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旋挖桩施工用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389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挖桩施工用防护系统,包括装配式混凝土永久护筒和定位装置。该混凝土护筒下放后不再收回以节约成本和缩短施工工期,同时混凝土护筒回收又可保证灌注桩桩型接近于理想圆柱体,提升了成桩质量。通过采用装配式结构设计可以适用不同长度的桩基施工需求,提升了护筒的适用性。通过在混凝土护筒施工前安装定位装置,可有效保证混凝土护筒下放过程中不倾斜,而且定位装置上还设有泥浆收集池,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泥浆水肆意排放等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简便,适用性强的特点。适用性强的特点。适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挖桩施工用防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旋挖桩施工防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旋挖桩施工用防护系统,属于桩基工程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旋挖桩即采用旋挖钻孔成桩,是我国现代化建筑常用的一种桩基类型,由于旋挖钻成孔具有精准性高、钻孔施工速度快等优良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软弱土、砂土层等不良地质中,旋挖钻孔成桩易出现塌孔、缩颈等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应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护筒对其进行防护,但目前常用的护筒均采用钢板制成,为节约成本,在桩孔灌注后需及时将其拔出,其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效率低,而且钢护筒为长度一定的单一整体,不能随意匹配不同长度的桩基施工;另一方面,桩孔施工过程中,护筒位置易受到扰动,需要经常对其校准,而且在灌注混凝土时,孔内泥浆水被不断挤出而导致桩孔附近场地泥泞十分严重,给施工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旋挖钻孔成桩用钢护筒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效率低、护筒易扰动影响定位精度以及孔内泥浆水外溢不安全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护筒,该混凝土护筒下放后不再收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挖桩施工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永久护筒(1)和定位装置(2);所述永久护筒(1)为上、下两端相贯通的管状结构;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固定底板(21)、限位筒(22)、定位孔(23)以及定位锚杆(24);所述限位筒(22)固定在固定底板(21)的中部,并且限位筒(22)的下端向下贯穿固定底板(21)的板体;定位孔(23)开设在位于限位筒(22)外周的固定底板(21)上;所述定位锚杆(24)贯穿定位孔(23)后将固定底板(2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永久护筒(1)的上端安装在限位筒(22)内,其下端向下延伸至桩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还包括有立壁(25);所述立壁(25)的下端固定在限位筒(22)与定位孔(23)之间的固定底板(21)上,并且该立壁(25)在环绕限位筒(22)的外周一圈后与限位筒(22)的外壁、固定底板(21)的上表面之间共同构成一个仅上方敞口的环状泥浆池(26);在固定底板(21)的上表面上:所述立壁(25)的高度不低于限位筒(22)的高度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25)在环绕限位筒(22)的外周一圈后的水平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中的一种;和/或所述立壁(25)的内壁与限位筒(22)的外壁之间还设置有多个连接板(27);多个所述连接板(27)沿限位筒(22)的外周均匀分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还包括有肋板(28);所述肋板(28)为三角板,该三角板中的一条直角棱边与立壁(25)的外壁固定相连,其另一条直角棱边与固定底板(21)的上表面固定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22)的内径比永久护筒(1)上端部的外径大0.1

2cm;和/或所述定位锚杆(24)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十字槽口,定位锚杆(24)的长度不低于0.5m,定位锚杆(24)的直径不小于1cm。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护筒(1)为装配式分段结构,包括筒头(11)、筒身(12)以及筒尾(13);筒头(11)的上端与筒身(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语堂唐现琼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