组成;所述底泥输送管和沸石输送管所用材料分别为聚乙烯和合成橡胶。
[0017]进一步的,本装置还设置有锂电池安装舱、雷达系统、GPS定位系统和综合控制系统,所述锂电池安装舱、雷达系统、GPS定位系统和综合控制系统均安装在船体上。
[0018]进一步的,所述雷达系统和伺服电机均安装在船体两侧。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运输车与底泥输送管相接,并且底泥输送管又与底泥储存舱相接。底泥储存舱内的底泥在提升泵的作用下通过管道吸入运输车的底泥储存箱。疏浚过程中底泥储存仓内的底泥不断被转移,提高了疏浚过程的效率。
[0021](2)本专利技术设置的运输车的沸石储存箱与沸石输送管相接,沸石输送管与船体上
气源设备和沸石储存舱相接,通过气源设备压缩空气为动力可将沸石从运输车内送入沸石储存舱,再通过下料管铺入河道,可以提高沸石的覆盖效率,减小船体的重力负担。
[0022](3)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所述沉水植物毯卷起安装在传动轴上并通过传送带平稳的铺装在河道,可以实现对一个区域进行快速定植沉水植物;同时沉水植物毯的快速覆盖可防止船体前部绞刀和吸泥管造成的底泥扩散。
[0023](4)本专利技术在作业过程中,根据船体结构作业顺序依次为底泥疏浚、沸石铺装以及沉水植物毯铺装,底泥疏浚后沸石的铺装覆盖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底泥扩散,逐步转化、固化污染物,降低溶解态污染物向水体扩散。同时,沸石可以改善底层水体和表层底泥的氧化还原环境,利于沉水植物毯铺装后沉水植物的生长。
[0024](5)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沉水植物毯,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车(100)和船体(200);所述运输车(100)上设置有底泥储存箱(101)和沸石储存箱(102),船体(200)内设置有底泥储存舱(207)和沸石储存舱(208);所述底泥储存舱(207)与底泥储存箱(101)通过底泥输送管(209)连接,沸石储存箱(102)与沸石储存舱(208)通过沸石输送管(210)连接;所述底泥储存舱(207)底部设置有吸泥管(213),底泥储存舱(207)顶部设置有提升泵(205),用于将底泥泵入底泥储存舱(207)及底泥储存箱(101)内;所述沸石储存舱(208)底部设置有下料管(211),顶部设置有气源设备(2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300),所述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300)设置在船体(200)内,用于将沉水植物毯铺装在河道内;所述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300)包括沉水植物毯(301)、转动轴(302)、伺服电机(303)和传送带(304);所述转动轴(302)可转动安装在船体(200)内部,沉水植物毯(301)卷覆在转动轴(302)上,所述伺服电机(303)安装在船体(200)上,与转动轴(302)驱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03)驱动转动轴(302)转动,进而带动沉水植物毯(301)移动,并通过传送带(304)铺装在河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213)外壁设有绞刀(214),以绞松河道底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储存箱(101)、沸石储存箱(102)和沉水植物毯铺装装置(300)依次设置在船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寅飞张毅敏高月香陈婷张志伟桂浩翔李颖于江华李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