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室的充气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98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腔室的充气床结构,包括上片、底片、外围带、内围带和身拉带,所述外围带和内围带连接在上片和底片之间,所述内围带、上片和底片之间形成内腔室,所述身拉带设置在内腔室中,其上端连接上片,下端连接下片;所述内围带、上片、底片和外围带之间形成外腔室;所述充气床结构还包括采用低延展性材料制成的上斜片和下斜片,所述上斜片和下斜片设置在外腔室中,所述上斜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上片和外围带,所述下斜片两端分别连接下片和外围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制外腔室向内腔室的变形程度来降低外腔室的延展性,使外腔室气压稳定,提高用户对双腔室充气床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对双腔室充气床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对双腔室充气床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室的充气床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充气床
,具体涉及一种双腔室的充气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充气床具有重量轻、易收藏与易携带的特点,不仅作为户外用品,现已渐渐成为家居用品。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出现了双腔室的充气床。该充气床包括内腔室、以及形成于内腔室外周的外腔室,在使用时,用户可以将外腔室的气压设置为高于内腔室。
[0003]但是,由于充气床时采用PVC或TPU制成的,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充气床充气时,虽然可以将内腔室和外腔室的气压设置为不同,但在使用过程中,内腔室和外腔室之间的围带在气压的作用下会延展,从而使得内腔室和外腔室之间的内压趋于相同,也就无法实现双腔室充气床设计之初所要达到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式的充气床结构,以稳定外腔室与内腔室之间的气压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双腔室的充气床结构,包括上片、底片、外围带、内围带和身拉带,所述外围带和内围带连接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室的充气床结构,包括上片、底片、外围带、内围带和身拉带,所述外围带和内围带连接在上片和底片之间,所述内围带、上片和底片之间形成内腔室,所述身拉带设置在内腔室中,其上端连接上片,下端连接下片;所述内围带、上片、底片和外围带之间形成外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床结构还包括采用低延展性材料制成的上斜片和下斜片,所述上斜片和下斜片设置在外腔室中,所述上斜片的两端分别连接上片和外围带,所述下斜片两端分别连接连接下片和外围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室的充气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围带采用低延展性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室的充气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床结构还包括加强隔片,该加强隔片设置在外腔室中,其一端连接内围带,另一端连接外围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腔室的充气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隔片采用低延展性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室的充气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床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外腔室的上斜拉带和下斜拉带,所述上斜拉带两端分别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雄张英彪周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