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素协同的钠铜镍铁锰钛基层状氧化物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73330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元素协同的钠铜镍铁锰钛基层状氧化物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材料的化学通式为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元素协同的钠铜镍铁锰钛基层状氧化物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多元素协同的钠铜镍铁锰钛基层状氧化物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由于资源日渐枯竭,再加上其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问题日益严峻,其应用逐渐受到多方面限制,因此可持续清洁能源的开发一直是各国关注的方向。但是将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转换成电能的过程中,这些可再生能源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并具有明显的时间不连续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等特点,这导致它们提供的电力可控性和稳定性较差,不能直接输入电网使用。因此,只有配套高性能的大规模储能系统,以此解决发电与用电的时差矛盾、调节电能品质,才能确保电力系统可靠供电。当前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大规模储能技术需求较为迫切,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
[0003]目前已有的储能方式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物理储能中抽水蓄能是目前使用最多,储能量最大的,但是抽水蓄能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且建设工期较长,其它物理储能如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都还未成规模。电化学储能是指通过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来储存或释放电量,它以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循环寿命长、建设周期短、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0004]现今阶段,电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高温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这几大类。钠硫电池Na

S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00℃,金属钠和单质硫处于熔融状态,如果高温下材料破损容易在电池模块中引起火灾,因此安全问题很大,未能大规模应用。液流电池能量密度较低、体积较大。铅酸电池相对于Ni

Cd电池无记忆效应、成本低,目前一直占储能市场的绝大部分比例,应用广泛。但是其缺点也比较明显,例如铅对环境污染大、电池能量密度低、质量重、体积较大,维护费用也会增加。由于储能系统需要具有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寿命长和安全性能高等特点,在众多的电化学储能材料中,锂离子二次电池和钠离子二次电池成为储能技术中比较重要的技术。
[0005]目前作为电化学储能的锂离子电池以高能量密度、高循环稳定性、长循环寿命、体积小重量轻及无污染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商业化以来,锂离子电池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在全球的大规模推广导致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飙升,200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销售额已达到70亿美元。锂在地壳中的丰度较低(占0.065%),且地域分布不均匀(70%锂资源在南美洲)。日益增长的动力电池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大规模储能市场使得世界各国对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将导致碳酸锂的价格持续上涨,难以满足大规模储能对成本的要求。于是,科学家们重新将目光聚焦在钠离子电池上。钠与锂位于同一主族,性质与锂类似,在地壳中的丰度比锂丰富得多,约为2.32%,为制备钠离子电池提供了充足的储备源,从成本角度考虑,钠离子电池在
大规模储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并且,除了钠离子价格低外,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集流体均可以使用铝箔,而锂离子电池负极只能用铜,显然铜比铝贵的多,因此原材料成本低廉且容易获得,这些优势使得钠离子电池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0006]但目前钠离子电池还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商业化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现在研究者对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层状结构的氧化物正极材料Na
x
MO2(M代表3d过渡金属元素,可包含一种或者多种元素,如Ti、V、Cr、Fe、Mn、Co、Ni、Cu、Nb、Ru、Mo、Zn等)。电池的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有变化,即电子有转移和偏移。失电子的半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材料的化合价升高;得电子的半反应是还原反应,正极材料中化合价降低。而以上介绍的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中均具有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渡金属材料,且材料初始状态的可变价过渡金属处于较低的价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元素协同的钠铜镍铁锰钛基层状氧化物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层状氧化物材料制备简单,所含有的元素钠、铜、镍、铁、锰和钛都是无毒安全的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高,因此制造成本低廉。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层状氧化物材料的钠离子二次电池在半电池测试中发现,该材料不但具有较高的质量比容量和比能量,且循环寿命以及倍率性能较好,具有很大实用价值,可以用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智能电网调峰、分布电站、后备电源或通信基站的大规模储能设备。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元素协调作用的钠铜镍铁锰钛基层状氧化物材料,所述材料的化学通式为:Na
a
[Cu
b
Ni
c
Fe
d
Mn
e
Ti
f
]O
2+β

