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324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套有测试柱,所述测试柱的下端连接有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上端连接有承托件,所述承托件通过承载板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开口通过软管18连接有水泵;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14连接有数据处理器、无线信号收发器、监控摄像头。通过检测终端远程监测实验过程,监控摄像头和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可以实时向检测终端传输实验数据,无需一直停留在检测点,方便检测实验的进行,不需要检测人员一直在现场操作。不需要检测人员一直在现场操作。不需要检测人员一直在现场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静载试验
,尤其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静载试验是运用在工程上对岩土工程地基承载力检测的一项技术。在确定极限承载力方面,它是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作为判定某种动载检验方法是否成熟,均以静载试验成果的对比误差大小为依据。因此,每种地基基础设计处理规范都把单桩静载试验列入首要位置。
[0003]目前静载检测设备需要专业的检测人员一直在现场操作,不仅导致岩土工程静载实验受人员限制,且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耗时长,导致岩土工程静载实验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可以实时向检测终端传输实验数据,无需一直停留在检测点,方便检测实验的进行。。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套有测试柱,所述测试柱的下端连接有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上端连接有承托件,所述承托件通过承载板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开口通过软管18连接有水泵;
[0007]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14连接有数据处理器、无线信号收发器、监控摄像头。
[0008]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电源和监控摄像头安装在框架的内部,所述框架的下端四角均安装监控摄像头,所述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直对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的底部。
[0009]所述框架的外侧面均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外侧面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内套有螺纹插销,所述螺纹插销的上端链接有转动把手。
[0010]所述框架上还铰链链接有拉杆。
[0011]所述水箱上设置有水位刻度。
[0012]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确定岩土工程静载实验检测点,将检测装置移动至检测点,并通对检测装置在检测点的定位固定;
[0014]S2、通过水泵向水箱中泵入水流,从而通过测试柱不断向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施加压力,且压力最终作用于检测点;
[0015]S3、在步骤S2中,同步启动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测监测点岩土,岩土是否发生凹陷碎裂等状况发生;
[0016]S4、将监控摄像头与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的数据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传输至数据
处理器内,数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处理,然后对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岩土工程静载定位检测数据,最后在传输至云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备份保存。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检测终端远程监测实验过程,监控摄像头和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可以实时向检测终端传输实验数据,无需一直停留在检测点,方便检测实验的进行,不需要检测人员一直在现场操作。
[0019]2.水泵通过软管向水箱内泵入水流,可以逐步提高岩土的承载压力,可以得到岩土地基精确的承载数据,且测试柱贯穿框架上的通孔,所以框架只起到放置测试柱倾倒的作用,不会分担其受到的压力,所以不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所示:1、框架;2、通孔;3、测试柱;4、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5、承托件;6、承载板;7、水箱;8、安装座;9、螺纹套筒;10、螺纹插销;11、转动把手;12、数据处理器;13、无线信号收发器;14、电源;15、监控摄像头;17、水泵;18、软管;19、水位刻度;20、万向轮;21、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至2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通孔2,所述通孔2内套有测试柱3,所述测试柱3的下端连接有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4,上端连接有承托件5,所述承托件5通过承载板6安装有水箱7,所述水箱7的上端开口通过软管18连接有水泵17;
[0025]所述框架1上还设置有电源14,所述电源14连接有数据处理器12、无线信号收发器13、监控摄像头15。
[0026]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13、电源14和监控摄像头15安装在框架1的内部,所述框架1的下端四角均安装监控摄像头15,所述监控摄像头15的镜头直对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4的底部。
[0027]所述框架1的外侧面均连接有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0,外侧面连接有螺纹套筒9,所述螺纹套筒9内套有螺纹插销10,所述螺纹插销10的上端链接有转动把手11。
[0028]所述框架1上还铰链链接有拉杆21。
[0029]所述水箱7上设置有水位刻度19。
[0030]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确定岩土工程静载实验检测点,将检测装置移动至检测点,并通对检测装置在检测点的定位固定;
[0032]S2、通过水泵17向水箱7中泵入水流,从而通过测试柱3不断向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4施加压力,且压力最终作用于检测点;
[0033]S3、在步骤S2中,同步启动监控摄像头15,实时监测监测点岩土,岩土是否发生凹
陷碎裂等状况发生;
[0034]S4、将监控摄像头15与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4的数据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13传输至数据处理器12内,数据处理器12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处理,然后对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岩土工程静载定位检测数据,最后在传输至云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备份保存。
[0035]所述螺纹套筒9呈四十五度倾斜设置。
[0036]通过转动螺纹插销10,使其在螺纹套筒9内部下降,并插入岩土工程地基中,防止因外部因素造成检测时设备移动,保证岩土工程静载检测精度。
[0037]所述测试柱3的顶端与承托件5之间为可拆卸式螺纹连接,使得测试柱3与可以从框架1上拆卸下来,放入水箱7中方便运输和收纳。
[0038]通过万向轮20和拉杆21,方便在野外搬运该检测设备。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通孔(2),所述通孔(2)内套有测试柱(3),所述测试柱(3)的下端连接有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4),上端连接有承托件(5),所述承托件(5)通过承载板(6)安装有水箱(7),所述水箱(7)的上端开口通过软管(18)连接有水泵(17);所述框架(1)上还设置有电源(14),所述电源(14)连接有数据处理器(12)、无线信号收发器(13)、监控摄像头(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13)、电源(14)和监控摄像头(15)安装在框架(1)的内部,所述框架(1)的下端四角均安装监控摄像头(15),所述监控摄像头(15)的镜头直对静载检测传感器探头(4)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静载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外侧面均连接有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0),外侧面连接有螺纹套筒(9),所述螺纹套筒(9)内套有螺纹插销(10),所述螺纹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海陈柏全杨勇灵李志波赵志强曾勇生李文斌何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