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轴结构,安装于所述智能锁的方轴旋钮内,所述方轴结构包括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所述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分别独立设置且相对分布在所述方轴旋钮内,所述方轴旋钮内设有与第一方轴大小相配合的方形孔,所述第二方轴的方形尺寸小于第一方轴的方形尺寸,所述第二方轴可在方轴旋钮的方形孔内波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轴结构将传统设计中的一根锁轴更改设计为由大小不同的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构成的轴结构,第一方轴、第二方轴分别独立设计在方轴旋钮内,其中第一方轴分别与外部驱动和方轴旋钮连接,第二方轴可在方轴旋钮内波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根轴的设计在锁体与轴错位无法使用或无法打开门的问题。与轴错位无法使用或无法打开门的问题。与轴错位无法使用或无法打开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轴结构及智能锁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锁
,具体为一种方轴结构及智能锁。
技术介绍
[0002]智能锁的驱动组件多是由电机和传动齿轮组构成,其中,电机作为驱动件驱动传动齿轮组依次运转,进而使传动齿轮组带动门锁的锁轴转动进行开启或关闭门锁。该智能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电机损坏导致传动齿轮组无法前进,同时也无法反转,进而卡死锁体内部结构导致门外使用应急钥匙或门内直接使用把手都无法开锁的问题,出现该种情况时,需要拆卸整门或强行破坏掉门锁。而现有智能锁中的锁轴均是一根方轴结构,其方轴一端与门旋钮连接,另一端穿过方轴旋钮后与锁体插接连接,目前这种采用一根方轴的结构,在锁体上的插接孔与方轴对位错位时,会出现方轴无法进入锁体上插接孔的情况,进而导致门锁无法使用及打不开门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方轴结构及智能锁,该方轴结构构成简单,仅仅是将现有一根方轴结构更改为由两段方轴构成的两段分体结构方轴,该改变在不增加原料成本和制作成本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锁体和方轴安装错位导致无法使用及打不开门锁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方轴结构,安装于智能锁的方轴旋钮内,所述方轴结构包括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所述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分别独立设置且相对分布在所述方轴旋钮内,所述方轴旋钮内设有与第一方轴大小相配合的方形孔,所述第二方轴的方形尺寸小于第一方轴的方形尺寸,所述第二方轴可在方轴旋钮的方形孔内波动。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方轴结构包括相对分布的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本技术方案将现有技术中一根方轴结构更改为由独立设置的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构成,即采用断开设置的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并将第二方轴的方形尺寸设置的小于第一方轴的方形尺寸,使第二方轴能够获得自由活动的空间,第一方轴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方轴旋钮转动,方轴旋钮进而带动第二方轴转动,该技术方案在智能锁的锁体和锁壳安装错位,导致方轴与锁体上的插接孔不对应时,第二方轴在方轴旋钮的方形孔内自由活动空间内可波动,波动后的第二方轴伸入锁体上的插接孔内,由方轴旋钮带动第二方轴及锁体上的锁轴转动,该方轴结构构成简单,仅仅是将现有一根方轴结构更改为由两段方轴构成的两段分体结构方轴,该改变在不增加原料成本和制作成本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锁体、锁壳安装错位导致无法使用及打不开门锁的问题。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轴与第二方轴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设置,为第二方轴在方轴旋钮的方形孔内波动提供了基础保障,避免因第二方轴与第一方轴紧密接触使第二方轴无法波动的情况。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轴的一端伸入所述方轴旋钮的方形孔内,另一端穿过智能锁上的动力组件后与门旋钮固定连接。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方轴的两端分别与门旋钮和方轴旋钮连接。一方面,第一方轴的一端与门旋钮固定连接,由门旋钮驱动第一方轴转动;另一方面,第一方轴的另一端伸入方轴旋钮上的方形孔内,使第一方轴与设有方形孔的方轴旋钮形成键连接,在门旋钮驱动第一方轴转动时,第一方轴进而带动方轴旋钮转动,方轴旋钮进而带动与其键连接的第二方轴转动使门锁打开或关闭。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主轴套,所述主轴套套接在所述方轴旋钮外圆周上,所述方轴旋钮与主轴套相互联动式转动连接。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主轴套作为动力组件的动力轴套,其在与主库内旋钮套接后形成相互联动式转动连接,在动力组件正常运转时,动力组件驱动主轴套转动,主轴套进而带动方轴旋钮转动;在动力组件失灵或损坏时,通过外力驱动门旋钮通过第一方轴带动方轴旋钮转动,方轴旋钮进而带动与其键连接的第二方轴转动使门锁打开或关闭。