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折康复期持续拉近外固定架,主杆一和主杆二相互套装在一起能够伸缩滑动但不能转动,在两者之间套装部位的外侧安装有伸缩调节机构,在主杆一和主杆二的两端插孔内分别套装有端套件,分别在主杆一和主杆二上沿径向贯穿有固定钉孔并装配有固定钉,分别在两端的端套件上沿径向贯穿有调节钉孔并装配有调节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向内调节拉近主杆一与主杆二的方式使得位于骨折两侧的固定钉向内拉近,实现康复期内的持续牵引、加压,克服因骨折部位在恢复过程中因骨吸收而导致骨缝隙持续增大而无法有效对接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折康复期持续拉近外固定架
[0001]本技术属于骨折恢复期外固定架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折康复期持续拉近外固定架。
技术介绍
[0002]骨折外固定支架主要是固定骨折的器械位于肢体外,主要是通过外固定螺钉连接外固定支架杆构成。外固定支架主要是用于各种肢体较为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损伤,尽量维持骨折的稳定性和位置,减少骨折错位风险。在骨折粉碎或者有感染的情况下,通过外固定,然后再骨折的上下端进行一定的。导针固定和外固定器联接,然后进行一定的调整,这种情况的话,对于粉碎性骨折或者可以在不适合内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固定,并且有助于骨折愈合。
[0003]骨折外固定架的作用实际上是起支撑和固定作用。部分患者在骨折之后,由于身体原因或者由于骨折处皮肤软组织以及开放性污染的程度原因,没有办法立刻手术治疗,也没有办法行内固定物治疗,所以就只能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外固定支架由于不跨过骨折的断端,远离骨折部分,所以对于组织的安全相对更好,不会因为断端产生污染而导致骨折后感染,甚至可以避免骨髓炎形成。所以骨折外固定架在骨折的治疗中非常重要。
[0004]现有外架针对骨折两段进行固定时,在每段需要至少两个固定钉才能确保外架固定后,骨折两段不会出现摆动、转动和轴向伸缩移动,但实际操作时,先对内侧两个架孔进行固定,然后对外侧两个架孔进行固定,由于内侧两个架孔在被固定时能够自由选择固定位置,容易固定,但外侧两个架孔进行固定时,有时候会出现孔位下发针对血管或神经,无法直接下钉,导致对外架固定困难,甚至需要重新打孔固定的问题。
[0005]而且现有的外固定架一般采用硬质圆柱形金属杆制作,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连接扣件等固定结合形成较为稳定坚固的的架体,辅助骨折部位的定位恢复。当时现有的外固定架在使用时候存在一定的问题,人体存在大量的血管和神经等组织,为了避免插入断骨中的锁钉损伤血管或神经组织,需要将坚硬的金属杆件折弯,或是通过偏转连接扣件避开血管或神经组织。
[0006]常用的外架金属杆相当坚固,折弯费时费力还不容易定位,连接扣件偏转避开血管容易,但是要锁紧固定就比较困难。
[0007]现有骨折外固定架在固定安装后不具有向内拉近调节功能的问题,不具有持续牵引、加压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骨折外固定架在固定安装后不具有向内拉近调节功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骨折康复期持续拉近外固定架,使得在康复期利用外固定架对骨折两端提供持续牵引和加压目的。
[000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骨折康复期持续拉近外固定
架,包括主杆一和主杆二,两者相互套装在一起能够伸缩滑动但不能转动,在两者之间套装部位的外侧安装有伸缩调节机构,在主杆一和主杆二的两外端分别设置有端插孔,每个端插孔内分别套装有端套件,分别在主杆一和主杆二上沿径向贯穿有固定钉孔,并分别装配有固定钉,分别在两端的端套件上沿径向贯穿有调节钉孔,并分别装配有调节钉;所述的固定钉分别与相应的主杆固定在一起,所述的调节钉分别与相应的端套件固定在一起。
[0010]伸缩调节机构为旋转螺套,在其管腔中部有中隔层,中隔层的轴向位置有螺纹孔,在中各层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有左套孔和右套孔,在有套孔内有环形凸缘;主杆一的主体部分包括右端的中插孔,左端的端插孔,中部沿径向贯穿的固定钉孔,在位于中插孔一端的杆外壁侧有螺纹段;主杆二包括位于左侧的中插头,且在中插头表面设置防转结构,右侧有端插孔,杆体中部有沿径向贯穿的固定钉孔;在中插头的中部还有环形凸出的弹簧座;将主杆一与主杆二套装在一起是将中插头匹配套装于中插孔中;在所述弹簧座与所述环形凸缘之间套装有推力弹簧。
[0011]从而,在推力弹簧的作用下,主杆一能够被向左侧推进,使得主杆一和主杆二具有收缩功能。但在旋拧所述旋转螺套后,能够改变环形凸缘的位置,进而压迫所述推力弹簧的右端使其向左移动。在固定钉孔内套装有固定钉。
