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PL稀疏因子图选择的Polar码剪枝译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PL稀疏因子图选择的Polar码剪枝译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通信容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各种新技术来提高传输容量和性能,Polar码便是其中一项备受关注的内容。Polar码在2009年首次被Arikan提出,是一种基于信道极化理论的编码方式,相对于LDPC码以及Turbo码,Polar码理论可达香农限,并且Polar码简单的编译码算法等优点使其迅速成为编码界的研究热点。尽管Polar码在SC译码算法下被证明其可达对称信道容量,但其在中短码长等有限码长下的误码率性能并不理想。并且SC译码是串行结构,在译码时延方面的性能较差。
[0003] Arikan在2010年提出了Polar码的原始置信传播(BP)译码器,其基于Forney的Reed
‑
Muller(RM)码的BP解码器,使用Polar码生成矩阵G的因子图表示,并在Polar码编码因子图上进行后续迭代。2017年,Se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BPL稀疏因子图选择的Polar码剪枝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给定置信传播列表算法BPL最大列表、选择稀疏因子图时最大循环次数和稀疏因子图对应校验矩阵大小的参考值,将(N,K)Polar码因子图的层任意置换,得到 个形式的因子图,从中随机选取1个因子图;步骤二、利用遍历的方法对同一个因子图的剪枝顺序进行遍历,得到每一种剪枝顺序最终的稀疏因子图,将得到的最小稀疏因子图对应的剪枝顺序作为最佳的剪枝顺序,即最佳的剪枝顺序为:
①
移除冻结比特变量节点;
②
移除度为1的校验节点c,并移除与度为1的校验节点c相连接的变量节点;
③
删除度为1的隐藏变量节点和与所述度为1的隐藏变量节点连接的校验节点c;
④
合并与隐藏变量节点连接的两个校验节点c来移除度为2的隐藏变量节点;
⑤
将两个隐藏变量节点合并为一个隐藏变量节点来删除度为2的校验节点c;
⑥
删除与一个信道变量节点和一个隐藏变量节点相连,度为2的校验节点c,并用与所述校验节点c相连的信道变量节点替换与所述校验节点c相连的隐藏变量节点;步骤三、用步骤二得到的稀疏因子图对应校验矩阵H中“1”的个数表示稀疏因子图对应校验矩阵H的大小,记为,不同大小稀疏因子图对应校验矩阵H在译码时信息迭代的顺序和路径不同,从而影响Polar码译码结果,稀疏因子图对应校验矩阵H越小,其译码效果趋于更佳,计算所述稀疏因子图对应校验矩阵H的大小,稀疏因子图对应校验矩阵H大小满足预设条件或者达到选择稀疏因子图时最大的循环次数,保存该稀疏因子图对应的校验矩阵H,并对保存的校验矩阵H数量加1,否则返回步骤一;步骤四、计算步骤三选取出来的稀疏因子图对应校验矩阵H的数量,如果等于,执行步骤五,否则返回步骤一,直至获得最终用于解码的个稀疏因子图,个稀疏因子图对应的个校验矩阵H;步骤五、根据步骤四得到的个稀疏因子图对应校验矩阵H,通过个独立的BP译码器对Polar码译码,得到个候选码字列表,置信传播列表BPL译码器利用候选码字列表对BPL译码器输出结果进行判决,得到BPL译码器的译码结果,即基于BPL稀疏因子图选择实现Polar码剪枝译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PL稀疏因子图选择的Polar码剪枝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实现方法为,步骤1.1、(N,K)Polar码表示长度为N,信息比特数量为K的码字,(N,K)Polar码因子图有层,其中层的任意置换都是有效的表示,得到 个形式的因子图,所述 个形式的因子图形成的集合为“过完备集”;
步骤1.2、(N,K)Polar码的个因子图中,每一个基于Arikan核置换的因子图都对应一个置换向量п,向量里的元素是从1到的任何随机排列,随机选择一个置换向量п,得到一个因子图。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PL稀疏因子图选择的Polar码剪枝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实现方法为,步骤2.1、选取的因子图中,用表示变量节点到校验节点c对数似然比LLR的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栋,忻向军,高然,张琦,姚海鹏,侯杰,董泽,田清华,李志沛,张文全,武瑞德,黄鑫,闫景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北京邮电大学江苏雅泰歌思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雅泰歌思上海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