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及其制备工艺,包括:防护服主体,以及与防护服主体配合使用的防护头罩,将防护服主体和防护头罩完全穿戴完成后,能够将整个人完全包裹在防护服内,有效避免了肢体毛发的外露,增加感染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在手术时,发生毛发掉落的情况出现,且防护服主体与防护头罩穿戴方便,无需他人协助即可穿上。无需他人协助即可穿上。无需他人协助即可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主要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所谓“三拒一抗”,是指医用防护服必须能够抵挡水液、酒精、油渍进入,必须能够有效抗静电。
[0003]目前,现有防护服中,CN1450220A一种医用防护服面料及其制造工艺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可重复使用的并具有良好的屏敲水、血液、体液等液体及透湿、透气等性能的面料,该面料包括一层具有适当密度和组织结构的织物,其可以透气、透湿,且能屏蔽水、血液、体液等液体:其特征在于:该层织物经由适当的拒液整理剂进行适当的功能整理工艺而成。所述拒液整理剂为0lcophobol SL、TC491NuvaTTC、Baygard AFF HP、FC3541等,该防护服面料所产生的拒水性是通过侵染拒水整理剂而形成的,此方法制作出来的防护服并不是面料所特有的,在长时间使用高温消毒后,会使得防护服的拒水性变差,而且此防护服不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及其制备工艺。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专利技术构思的来源。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以及与防护服主体配合使用的防护头罩,其特征在于,
[0006]防护服主体分别设置有三层,分别为金属层以及分别设置在金属层两侧的舒适层和防护层;舒适层设置于金属层内侧,即与人体贴合的一侧,防护层设置于金属层外侧;防护服主体一侧才设有开口;
[0007]防护头罩包括防护罩,与防护罩内侧固定连接的固定绳,以及用于用于换气的扇叶。
[0008]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防护头罩与防护服主体通过拉链连接,防护头罩与防护服主体处分别设置有魔术贴。
[0009]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防护服主体开口处分别设置于两侧腿部以及背部,且开口处设置有拉链。
[001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开口处两侧分别设置有魔术贴。
[0011]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固定绳包括定位盘以及固定环,定位盘与固定环通过连接绳固定连接,固定环下方固定连接有魔术扣带。
[0012]根据权利要求1
‑
5的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将镍钛合金加工成金属丝线,再编织成不同规格带有手套以及鞋子的防护服,且在一面从上到下留有人字形开口,再将其放入模具中,进行高温冶炼使其具有从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使其具有马氏体相变,且控制马氏体相变温度在35℃,则金属层加工完成;
[0014]S2:使用50%的锦纶和50%棉混合编织成线,在金属层内侧进行编织,编织成与金属层相同规格的防护服,且在编制时与金属层完全缝制于一起,则此时舒适层加工完成。
[0015]S3:在金属层外侧完全贴合一层高分子膜,并对高分子膜表面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微纳米刻蚀,使之表面形成凹凸不平,并聚集在一起的纳米级和微米级超微结构表面形貌,类似于天然荷叶的表面结构,微米结构的乳突上还存在着纳米结构,则此时防护层加工完成;
[0016]S4:拉链中间拉链主体采用到点的金属材质加工,两侧用于缝制的布制品,中间夹杂着金属丝,在将拉链缝制于人字形开口处或防护服主体与防护头罩连接处时,使得布制品中的金属丝与金属层交接在一起;
[0017]S5:在拉链两侧均设有多个魔术贴,且魔术贴裸露在外侧的一面同样设有一层防护层;
[0018]S6:防护罩聚碳酸酯注塑而成,防护罩上设置有一层金属纤维,防护罩圆周上固定连接有魔术贴,魔术贴内侧通过拉链将防护头盔与防护主体连接,在面部处的防护罩与魔术贴部分设置有一圈金属固定框,金属固定框内侧设有透明亚克力板。
[0019]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魔术贴内侧与防护罩均设置于金属纤维,使之与防护服主体连接时导电。
[002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魔术贴的内侧均设置有金属纤维,外侧均设置有防护层;拉链主体部分均采用金属材质,两侧布制品均内均设置有金属丝,且金属丝与金属层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S1中的所述防护服在常温下为马氏体时,则此时为初始形状,在发生马氏体相变后,则转换为奥氏体,此时发生的马氏体相变的温度为35℃,且形状转换成较为贴合人体的运动服的形状。
[0022]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金属层、金属丝以及金属纤维在医护工作者的人体外侧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类似金属外壳的一个金属网,金属网内部是个等电势体,内部不存在电势差,也就是没有电压,所以人在里面就不会有静电被释放,从而避免了静电的排出。
[0024](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防护服最外侧设有一层高分子膜,通过对薄膜表面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微纳米刻蚀,经刻蚀的表面形成凹凸不平,并聚集在一起的纳米级和微米级超微结构表面形貌,类似于天然荷叶的表面结构,从而使得可以将液体抵挡在外侧,具有较好的拒水性,且方法的拒水性是材质特有的,不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高温消毒等操作丧失。
[0025](3)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锦纶和面材质制成,从而使得防护服主体根据舒适性和延展性,且由于其含有50%的面,使得在医护工作者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时,棉质材质可以很好地吸附汗水,且同时出现水渍在棉质材料中扩散的情况,使得防护服内部的空气湿润更加减少了静电的出现。
[0026](4)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镍钛合金制成金属层,且将其反生马氏体相变的温度控制在
35℃,从而使得人体穿上以后,马氏体转换成奥氏体,即转变为与贴合人体的运动服相同规格相同尺码的防护服,以此在进行操作时,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防护服过于宽大导致的操作不便,打翻药品等。
[0027](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防护头罩两侧设置扇叶,在医护工作者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时,由于两侧扇叶一个进风一个出风,从而使得循环气流头盔内部可以将热气排出,避免透明亚克力板出现水雾,影响视线。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防护头罩示意图;
[0031]图中:1、防护服主体;2、防护头罩;3、拉链;4、魔术贴;5、防护罩;6、扇叶;7、定位盘;8、固定环;9、连接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以及与防护服主体配合使用的防护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主体分别设置有三层,分别为金属层以及分别设置在金属层两侧的舒适层和防护层;所述舒适层设置于金属层内侧,即与人体贴合的一侧,所述防护层设置于金属层外侧;所述防护服主体一侧才设有开口;所述防护头罩包括防护罩,与所述防护罩内侧固定连接的固定绳,以及用于用于换气的扇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头罩与所述防护服主体通过拉链连接,所述防护头罩与所述防护服主体处分别设置有魔术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主体开口处分别设置于两侧腿部以及背部,且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拉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两侧分别设置有魔术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绳包括定位盘以及固定环,所述定位盘与所述固定环通过连接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下方固定连接有魔术扣带。6.根据权利要求1
‑
5所述的一种具备三拒一抗的纳米复合防护服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镍钛合金加工成金属丝线,再编织成不同规格带有手套以及鞋子的防护服,且在一面从上到下留有人字形开口,再将其放入模具中,进行高温冶炼使其具有从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使其具有马氏体相变,且控制马氏体相变温度在35℃,则金属层加工完成;S2:使用50%的锦纶和50%棉混合编织成线,在所述金属层内侧进行编织,编织成与金属层相同规格的防护服,且在编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力,徐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健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