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尤其是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板式换热器以其结构紧凑、换热系数高、可靠性强、制冷剂充注量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冷和制热系统中。板换由换热板片、铜箔、分配器、端底板、加强板、垫片垫圈和接管、螺栓等组成。板片包组装完成后,在真空钎焊炉中进行钎焊。板换主要在冷水机组、热泵系统中作为蒸发器、冷凝器、经济器、回热器和过冷器等使用。
[0003]在集成式板换中,相关技术采用与板片为一体的凸台结构实现板间通道的分隔,板片的加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板片加工难度低的集成式的换热器。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芯体,沿换热器厚度方向,所述换热器芯体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板间通道和第二板间通道,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多个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第一板片的两侧具有第一换热面和第二换热面,所述第二板片的两侧具有第三换热面和第四换热面,所述第一板间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一换热面与相邻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第四换热面之间,所述第二板间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二换热面和相邻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第三换热面之间;
[0007]所述换热器包括挡条,所述挡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一换热面与相邻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第四换热面之间,所述挡条将所述第一板间通道分成互不连通的第三板间通道和第四板间通道,所述第一板片、所述第二板片均包括两个第一边和两个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芯体,沿换热器的厚度方向,所述换热器芯体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板间通道和第二板间通道,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多个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第一板片的两侧具有第一换热面和第二换热面,所述第二板片的两侧具有第三换热面和第四换热面;所述第一板间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一换热面与相邻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第四换热面之间,所述第二板间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二换热面和相邻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第三换热面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挡条,所述挡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一换热面与相邻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第四换热面之间,所述挡条将所述第一板间通道分成互不连通的第三板间通道和第四板间通道,所述第一板片、所述第二板片均包括两个第一边和两个第二边,两个所述第一边分别沿所述换热器芯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边分别沿所述换热器芯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挡条从所述第一板片的一个所述第一边延伸到所述第一板片的另一个所述第一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间通道的容积小于所述第四板间通道的容积;所述挡条为实心体,所述挡条与处于所述第一板片的上端的所述第二边的距离为L1,所述挡条与处于所述第一板片的下端的第二边的距离为L2,其中L2>L1;沿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所述挡条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一换热面相接,所述挡条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第四换热面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一换热面和所述第二板片的第四换热面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安装槽,所述挡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挡条沿所述换热器芯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边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包括第一板平面和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第一板平面的周边,所述第二板片包括第二板平面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位于所述第二板平面的周边,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第二翻边叠合相接;所述第一板片还包括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板平面与所述第一翻边通过第一弧形板过渡,所述第二板片还包括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板平面与所述第二翻边通过第二弧形板过渡,所述挡条沿所述换热器芯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板片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适配的第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板片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相适配的第二弧形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及第六通孔,所述第二板片设有第七通孔、第八通孔、第九通孔、第十通孔、第十一通孔及第十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七通孔位置相对应,且第一通孔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凌杰,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板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