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废气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CO2捕集工艺目前工业应用成熟的为化学吸收法,以有机醇胺吸收剂为主,将二氧化碳在吸收塔内被溶剂吸收,在再生塔内受热解吸,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分离,GB/T 51316
‑
2018《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工程设计标准》针对进入吸收塔的烟气指标进行了规定:烟气温度不宜高于45℃,粉尘含量不宜大于5mg/Nm3,SO2含量不宜大于10mg/Nm3,NOx含量不宜大于50mg/Nm3。
[0003]在相关技术中,在对CO2捕集的烟气进行处理时,由于烟气成分复杂,包括容易将装置堵塞的颗粒物质以及SO2和NOX等成分,一般往往采用过滤净化的方式对颗粒物质进行过滤以及SO2和NOX等成分进行反应,工作时容易发生堵塞且产生结晶盐,导致处理效果下降,容易导致处理后的烟气不达标,颗粒物堵塞系统,SO2和NOX等成分易与醇胺吸收剂发生反应,生成难以再生的热稳定性盐,影响后续CO2的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筒主体(1),所述处理筒主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1),排污口(13)和排气口(12),所述处理筒主体(1)内沿重力方向分布且依次连通的除尘冷却段(2)、反应段(3)和保护段(4),所述进气口(11)开设在所述除尘冷却段(2)上,所述排污口(13)开设在所述除尘冷却段(2)底部,所述排气口(12)开设在所述保护段(4)上:所述除尘冷却段(2)包括第一喷液管(21)和沉降管(22),所述沉降管(22)设置在所述处理筒主体(1)底部,所述排污口(13)设置在所述沉降管(22)底部,所述第一喷液管(21)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顶部一侧,所述第一喷液管(21)的出液方向朝向所述沉降管(22);所述反应段(3)包括第一填料段(32)和第二喷液管(31),所述第一填料段(32)设置在所述处理筒主体(1)位于进气口(11)内壁上,所述第二喷液管(31)设置在所述第一填料段(32)顶部,所述第二喷液管(31)的出液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填料段(32);和所述保护段(4)包括第二填料段(42)、第一除沫分离器(43)和第三喷液管(41),所述第一除沫分离器(43)设置在所述第二喷液管(31)顶侧,所述第二填料段(42)设置在所述第一除沫分离器(43)与所述排气口(12)之间,所述第三喷液管(41)设置在所述第二填料段(42)顶部,所述第三喷液管(41)的出液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填料段(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冷却段(2)还包括:锥形导流板(23),所述沉降管(22)开设有沉降口和与所述沉降口连通的沉降腔,所述沉降口穿过所述处理筒主体(1)伸入至所述处理筒主体(1)内,所述沉降管(22)的外壁与所述处理筒主体(1)的内壁具有间隙以形成容纳腔(24),所述处理筒主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24)连通的第一出液孔(241),所述锥形导流板(23)设置在所述第一喷液管(21)下方,且所述锥形导流板(23)的底端伸入所述沉降管(2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循环泵管路(5),所述循环泵管路(5)上设置有泵体(54),所述循环泵管路(5)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孔(241)连接,出液端端分别与与第一喷液管(21)和第二喷液管(31)连通;所述循环泵管路(5)上设置有补充管路(51)和排液管路(52),所述补充管路(51)与外部供液源连接用于补充洗涤液,所述排液管路(52)与外部连通用于排出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莺,林贤莉,解政鼎,马明燕,孙长庚,刘建国,郝慎利,张伯熹,唐硕,孙淑兰,林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