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道送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352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道送药装置,涉及食道送药技术领域。该食道送药装置,包括漏液头,所述漏液头上开设有孔洞,所述漏液头与进液软管的一端贯通,所述进液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混药机构,所述混药机构包括:混药框、密封齿轮、控制旋钮,所述混药框的侧壁贯通且固定连接有进液软管,所述密封齿轮通过限位槽贯穿且转动连接在混药框的内壁,所述密封齿轮中心开设有通槽。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进药管将需要的药液倒入混药框内,再通过转动控制旋钮能够带动搅拌臂旋转,从而能够对其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之后可以将混合好的药液直接通过进液软管与漏液头注入患处,在进行送药时更加方便,提高送药的效率。提高送药的效率。提高送药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道送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道送药装置
,具体为一种食道送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医消化内科主要是治疗脾胃以及肠道的疾病,如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虚火旺、大肠湿热等。食物进入胃内后,主要是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进入小肠以后,通过小肠的泌别清浊、大肠的传送功能,来完成整个食物代谢功能。
[0003]而现有的治疗具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通常需要通过直接将药液送进其患处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治疗效果,而现有的食道送药装置需要在送药前将药液进行提前混合才能进行送药,导致降低了送药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道送药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食道送药装置,包括漏液头,所述漏液头上开设有孔洞,所述漏液头与进液软管的一端贯通,所述进液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混药机构,所述混药机构包括:
[0008]混药框,所述混药框的侧壁贯通且固定连接有进液软管;
[0009]密封齿轮,所述密封齿轮通过限位槽贯穿且转动连接在混药框的内壁,所述密封齿轮中心开设有通槽;
[0010]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转动连接在搅拌杆的端部上。
[0011]优选的,所述混药框的侧壁上设置有单向阀一,所述混药框的侧壁贯通且固定连接有压缩气管的一端,所述压缩气管的另一端贯通且固定连接在气囊的侧壁上,所述压缩气管与混药框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二。
[0012]优选的,所述混药框的顶端侧壁上贯通且固定连接有进药管,所述进药管的顶端呈贯通状,所述进药管的顶端设置有木塞。
[0013]优选的,所述搅拌杆贯穿且转动连接在混药框的侧壁上,所述搅拌杆与混药框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轴承,所述搅拌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臂。
[0014]优选的,所述密封齿轮与调节齿轮相啮合,所述调节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一端上,所述连接杆贯穿且通过限位槽转动连接在混药框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杆与混药框的连接处设置有摩擦垫,所述连接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
[0015]优选的,所述混药框的侧壁上通过限位槽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置在进液软管与混药框的贯通处,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与密封齿轮相同的通槽。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道送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食道送药装置通过设置混药机构,使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进药管将需要的药液倒入混药框内,再通过转动控制旋钮能够带动搅拌臂旋转,从而能够对其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之后可以将混合好的药液直接通过进液软管与漏液头注入患处,在进行送药时更加方便,提高送药的效率。
[0019](2)、该食道送药装置通过设置混药机构,使本装置在进行送药时,能够通过按压气囊将药液注入体内,并且在松开气囊时能够通过单向阀一与单向阀二以及气囊自身的复原性进行复原,从而能够实现分批分量的进行送药,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整体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图2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密封齿轮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漏液头;2、进液软管;3、混药机构;31、混药框;32、进药管;33、木塞;34、单向阀一;35、调节齿轮;36、连接杆;37、调节旋钮;38、密封齿轮;39、密封板;310、搅拌杆;311、单向阀二;312、搅拌臂;313、控制旋钮;314、压缩气管;315、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食道送药装置,包括漏液头1,漏液头1上开设有孔洞来进行出药,漏液头1与进液软管2的一端贯通,进液软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混药机构3。
[002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混药机构3包括:
[0028]混药框31,混药框31的侧壁与进液软管2的端部贯通且固定连接;
[0029]密封齿轮38,密封齿轮38通过限位槽贯穿且转动连接在混药框31的内壁上与进液软管2的贯通处,密封齿轮38中心开设有通槽用来控制进液软管2的进液开关;
[0030]控制旋钮313,控制旋钮313转动连接在搅拌杆310的端部上。
[0031]本实施例中,混药框31的侧壁上设置有单向阀一34,混药框31的侧壁与压缩气管314的一端贯通且固定连接,压缩气管314的另一端与气囊315的侧壁贯通且固定连接,通过按压气囊315能够通过压缩空气使药液压进进液软管2内,压缩气管314与混药框31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二311;混药框31的顶端侧壁上贯通且固定连接有进药管32,进药管32的顶端呈贯通状,进药管32的顶端设置有木塞33用来进行密封。
[0032]进一步的,搅拌杆310贯穿且通过限位槽转动连接在混药框31的侧壁上,搅拌杆310与混药框3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轴承;搅拌杆31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臂312,通过转动控制旋钮313旋转能够带动搅拌杆310旋转,从而带动搅拌臂312进行充分的混合;密封
齿轮38与调节齿轮35相啮合,调节齿轮35的中心与连接杆36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36贯穿且通过限位槽转动连接在混药框31的侧壁上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轴承,连接杆36与混药框31的连接处设置有摩擦垫来增加其之间的摩擦力,连接杆3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37,通过转动调节旋钮37能够带动调节齿轮35旋转,从而控制密封齿轮38旋转;混药框31的侧壁上通过限位槽固定连接有密封板39,密封板39设置在进液软管2与混药框31的贯通处,密封板39上开设有与密封齿轮38相同的通槽,当通槽与密封齿轮38相重合时,则打开进液软管2的进口,反之则进行密封。
[0033]工作时(或使用时),在使用本装置时,通过打开木塞33,将药液依次通过进药管32倒入混药框31内,此时通过转动控制旋钮313,使控制旋钮313带动搅拌杆310旋转,从而使搅拌杆310带动搅拌臂312旋转,使搅拌臂312对混药框31内的药液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通过转动调节旋钮37,使调节旋钮37通过连接杆36带动调节齿轮35旋转,从而使调节齿轮35带动密封齿轮38旋转,使密封齿轮38上的通槽与密封板39上的通槽相重合,此时通过按压气囊315,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道送药装置,包括漏液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头(1)上开设有孔洞,所述漏液头(1)与进液软管(2)的一端贯通,所述进液软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混药机构(3),所述混药机构(3)包括:混药框(31),所述混药框(31)的侧壁贯通且固定连接有进液软管(2);密封齿轮(38),所述密封齿轮(38)通过限位槽贯穿且转动连接在混药框(31)的内壁,所述密封齿轮(38)中心开设有通槽;控制旋钮(313),所述控制旋钮(313)转动连接在搅拌杆(310)的端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道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框(31)的侧壁上设置有单向阀一(34),所述混药框(31)的侧壁贯通且固定连接有压缩气管(314)的一端,所述压缩气管(314)的另一端贯通且固定连接在气囊(315)的侧壁上,所述压缩气管(314)与混药框(31)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二(3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道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药框(31)的顶端侧壁上贯通且固定连接有进药管(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臻宋清武高望杨岩马尚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