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柳涵专利>正文

一种笔记本的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372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笔记本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笔记本的散热系统,包括笔记本,所述笔记本包括显示屏区、主板电池区,所述显示屏区的背侧与主板电池区的底侧均设有散热盘管,所述散热盘管的间隙处设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盘管内设有冷却液,所述散热盘管连接有用于冷却液的循环装置,所述散热风道连接有供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将空气散热和冷却液散热结合,取代原有单纯的空气散热,大大提高笔记本的散热效率,提高笔记本的使用性能。提高笔记本的使用性能。提高笔记本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笔记本的散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笔记本散热
,具体是指一种笔记本的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性能CPU和GPU的晶体管集成度越来越高,提升运算速度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发热。在传统布局的便携式笔记本电脑上只能在发热和性能上权衡利弊的取舍,选择降低运算浮点或阉割部分性能的来降低发热量,以空气流动热交换这的方式散热,这种散热方式效率低。因此,一种散热效率高的,且散热工艺简单可靠的散热方式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为笔记本电脑的CPU和GPU等高发热元器件提供一种性能优良而集成度高的散热系统。
[0004]一种笔记本的散热系统,包括笔记本,所述笔记本包括显示屏区、主板电池区,所述显示屏区的背侧与主板电池区的底侧均设有散热盘管,所述散热盘管的间隙处设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盘管内设有冷却液,所述散热盘管连接有用于冷却液的循环装置,所述散热风道连接有供风装置,所述主板电池区上,笔记本的GPU和CPU处设有主发热交换区,所述主发热交换区与散热盘管锡焊连接,所述主发热交换区与GPU、CPU采用硅胶贴合。
[0005]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的循环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抽一端连接有水叶轮,所述电机另的一端连接有风叶轮,所述电机与风叶轮构成供风装置;
[0006]所述显示屏区的背侧与主板电池区的对接位置,在主板电池区上设有风叶轮放置仓和水叶轮放置仓,所述风叶轮放置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散热风道连通,所述散热风道远离进风口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水叶轮放置仓设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出液端与散热盘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进液端连接有冷却液放置仓,所述冷却液放置仓与散热盘管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却液放置仓安装在主板电池区。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为电子氟化液。
[0008]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盘管为铝质材料制作。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发热交换区为铜质材料制作。
[0010]本技术优点:本技术结构合理,将空气散热和冷却液散热结合,取代原有单纯的空气散热,大大提高笔记本的散热效率,提高笔记本的使用性能;本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笔记本性能和散热上的对立情况,使用新型散热方式后,笔记本电脑能够直接使用台式机型高性能CUP和GPU,使得笔记本的制作成本可以降低很多,性能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笔记本的散热系统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一种笔记本的散热系统的风叶轮放置仓侧面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一种笔记本的散热系统的水叶轮放置仓侧面示意图。
[0014]如图所示:1、显示屏区;2、主板电池区;3、散热盘管;4、散热风道;5、电机;6、水叶轮;7、风叶轮;8、风叶轮放置仓;9、水叶轮放置仓;10、冷却液放置仓;11、主发热交换区;801、进风口;802、出风口;901、进液端;902、出液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一种笔记本的散热系统,包括笔记本,所述笔记本包括显示屏区1、主板电池区2,所述显示屏区1的背侧与主板电池区2的底侧均设有散热盘管3,所述散热盘管3的间隙处设有散热风道4,所述散热盘管3内设有冷却液,所述散热盘管3连接有用于冷却液的循环装置,所述散热风道4连接有供风装置。所述主板电池区2上,笔记本的GPU和CPU在主发热交换区11进行热交换,所述主发热交换区11与散热盘管3使用套压锡焊连接,所述主发热交换区11与GPU、CPU采用散热硅胶贴合。
[0017]所述冷却液的循环装置包括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抽一端连接有水叶轮6,所述电机5另的一端连接有风叶轮7,所述电机5与风叶轮7构成供风装置;
[0018]所述显示屏区1的背侧与主板电池区2的对接位置,在主板电池区2上设有风叶轮放置仓8和水叶轮放置仓9,所述风叶轮放置仓8设有进风口801和出风口802,所述进风口801与散热风道4连通,所述散热风道4远离进风口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水叶轮放置仓9设有进液端901和出液端902,所述出液端902与散热盘管3的进口连通,所述进液端901连接有冷却液放置仓10,所述冷却液放置仓10与散热盘管3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却液放置仓10安装在主板电池区2。
[0019]所述冷却液为电子氟化液。
[0020]所述散热盘管3为铝质材料制作。
[0021]所述主发热交换区11为铜质材料制作,可以铜制的散热贴片。
[0022]本技术在实施时,可以分为三种散热方式:第一种是只在显示屏区1的被侧面设置散热盘管3和散热风道4,例如普通的影音娱乐用笔记本电脑只要在显示屏区1的被侧面设置散热盘管3和散热风道4即可;第二种是只在主板电池区2的底侧设置散热盘管3和散热风道4,例如超薄笔记本底侧设置散热盘管3和散热风道4;第三种是在显示屏区1北侧、主板电池区2底侧都设有散热盘管3和散热风道4,例如专业的游戏笔记本。
[0023]笔记本的显示屏区1背侧、主板电池区2底侧是否设置散热盘管3和散热风道4也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外观调整以适用不同客户的需求。
[0024]本技术在显示屏区1背侧、主板电池区2底侧设置好散热盘管3和散热风道4,在GPU和CPU侧设置主发热交换区11,主发热交换区11与散热盘管3锡焊连接,并设置好循环装置和供风装置,电机5转动带动水叶轮6转动,将冷却液放置仓10内的冷却液输送到散热盘管3,散热盘管3内的冷却液回流到冷却液放置仓10,与此同时电机5转动带动风叶轮7转动,进风口801通过散热风道4从外界吸风,在通过出风口802散出。
[0025]本技术利用热交换良好的铝管做成的散热盘管和电子氟化液将发热源的热量带走,借助电机和水叶轮组成的微型循环液泵将电子氟化液输送到铝制散热盘管内流淌,因散热盘管行走距离和布局方式,外加供风装置的风散热辅助加速空气对流,电子氟化液有充足的散热效率和冷却回流量,结合铜制主发热交换区,依次循环会高效率的降低CPU
和GPU等各高热元器件的发热累计。
[0026]本技术散热布局不与主板直接接触,只是通过铝管制作的散热盘管贴合发热器件,铜制主发热交换区贴合CPU和GPU等各高热元器件,内部的液体电子氟化液是完全独立在液体循环系统内,制造工艺简单,市面上有现成的元器件和材料,对成本和工艺无太高要求。
[0027]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记本的散热系统,包括笔记本,所述笔记本包括显示屏区、主板电池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区的背侧与主板电池区的底侧均设有散热盘管,所述散热盘管的间隙处设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盘管内设有冷却液,所述散热盘管连接有用于冷却液的循环装置,所述散热风道连接有供风装置,所述主板电池区上,笔记本的GPU和CPU处设有主发热交换区,所述主发热交换区与散热盘管锡焊连接,所述主发热交换区与GPU、CPU采用散热硅胶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的循环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连接有水叶轮,所述电机另一端连接有风叶轮,所述电机与风叶轮构成供风装置;所述显示屏区的背侧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柳涵
申请(专利权)人:王柳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