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卡针的盒体组件以及内窥镜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342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卡针的盒体组件以及内窥镜缝合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防卡针的盒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盒体组件下方的缝线槽和设置于所述盒体组件内的第二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用于容纳缝合针,所述缝线槽和所述第二U型槽不在一个平面。该实施方式能够对盒体组件进行设计,将缝合线槽开在盒体组件的下方,使得缝合线和缝合针的运动平面垂直,不在同一个运动平面,从而针尖回到盒体组件的进针口时不会与针尾的缝合线交汇,防止缝合线卡针,在减少患者伤痛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伤痛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伤痛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卡针的盒体组件以及内窥镜缝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防卡针的盒体组件以及内窥镜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创外科是指通过微小创伤或微小入路,将特殊器械、物理能量或化学药剂送入人体内部,完成对人体内病变、畸形、创伤的灭活、切除、修复或重建等外科手术操作,以达到治疗目的,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其中,内窥镜缝合作为胃肠道缺陷的主要治疗手段,在微创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的内窥镜缝合装置在盒体组件内设置驱动装置、缝合针和缝合线,缝合线固定在针尾,驱动装置带动缝合针前进时,缝合线随之运动缝合伤口。
[0004]现有的缝合过程为缝合针带动缝合线沿盒体组件的周向的环绕运动,缝合线槽开设于盒体组件的内周,缝合线的运动平面和缝合针的运动平面重合,针尖环绕至盒体组件的进针口时,极其容易与针尾的缝合线交汇导致卡针,无法继续缝合,需要操作者伤害组织才能撤出缝合装置,分离缝合针与缝合线进行补救,给患者带来伤痛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医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卡针的盒体组件以及内窥镜缝合装置,能够对盒体组件进行设计,将缝合线槽开在盒体组件的下方,使得缝合线和缝合针的运动平面垂直,不在同一个运动平面,从而针尖回到盒体组件的进针口时不会与针尾的缝合线交汇,防止缝合线卡针,在减少患者伤痛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卡针的盒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盒体组件下方的缝线槽和设置于所述盒体组件内的第二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用于容纳缝合针,所述缝线槽和所述第二U型槽不在一个平面。
[0007]可选地,所述盒体组件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其中:
[0008]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驱动装置和驱动线的第一U型槽、以及容纳缝合针的第二U型槽,所述上盒体和所述下盒体的对接处形成有缝线槽,缝合线固定于所述缝合针的针尾,设置于所述缝线槽内,所述缝线槽和所述第二U型槽不在一个平面。
[0009]可选地,所述上盒体断面呈“F”型结构,包括第一平板、第一侧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平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上半部和所述第二平板围成上盖驱动槽,用于容纳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驱动线;所述第一侧板的下半部和所述第二平板围成上盖针槽,用于容纳所述缝合针。
[0010]可选地,所述下盒体断面呈“L”型结构,包括第三平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三平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抵靠所述第三平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环形的台阶凸
起,所述台阶凸起与所述第三平板平行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侧板,所述台阶凸起与所述第三平板平行的端面和所述第三侧板的内周围成下盖驱动槽,用于容纳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驱动线;所述台阶凸起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的端面和所述第三平板围成下盖针槽,用于容纳所述缝合针。
[0011]可选地,所述上盒体和所述下盒体固定连接后,所述上盖驱动槽和所述下盖驱动槽围成所述第一U型槽,所述上盖针槽和所述下盖针槽围成所述第二U型槽。
[0012]可选地,沿所述第一U型槽或者所述第二U型槽的半径方向,所述下盒体的所述第三平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上盒体的所述第一平板的宽度,所述上盒体和所述下盒体对接后,所述上盒体的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和所述下盒体的所述第三平板之间形成所述缝线槽。
[0013]可选地,所述上盒体外周设置有上盖固定孔,所述下盒体外周设置有下盖固定孔,将所述上盖固定孔和所述下盖固定孔对齐,利用锁紧件穿过所述上盖固定孔和所述下盖固定孔锁紧后,所述上盒体和所述下盒体固定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锁紧件为螺丝。
[0015]可选地,所述缝线槽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U型槽所在的平面垂直。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防卡针的盒体组件的内窥镜缝合装置,包括:
[0017]内窥镜手柄、内窥镜、缝合器操作手柄和所述缝合器,所述缝合器包括所述盒体组件。
[0018]上述专利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因为采用在盒体组件下方开设缝线槽,使得缝线槽所在的平面和缝合针的运动平面垂直,不在一个平面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的缝合过程中缝合线的运动平面和缝合针的运动平面重合,针尖环绕至盒体组件的进针口时,极其容易与针尾的缝合线交汇导致卡针,无法继续缝合,需要操作者伤害组织才能撤出缝合装置,分离缝合针与缝合线进行补救,给患者带来伤痛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医疗成本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能够对盒体组件进行设计,将缝合线槽开在盒体组件的下方,使得缝合线和缝合针的运动平面垂直,不在同一个运动平面,从而针尖回到盒体组件的进针口时不会与针尾的缝合线交汇,防止缝合线卡针,在减少患者伤痛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的技术效果。
[0019]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窥镜缝合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缝合器操作手柄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缝合器的组合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缝合器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盒体组件的组合示意图一;
[0026]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盒体组件的与图5的示意方向相反的组合示意图二;
[0027]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盒体组件的组合示意图三;
[0028]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盒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9]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盒体的示意图;
[0030]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下盒体的示意图;
[0031]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下盒体安装驱动装置和缝合针后的示意图一;
[0032]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下盒体安装驱动装置和缝合针后的示意图二;
[0033]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缝合槽的放大示意图;
[0034]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0035]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36]图1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块的示意图一;
[0037]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块的示意图二;
[0038]图1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驱动块的示意图;
[0039]图1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退结构的示意图;
[0040]图2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退结构安装于下盒体的示意图;
[0041]图2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退结构和缝合针安装于下盒体的示意图;
[0042]图2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缝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卡针的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盒体组件下方的缝线槽和设置于所述盒体组件内的第二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用于容纳缝合针,所述缝线槽和所述第二U型槽不在一个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组件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其中: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驱动装置和驱动线的第一U型槽、以及容纳缝合针的第二U型槽,所述上盒体和所述下盒体的对接处形成有缝线槽,缝合线固定于所述缝合针的针尾,设置于所述缝线槽内,所述缝线槽和所述第二U型槽不在一个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体断面呈“F”型结构,包括第一平板、第一侧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平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上半部和所述第二平板围成上盖驱动槽,用于容纳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驱动线;所述第一侧板的下半部和所述第二平板围成上盖针槽,用于容纳所述缝合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盒体断面呈“L”型结构,包括第三平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三平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抵靠所述第三平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环形的台阶凸起,所述台阶凸起与所述第三平板平行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侧板,所述台阶凸起与所述第三平板平行的端面和所述第三侧板的内周围成下盖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少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