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床体结构,包括上片、底片、围带和身拉带,所述上片、底片和围带连接,形成腔体,所述身拉带设置在腔体内,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片和底片连接,还包括采用低延展性材料制成的上斜片和下斜片,所述上斜片两端分别连接上片和围带,所述下斜片两端分别连接下片和围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低延展性的材料制成上斜片和下斜片,通过降低上斜片和下斜片的延展性,减少充气床边缘空间的可变形幅度,从而提高充气床边缘的支撑强度,避免充气床边缘过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床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充气床
,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床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充气床一般包括上片、底片、围带和身拉带,上片、底片和围带形成一个腔体,身拉带设置在该腔体内,且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片和底片。为了避免充气床边缘过软,目前的充气床还设置了上斜片和下斜片,上斜片两端分别连接上片和围带,下斜片两端分别连接底片和围带。但是,目前充气床的上斜片、下斜片等部件都采用PVC或TPU胶布形成,其延展性好,腔体压力不稳定。在腔体压力高的情况下,导致上斜片、下斜片容易变形。当腔体压力降低,床的边缘就会出现过软的情况,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床体结构,以提高充气床边缘的支撑强度,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0004]一种充气床体结构,包括上片、底片、围带和身拉带,所述上片、底片和围带连接,形成腔体,所述身拉带设置在腔体内,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片和底片连接,还包括采用低延展性材料制成的上斜片和下斜片,所述上斜片两端分别连接上片和围带,所述下斜片两端分别连接下片和围带。
[0005]所述低延展性材料的延展性值为1%
‑
30%。
[0006]所述上斜片包括胶布层和网布层,该网布层与胶布层贴合在一起;所述下斜片包括胶布层和网布层,该网布层与胶布层贴合在一起。
[0007]所述胶布层包括上胶布层和下胶布层,所述网布层夹设在上胶布层和下胶布层之间。
[0008]所述胶布层为PVC或TPU胶布。
[0009]所述充气床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腔体内的斜拉带,所述斜拉带一端连接上片或底片,另一端连接围带。
[0010]所述斜拉带包括上斜拉带和下斜拉带,所述上斜拉带一端连接上片,另一端连接围带,所述下斜拉带一端连接底片,另一端连接围带。
[0011]所述充气床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腔体内的加强拉带,所述加强拉带位于身拉带外周且靠近围带设置,该加强拉带上端连接上片,下端连接底片。
[0012]所述充气床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腔体内的加强拉带,所述加强拉带位于身拉带外周且靠近围带设置,该加强拉带上端连接上片,下端连接底片。
[0013]所述加强拉带上端与上斜拉带连接,下端与下斜拉带连接。
[0014]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采用低延展性的材料制成上斜片和下斜片,通过降低上斜片和下斜片的延展性,减少充气床边缘空间的可变形幅度,从而提高充气床边缘的支撑强度,避免充气床边缘过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一的充气床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一的充气床剖视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一的充气床(无围带)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实施例一的上斜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5为实施例一的上斜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6为实施例二的充气床体结构示意图。
[0021]标号说明:
[0022]上片10;底片20;围带30;身拉带40;上斜片51;下斜片52;胶布层61;上胶布层611;下胶布层612;网布层62;
[0023]斜拉带70;上斜拉带71;下斜拉带72;加强拉带8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
‑
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充气床体结构,其包括上片10、底片20、围带30和身拉带40,所述上片10、底片20和围带30连接,形成腔体,身拉带40设置在腔体内,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片10和底片20连接。充气床体结构还包括采用低延展性材料制成的上斜片51和下斜片52,该上斜片51和下斜片52均设置在腔体内,且上斜片51两端分别连接上片10和围带30,下斜片52两端分别连接下片和围带30。
[0025]本技术的上斜片51和下斜片52采用低延展性的材料制成,能够对充气床的边缘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当充气床腔体内的气压较高时,上斜片51和下斜片52均不会发生变形。当充气床腔体内的气压降低时,上斜片51和下斜片52仍能对充气床的边缘起到一定的支撑,从而避免床的边缘过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0026]本实施例中,低延展性材料的延展性值为1%
‑
30%。
[0027]上斜片51包括胶布层61和网布层62,该网布层62与胶布层61贴合在一起,胶布层61为PVC或TPU胶布。如图4所示,上斜片51可以仅由一胶布层61和一网布层62贴合形成。如图5所示,胶布层61包括上胶布层611和下胶布层612,网布层62夹设在上胶布层611和下胶布层612之间。
[0028]同样地,下斜片52也包括胶布层61和网布层62。该下斜片52可以由一胶布层61和一网布层62构成,也可以由上胶布层611和下胶布层612将网布层62夹设在其中而形成。
[0029]上述实施例一的充气床厚度较低,所以设置低延展性的上斜片51和下斜片52即可保证充气床体的边缘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当充气床的高度增加时,仅仅靠上斜片51和下斜片52,其支撑强度可能会有所减弱。所以,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斜拉带70,该斜拉带70设置在腔体内,其一端连接上片10或底片20,另一端连接围带30。
[0030]当充气床的高度较高时,斜拉带7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即斜拉带70包括上斜拉带71和下斜拉带72,上斜拉带71一端连接上片10,另一端连接围带30,下斜拉带72一端连接底片20,另一端连接围带30。具体地,上斜拉带71和下斜拉带72连接围带30的一端连接一起。斜拉带70的设置可以减少床体边缘的变形幅度,从而提高充气床边缘的支撑强度。
[0031]在上述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在腔体内设置了加强拉带80,该加强拉带80位于身拉
带40外周且靠近围带30设置,该加强拉带80上端连接上片10,下端连接底片20。具体地,加强拉带80上端与上斜拉带71连接,下端与下斜拉带72连接。
[0032]当然,上述斜拉带70和加强拉带80不仅可以设置在较高的充气床上,对于高度较低的充气床同样也可以适用。
[0033]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本技术采用低延展性的材料制成上斜片51和下斜片52,通过降低上斜片51和下斜片52的延展性,减少充气床边缘空间的可变形幅度,从而提高充气床边缘的支撑强度,避免充气床边缘过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床体结构,包括上片、底片、围带和身拉带,所述上片、底片和围带连接,形成腔体,所述身拉带设置在腔体内,且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片和底片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低延展性材料制成的上斜片和下斜片,所述上斜片两端分别连接上片和围带,所述下斜片两端分别连接下片和围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延展性材料的延展性值为1%
‑
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斜片包括胶布层和网布层,该网布层与胶布层贴合在一起;所述下斜片包括胶布层和网布层,该网布层与胶布层贴合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布层包括上胶布层和下胶布层,所述网布层夹设在上胶布层和下胶布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气床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布层为PVC或TPU胶布。6.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雄,张英彪,周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