[0009]通式中a,b,c,d,e,f,β分别为对应元素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b+c+d+e+f=1,且a+2b+2c+3d+4e+4f=2
×
(2+β);其中0.67≤a≤1;0<b≤0.26;0<c≤0.24;0<d≤0.2;0.25<e≤0.5;0<f≤0.19;

0.02≤β≤0.02;
[0010]所述层状氧化物材料的空间群为P63/mmc或P63/mcm或对应结构为P2相或O3相;
[0011]所述层状氧化物材料用于钠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多种过渡金属离子协同作用,镍离子的变价用以提供主要容量;铜离子的存在用以提升材料的空气稳定性,提供一部分容量,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相变;铁离子用以提供一部分容量,同时起到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相变的作用;锰离子和钛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不变价,起到结构骨架的作用,并且钛离子的存在用以消除钠层中钠离子与空位的有序排布,平滑充放电曲线,提升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所述层状氧化物材料中的多种过渡金属无序排布,导致电荷无序分布,三种变价金属的轨道有重合,在充放电过程中,过渡金属的变价是连续的,起到平滑曲线、抑制相变、提高材料循环稳定性的作用。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层状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固相法,包括:
[0013]将所需钠的化学计量100wt%~108wt%的碳酸钠和所需化学计量的氧化铁和/或四氧化三铁、氧化镍、氧化铜、二氧化锰、二氧化钛按比例混合成前驱体;
[0014]采用球磨的方法将所述前驱体均匀混合得到前驱体粉末;
[0015]将所述前驱体粉末置于管式炉内,在600℃~1000℃的氧气气氛中热处理2~24小
时;
[0016]将热处理后的前驱体粉末进行研磨,得到所述层状氧化物材料。
[001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层状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喷雾干燥法,包括:...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元素协同的钠铜镍铁锰钛基层状氧化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氧化物材料的化学通式为:Na
a
[Cu
b
Ni
c
Fe
d
Mn
e
Ti
f
]O
2+β
;通式中a,b,c,d,e,f,β分别为对应元素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b+c+d+e+f=1,且a+2b+2c+3d+4e+4f=2
×
(2+β);其中0.67≤a≤1;0<b≤0.26;0<c≤0.24;0<d≤0.2;0.25<e≤0.5;0<f≤0.19;

0.02≤β≤0.02;所述层状氧化物材料的空间群为P63/mmc或P63/mcm或对应结构为P2相或O3相;所述层状氧化物材料用于钠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其中多种过渡金属离子协同作用,镍离子的变价用以提供主要容量;铜离子的存在用以提升材料的空气稳定性,提供一部分容量,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的相变;铁离子用以提供一部分容量,同时起到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相变的作用;锰离子和钛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不变价,起到结构骨架的作用,并且钛离子的存在用以钠层中钠离子与空位的有序排布,平滑充放电曲线,提升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所述层状氧化物材料中的多种过渡金属无序排布,导致电荷无序分布,三种变价金属的轨道有重合,在充放电过程中,过渡金属的变价是连续的,起到平滑曲线、抑制相变、提高材料循环稳定性的作用。2.一种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固相法,包括:将所需钠的化学计量100wt%~108wt%的碳酸钠和所需化学计量的氧化铁和/或四氧化三铁、氧化镍、氧化铜、二氧化锰、二氧化钛按比例混合成前驱体;采用球磨的方法将所述前驱体均匀混合得到前驱体粉末;将所述前驱体粉末置于管式炉内,在600℃~1000℃的氧气气氛中热处理2~24小时;将热处理后的前驱体粉末进行研磨,得到所述层状氧化物材料。3.一种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状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喷雾干燥法,包括:将所需钠的化学计量100wt%~108wt%的碳酸钠和所需化学计量的氧化铁和/或四氧化三铁、氧化镍、氧化铜、二氧化锰、二氧化钛按比例混合成前驱体;将所述前驱体加乙醇或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胜胡紫霖牛耀申容晓晖陈立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