[0012]伸缩调节机构为旋转螺套,在旋转螺套的中部有中隔层,中隔层的中心有螺纹孔,该螺纹孔能够与中插头表面的螺纹段匹配安装在一起;主杆一在杆体的左端有端插孔一,右端有中插孔,中部有沿径向贯穿的固定钉孔一,其中端插孔一和中插孔都为扁圆孔,用以防止套装后各部件相互转动;主杆二在杆体的左端有中插头,右端有端插孔二,杆体中部有沿径向贯穿的固定钉孔二;在中插头的侧面以后防转结构,使得中插头与中插孔相互套装后,两者仅能够伸缩而不能转动;中插头外圆周为螺纹段,主杆一的中插孔外端壁有环形凹槽,同时在所述旋转螺套的左端有径向插孔,将旋转螺套套装在主杆一的右端外侧后,通过插销从径向插孔引入并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从而是的旋转螺套能够围绕主杆一转动,但两者不能伸缩移动。
[0013]在中插孔内设置有平面或者键,用以配合中插头的铣平面或者键槽,使得主杆一和主杆二套装在一起后,仅能够伸缩滑动,但不能转动。
[0014]端套件的一端有端插头,另一端有挡台,端插头匹配套装于相应的端插孔后,位于挡台之外的露出端部,沿径向贯穿有调节钉孔。
[0015]固定钉和调节钉包括且与后端的螺纹柱和位于前端的自攻丝段,自攻丝用于旋入骨质内层。在固定孔和调节孔内分别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柱能够与相应孔内的螺纹孔匹配安装在一起。
[0016]中插头匹配套装于中插孔内,旋转螺套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在中插头表面螺纹段,从而在转动所述的旋转螺套时,能够驱动主杆二向主杆一一侧靠近或者远离。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相较于现有的外固定架,本技术提供的外固定架,首先能够通过向内调节拉近主杆一与主杆二的方式,使得位于骨折两侧的固定钉向内拉近,实现康复期内的持续牵引、加压。从而克服因骨折部位在恢复过程中因骨吸收而导致骨缝隙持续增大而无法有效对接的问题。本技术在进行两个固定钉安装时,不需要严格要求骨缝隙严密对接,使得整体固定后,在进行调节实现骨缝隙对接。
[0018]本技术还可以轻松调节两侧靠近外端的锁钉孔的位置,较为方便省力的绕过
遇到的血管或神经组织,避免使用硬质杆件进行避开操作需要进行折弯的麻烦,同时套装的杆件整体结合在一起,减少对连接扣件的使用,使骨折部位的锁紧固定更加方便,降低外固定架的成本,减轻固定架的重量和体积,为骨折患者提供较为舒适的使用体验,较轻的重量以及答复降低的架体体积也能够使患者更为便捷的进行活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固定架的拉伸状态图。
[0020]图2是图1的收缩状态图。
[0021]图3是图1的纵剖面结构图。
[0022]图4是图2的纵剖面结构图。
[0023]图5是图1的左视图。
[0024]图6是图1中旋转螺套的剖面结构图。
[0025]图7是图1中主杆二结构图。
[0026]图8是图7的俯视图。
[0027]图9是图1中主杆一结构图。
[0028]图10是图9中B
‑
B剖面图。
[0029]图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折康复期持续拉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一(1)和主杆二(2),两者相互套装在一起能够伸缩滑动但不能转动,在两者之间套装部位的外侧安装有伸缩调节机构,在主杆一(1)和主杆二(2)的两外端分别设置有端插孔,每个端插孔内分别套装有端套件(5),分别在主杆一(1)和主杆二(2)上沿径向贯穿有固定钉孔,并分别装配有固定钉,分别在两端的端套件(5)上沿径向贯穿有调节钉孔,并分别装配有调节钉;所述的固定钉分别与相应的主杆固定在一起,所述的调节钉分别与相应的端套件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康复期持续拉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伸缩调节机构为旋转螺套(3),在其管腔中部有中隔层(31),中隔层(31)的轴向位置有螺纹孔(32),在中各层(3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有左套孔(33)和右套孔(35),在右套孔(35)内有环形凸缘(36);主杆一(1)的主体部分包括右端的中插孔(11),左端的端插孔一(13),中部沿径向贯穿的固定钉孔一(14),在位于中插孔一端的杆外壁侧有螺纹段(15);主杆二(2)包括位于左侧的中插头(21),且在中插头(21)表面设置防转结构(22),右侧有端插孔二(23),杆体中部有沿径向贯穿的固定钉孔二(24);在中插头(21)的中部还有环形凸出的弹簧座(25);将主杆一(1)与主杆二(2)套装在一起是将中插头(21)匹配套装于中插孔(11)中;在所述弹簧座(25)与所述环形凸缘(36)之间套装有推力弹簧(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康复期持续拉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伸缩调节机构为旋转螺套(3),在旋转螺套(3)的中部有中隔层(31),中隔层(31)的中心有螺纹孔,该螺纹孔能够与中插头(21)表面的螺纹段匹配安装在一起;主杆一(1)在杆体的左端有端插孔一(13),右端有中插孔(11),中部有沿径向贯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聚伍,
申请(专利权)人:陈聚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