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座结构及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59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座结构及接触器,属于接触器技术领域,其中底座结构包括底座壳体,底座壳体内设有线路板、线圈和接线片;线路板与线圈之间通过第一导线电连接,第一导线上连接有第一电插接件,第一电插接件具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插接座和第一插接头,第一导线通过第一插接座和第一插接头的连接进行导通;线路板与接线片之间通过第二导线电连接,第二导线上连接有第二电插接件,第二电插接件具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插接座和第二插接头,第二导线通过第二插接座和第二插接头的连接进行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底座结构,用插接的方式替代原先的导线焊接连接,可靠性好,安装时直接插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座结构及接触器


[0001]本技术涉及接触器
,具体涉及一种底座结构及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接触器是一种用于远距离、频繁地接通和分断交、直流主电路和大容量控制电路的电器,其主要的控制对象为电动机,也可用作控制电热设备、电照明、电焊机和电容器组等电力负载。通常情况下,现有的三层交直流宽电压接触器,其底座部分由底座、线圈、铁芯、导线、线路板、接线片、固定件等零部件组成。线路板一侧直接通过导线与线圈连接,线路板另一侧直接通过导线与接线片连接。直接采用导线进行焊接连接,需要在装配过程中依次进行导线的连接,进行导线连接时空间较小,影响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导线连接存在装配效率较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底座结构及具有该底座结构的接触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底座结构,包括:底座壳体,所述底座壳体内设有线路板、线圈和接线片;
[0005]所述线路板与所述线圈之间通过第一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上连接有第一电插接件,所述第一电插接件具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插接座和第一插接头,所述第一导线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座和所述第一插接头的连接进行导通;
[0006]所述线路板与所述接线片之间通过第二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上连接有第二电插接件,所述第二电插接件具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插接座和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二导线通过所述第二插接座和所述第二插接头的连接进行导通。
[0007]可选的,所述线路板上固设有所述第一电插接件的所述第一插接座,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线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插接件的所述第一插接头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线路板上固设有所述第二电插接件的所述第二插接座,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插接件的所述第二插接头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底座壳体上设有用于嵌入所述接线片的卡槽。
[0010]可选的,所述接线片的下表面上具有凸起,所述卡槽的下方具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具有用于嵌入所述凸起的凹槽。
[0011]可选的,所述接线片上具有用于连接紧固件的连接孔,所述卡槽的底部具有用于避让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的避让槽。
[0012]可选的,所述底座壳体设置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线圈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线路板和接线片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基座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底座结构。
[0014]可选的,所述基座上设有压紧所述接线片的压紧台。
[0015]可选的,所述线路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壳体内,所述基座上设有限位所述线路板的限位槽。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提供的底座结构,线路板与线圈连接的导线上以及线路板与接线片连接的导线上,分别通过电插接件进行可拆卸的电连接,在装配过程中,将线路板安装好后,将线圈和接线片安装,然后将两个电插接件分别进行插接连接,用插接的方式替代原先的导线焊接连接,可靠性好,安装时直接插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可靠性更高,装配过程更加合理,方便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0018]2.本技术提供的线路板上固设有第一插接座,第一导线的一端与线圈连接,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第一插接头连接,直接将第一插接座设于线路板上,线路板和第一插接座之间不再设置导线,安装线圈后,直接将第一插接头和第一插接座连接,连接简洁,不会有较多导线,节省空间,由于将导线与线路板进行焊接时对焊接工艺的要求较高,焊接处有脱落风险,本技术中第一插接座直接提前焊接于线路板上,不再将导线与线路板在装配过程中直接焊接,避免了脱落风险。
[0019]3.本技术提供的线路板上固设有第二插接座,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接线片连接,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第二插接头连接,直接将第二插接座设于线路板上,线路板和第二插接座之间不再设置导线,固定接线片后,直接将第二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座连接,连接简洁,不会有较多导线,节省空间,本技术中第二插接座直接提前焊接于线路板上,不再将导线与线路板在装配过程中直接焊接,避免了脱落风险。
[0020]4.本技术提供的底座壳体上设有用于嵌入所述接线片的卡槽,无需再采用另外的固定件对接线片进行限位,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0021]5.本技术提供的接线片下表面具有凸起,卡槽下方具有支撑块,凸起与支撑块上的凹槽进行配合,对接线片进一步限位,使得接线片更加稳定。
[0022]6.本技术提供的接线片上具有连接紧固件的连接孔,卡槽底部具有用于避让紧固件的避让槽,连接孔的设置用于与外部电缆连接时通过螺栓和防松垫圈对其进行固定,避让槽的设置用于避让与外部电缆连接时的螺栓位置,结构设置简单。
[0023]7.本技术提供的底座壳体设置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线圈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线路板和接线片设于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分别用于放置线圈和接线片,排布紧凑,空间合理。
[0024]8.本技术提供的接触器,基座上的压紧台对接线片进行压紧,基座上的限位槽对线路板进行限位,不需要额外的固定件,节省模具,降低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底座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
图;
[0027]图2为图1中的线路板、线圈和接线片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中的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1中的线圈和第一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1中的接线片和第二插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图1中的底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1中的接线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接触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图8中的基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图8中的局部剖视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底座壳体;2、线路板;3、线圈;4、接线片;5、第一导线;6、第一电插接件;7、第一插接座;8、第一插接头;9、第二导线;10、第二电插接件;11、第二插接座;12、第二插接头;13、卡槽;14、凸起;15、支撑块;16、凹槽;17、连接孔;18、避让槽;19、第一安装腔;20、第二安装腔;21、基座;22、压紧台;23、限位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壳体(1),所述底座壳体(1)内设有线路板(2)、线圈(3)和接线片(4);所述线路板(2)与所述线圈(3)之间通过第一导线(5)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5)上连接有第一电插接件(6),所述第一电插接件(6)具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插接座(7)和第一插接头(8),所述第一导线(5)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座(7)和所述第一插接头(8)的连接进行导通;所述线路板(2)与所述接线片(4)之间通过第二导线(9)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9)上连接有第二电插接件(10),所述第二电插接件(10)具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插接座(11)和第二插接头(12),所述第二导线(9)通过所述第二插接座(11)和所述第二插接头(12)的连接进行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2)上固设有所述第一电插接件(6)的所述第一插接座(7),所述第一导线(5)的一端与所述线圈(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线(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插接件(6)的所述第一插接头(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2)上固设有所述第二电插接件(10)的所述第二插接座(11),所述第二导线(9)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片(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线(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插接件(10)的所述第二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新华胡国伟肖海强李辉张杰王振坤范奇文张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