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及电池包,涉及电池包领域。旨在提高电池包热失控的隔离防护以及温度管理效率。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包括电池模块、防爆阀以及液冷板,电池模块具有端面,防爆阀设置在端面上;液冷板设置有循环流道、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液冷板设置在电池模块的端面的一侧,且液冷板罩设在防爆阀上,液冷板与端面之间围成导向烟道,导向烟道用于与电池包壳体上的排气通道连通,以将热失控喷射物质排出到外部环境。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结构。电池模块防爆阀所在的端面,设置有液冷板构建的导向烟道,与排气通道连通为一体,将热失控喷射物质排出到外部环境,不会扩散到相邻的电池模块。邻的电池模块。邻的电池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车辆电池包发生热扩散安全的事故越来越多,甚至危及到人员生命安全。电池包发生热扩散多是由于局部区域单片或多片电芯发生热失控从防爆阀自由喷射扩散至相邻或其它模块导致包内大面积热失控,最终导致电池包、车辆着火或爆炸。对于终端用户来说,一旦发生热失控,也意味着要付出更高的维护成本;对于整车制造商来说,也提出车辆高性能要求来满足用户端的高频出勤需求,在高温环境或低温环境下车辆的充放电性能大打折扣,如冬季用户抱怨充电慢,续航里程低;夏季,高温限功率。
[0003]热失控安全现状,现有电池包为抑制热扩散通常在电池模块正上方放置整片隔热防火材料,如云母板或防火垫等,电芯发生热失控喷射出的带电介质或高温气体会扩散到电池包整个内腔空间,导致相邻或其它电池模块热失控的触发。
[0004]整包热失控的触发,面临着用户需要更换电池包,成本高昂。热失控喷射出的高温介质得不到冷却直接通过防爆阀喷射到外部环境会导致车辆侧围板高温烧蚀,也会进一步提高车辆的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其能够提高电池包热失控的隔离防护以及温度管理效率。
[0006]本技术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其能够提高电池包热失控的隔离防护以及温度管理效率。
[0007]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用于与电池包壳体配合,所述电池包壳体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包括电池模块、防爆阀以及液冷板;所述电池模块具有端面,所述防爆阀设置在端面上;所述液冷板设置有循环流道、与所述循环流道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循环流道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液冷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端面的一侧,且所述液冷板罩设在所述防爆阀上,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端面之间围成导向烟道,所述导向烟道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壳体上的排气通道连通,以将热失控喷射物质排出到外部环境。
[0009]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0]可选地,所述端面包括所述电池模块上位置相对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所述防爆阀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防爆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防爆阀;所述液冷板包括第一导向烟道冷板以及第二导向烟道冷板,所述第一导向烟道冷板设置在所
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烟道冷板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围成罩设所述第一防爆阀的第一烟道;所述第二导向烟道冷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二端面一侧,所述第二导向烟道冷板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围成罩设所述第二防爆阀的第二烟道;所述第一烟道以及所述第二烟道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壳体上的排气通道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电池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模块并排设置,任一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位置相邻;
[0012]所述第一导向烟道冷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导向烟道冷板的数量为多个;任一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块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导向烟道冷板以及所述第二导向烟道冷板,以形成所述第一烟道以及所述第二烟道。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烟道的两端开放设置,所述第一烟道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壳体上的排气通道连通;
[0014]所述第二烟道的两端开放设置,所述第二烟道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壳体上的排气通道连通。
[0015]可选地,所述液冷板包括依次连接且相互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冷板、第二冷板以及第三冷板;所述第一冷板以及所述第三冷板位于所述第二冷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冷板、所述第二冷板、所述第三冷板以及所述端面围成所述导向烟道。
[0016]可选地,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四冷板;所述第一冷板、所述第二冷板、所述第三冷板以及所述第四冷板依次连接,所述第四冷板与所述第三冷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四冷板与所述端面固定。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冷板、所述第二冷板、所述第三冷板以及所述第四冷板共同设置所述循环流道;所述进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冷板的两端。
[0018]可选地,所述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还包括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设置在所述第四冷板与所述端面之间。
[0019]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以及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所述电池包壳体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导向烟道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
[0020]可选地,所述排气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排气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壳体位置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导向烟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排气通道连通。
[0021]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及电池包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0022]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包括电池模块、防爆阀以及液冷板;电池模块具有端面,防爆阀设置在端面上;液冷板设置有循环流道、与循环流道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循环流道连通的出水口;液冷板设置在电池模块的端面的一侧,且液冷板罩设在防爆阀上,液冷板与端面之间围成导向烟道,导向烟道用于与电池包壳体上的排气通道连通,以将热失控喷射物质排出到外部环境。
[0023]电池模块防爆阀所在的端面,设置有液冷板构建的导向烟道,导向烟道罩设防爆阀,同时又与电池包壳体内的排气通道连通为一体,从而第一烟道以及第二烟道内的空间与电池包的场内空间相对隔离,形成一个隔离的排气走廊,将电池模块发生热失控喷射的导电介质或高温气体与电池模块隔离。当电池模块发生热失控,会从防爆阀喷射出高温介
质或气体,直接填充导向烟道,此时液冷板内的循环冷却液体将高温介质或气体的热量带走,同时,导向烟道内降温后的气体经过电池包壳体上的排气通道通过外部阀门排出,从而达到降低高温气体和局部热失控隔离的目的。
[0024]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能够提高电池包热失控的隔离防护以及温度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的爆炸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的装配图;
[0029]图4为图3中C的局部放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用于与电池包壳体(210)配合,所述电池包壳体(210)设置有排气通道(22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包括:电池模块(100)、防爆阀,所述电池模块(100)具有端面,所述防爆阀设置在端面上;以及液冷板,所述液冷板设置有循环流道、与所述循环流道连通的进水口(141)以及与所述循环流道连通的出水口(142);所述液冷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100)的所述端面的一侧,且所述液冷板罩设在所述防爆阀上,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端面之间围成导向烟道,所述导向烟道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壳体(210)上的排气通道(220)连通,以将热失控喷射物质排出到外部环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包括所述电池模块(100)上位置相对的第一端面(101)以及第二端面(102);所述防爆阀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101)的第一防爆阀(1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102)的第二防爆阀(132);所述液冷板包括第一导向烟道冷板(110)以及第二导向烟道冷板(140),所述第一导向烟道冷板(110)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100)的所述第一端面(101)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烟道冷板(110)与所述第一端面(101)之间围成罩设所述第一防爆阀(131)的第一烟道(160);所述第二导向烟道冷板(140)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100)的所述第二端面(102)一侧,所述第二导向烟道冷板(140)与所述第二端面(102)之间围成罩设所述第二防爆阀(132)的第二烟道(170);所述第一烟道(160)以及所述第二烟道(170)分别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壳体(210)上的排气通道(22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液冷板热失控排气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1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模块(100)并排设置,任一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块(100)的所述第一端面(101)与所述第二端面(102)位置相邻;所述第一导向烟道冷板(11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导向烟道冷板(140)的数量为多个;任一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模块(100)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导向烟道冷板(110)以及所述第二导向烟道冷板(140),以形成所述第一烟道(160)以及所述第二烟道(170)。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