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轴位于所述主轴套内部分设有至少两个向所述主轴套凸出的第一限位柱,两个第一限位柱相对分布在第一方轴上。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方轴外部相对分布的第一限位柱的设置,防止第一方轴波动或偏移,使第一方轴始终处于主轴套的中心位置,确保第一方轴的位置精准,进而确保第一方轴与门旋钮对位准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方轴的一端伸入所述方轴旋钮的方形孔内,另一端伸入锁体与锁体插入式活动连接。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方轴的两端分别与方轴旋钮和锁体连接,使方轴旋钮在被第一方轴或主轴套带动转动时,方轴旋钮进而通过第二方轴带动锁体转动打开或关闭门锁。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方轴与方轴旋钮连接的一端外部设有至少一第二限位柱,所述方轴旋钮与第二方轴连接的一端方形孔壁上设有贯通孔壁的挡止孔,所述第二限位柱设于挡止孔内。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方轴上第二限位柱的设置,第二限位柱伸入方轴旋钮内的挡止孔内,起到挡止作用,有效防止第二方轴从方轴旋钮内脱出或掉落。
[0018]一种智能锁,包括锁壳、锁体和上述方轴结构,所述锁壳固定在门上,所述锁壳内设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主轴套,所述主轴套套接在所述方轴旋钮外圆周上;所述锁壳外设有门旋钮,所述门旋钮通过旋钮驱动轴与第一方轴1连接,所述第一方轴与方轴旋钮套接。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锁壳内设有用于驱动方轴旋钮转动的动力组件,锁壳外设有用于驱动方轴旋钮转动的门旋钮,其中,动力组件为智能驱动,门旋钮为机械驱动,使本技术方案智能锁在动力组件正常运行情况下,由动力组件驱动方轴旋钮转动,进而实现自动打开或关闭门锁;而在动力组件损坏或无法正常运行情况下,可采用外力旋转门旋钮,通过门旋钮依次向旋钮驱动轴、第一方轴和方轴旋钮施力,使方轴旋钮转动,即在智能开锁失灵时,可通过机械方式打开门锁,且采用本技术方案中的方轴结构,在锁体、锁壳安装错位情况下,可通过第二方轴的波动,依然实现打开或关闭门锁,避免现有技术中因锁体、锁壳安
装错位造成无法开门或关门问题。
[0020]进一步地,所述方轴结构中的第二方轴与所述锁体插入式活动连接,所述锁体上设有与第二方轴相配合的插接孔。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锁体上插接孔的设置,用于与第二方轴配合,由第二方轴带动转动,进而带动与其连接的锁舌移动进行开锁或关锁。
[0022]进一步地,所述锁壳为板状结构,所述锁壳内侧设有用于放置动力组件的动力凹槽,所述动力组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动力凹槽内。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锁壳内侧动力凹槽的设置,用于容置动力组件,使动力组件不会凸出锁壳内表面,使锁壳整体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更易于安装。
[0024]本技术方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方案将现有技术中一根方轴结构更改为由独立设置的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构成,即采用断开设置的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并将第二方轴的方形尺寸设置的小于第一方轴的方形尺寸,使第二方轴能够获得自由活动的空间,第一方轴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方轴旋钮转动,方轴旋钮进而带动第二方轴转动,该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轴结构,安装于智能锁的方轴旋钮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轴结构包括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所述第一方轴和第二方轴分别独立设置且相对分布在所述方轴旋钮内,所述方轴旋钮内设有与第一方轴大小相配合的方形孔,所述第二方轴的方形尺寸小于第一方轴的方形尺寸,所述第二方轴可在方轴旋钮的方形孔内波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轴与第二方轴之间留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轴的一端伸入所述方轴旋钮的方形孔内,另一端穿过智能锁上的动力组件后与门旋钮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主轴套,所述主轴套套接在所述方轴旋钮外圆周上,所述方轴旋钮与主轴套相互联动式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轴位于所述主轴套内部分设有至少两个向所述主轴套凸出的第一限位柱,两个第一限位柱相对分布在第一方轴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荣斌,管荣辉,冯江华,管天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诺客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