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的膜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包括进气器,所述的进气器包括进气管主体以及设置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上的多个排气孔;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上与排气孔相对的方向上设置有豁口,所述的豁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一体成型的延伸端;所述的延伸端由两条相对设置的竖板组成;本申请通过在进气管本体上设置半开放的延伸端,尤其适合在含有活性污泥或者比水粘度系数大的流体中,在保持气体压力的情况下,约束气体在进气器里不会溢出,同时半开放式的结构不会为活性污泥等提供可停留的着力点,不会造成进气器淤积堵塞,从而保障脉冲曝气器的正常运转。运转。运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的膜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艺应用技术中,超滤膜产品及应用技术是一种领先的、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它最大效率地发挥中空纤维膜膜丝的表面微孔对水体其他物质截留的过滤净化作用。中空纤维膜过滤后的水体具有优质出水水质,投影面积小等优点。为了保障超滤膜组件长时间的正常运转,超滤膜组件使用中应进行周期性的曝气,利用气流对水体的推动作用,使膜丝表面附着的污染物质随气流上升而离开膜丝表面,散布在水体中。
[0003]脉冲曝气提供的更高强度的气流对水体的推动,又会带动水体上升,将散布在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带至膜池上部。但脉冲曝气受限于气体离开气腔的孔道尺寸,进气量较常规连续曝气大幅减小。
[0004]为确保脉冲曝气能正常运转,需要合理的对脉冲曝气气腔的布气进行合理规划,使各个脉冲曝气气腔的进气均匀,超滤膜组件的曝气效果得到保障。
[0005]当前的脉冲曝气的布气方式仍然采用原有的连续曝气时所使用的的布气或者进气方式,即在每支密封的长直圆管或方管上,制造一定间距的尺寸的相同的排气孔,为脉冲曝气提供进/布气。由于常规连续曝气(下称常规曝气)时,超滤膜组件所使用的气量大,压力高,常规进气/布气管路可以正常均匀提供给每支超滤膜组件。
[0006]但脉冲曝气由于其工作方式,其进气量/布气量大幅度下降,通常可降至原有常规曝气的1/5,小气量、低压力的进气需求,仍采用常规曝气的进气/布气管路,会造成气量分部不均,通常会引发大部分脉冲曝气器不工作或脉冲曝气器连续曝气。
[0007]另一方面,由于所处流体有活性污泥,时间累积会造成长直圆管或方管淤积堵塞。综上弊端会造成膜组件得不到曝气应该达成的效果,导致膜组件膜丝表面污染物质累积,严重时甚至膜丝表面累积的污染物质会堵塞膜丝表面的进水空间,大大影响了脉冲曝气技术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包括进气器,所述的进气器包括进气管主体以及设置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上的多个排气孔;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上与排气孔相对的方向上设置有豁口,所述的豁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一体成型的延伸端;所述的延伸端由两条相对设置的竖板组成。
[0011]两条竖板的顶端与所述的进气管主体的形心形成的夹角为开放角度;所述的开放角度为2π/3
‑
π/4,对应的竖板的长度为18
‑
76mm。
[0012]自起始端至末端相邻排气孔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排气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0013]相邻排气孔之间的间距每增长10mm,对应排气孔的孔径增大0.05
‑
0.1mm,所述的进气管的起始孔径为5mm,相邻进气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0mm。
[0014]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为圆管或者方管。
[0015]所述的进气管主体的投影面积不大于3.14CM2;所述的延伸端的投影面积最小为4.2CM2。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申请通过在进气管本体上设置半开放的延伸端,尤其适合在含有活性污泥或者比水粘度系数大的流体中,在保持气体压力的情况下,约束气体在进气器里不会溢出,同时半开放式的结构不会为活性污泥等提供可停留的着力点,不会造成进气器淤积堵塞,从而保障脉冲曝气器的正常运转。
[0018]作为其中的优选形式,对进气管上的排气孔的间距以及孔径进行设计,使得气体能均匀分布提供给各个脉冲曝气器。
附图说明
[0019]图1
‑
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的纵向剖面图,立体图以及横向剖面图;
[0020]图4
‑
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图1
‑
3示出一种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的形式,包括进气器,所述的进气器包括进气管主体1以及设置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上的多个排气孔6;所述的进气管内体内设置有进气腔体2;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上与排气孔相对的方向上设置有豁口,所述的豁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一体成型的延伸端3;所述的延伸端由两条相对设置的竖板组成。
[0023]两条竖板的顶端与所述的进气管主体的形心形成的夹角7为开放角度;所述的开放角度为2π/3
‑
π/4,对应的竖板的长度为18
‑
76mm。
[0024]自起始端至末端相邻排气孔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排气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0025]相邻排气孔之间的间距每增长10mm,对应排气孔的孔径增大0.05
‑
0.1mm,所述的进气管的起始孔径为5mm,相邻进气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0mm。
[0026]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为圆管或者方管。
[0027]所述的进气管主体的投影面积不大于3.14CM2;所述的延伸端的投影面积最小为4.2CM2。
[0028]所述的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1通过布气管10与进气管9连通(图4示出);
[0029]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将进气管9以及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以下简称进气器)置入流体中,进气管9会整体充满流体,随着有压气体逐步进入到进气管9中,进气管9中的流体液位会下降并逐步进入各进气器1,气体在各进气器1内会挤压进气器1内的流体,使其溢出进气器1,进气器1内的流体液位首先在进气腔体2内偏斜下降,当液位下降至延伸端3的内腔4的下端,不会溢出的位置,并保持相对稳定。有压气体通过排气孔6排出进气管,随
着排气孔距离起始孔(起始孔具体为距离连接的布气管入口最近的排气孔)间距5的增大,排气孔6孔径相应增大,增长趋势以间距5每增长10mm,排气孔6直径相应增大0.05
‑
0.1mm,当气体在进气器1进入时,每遇到一个排气孔6,有一小部分气体通过排气孔6排出,未排出的气体会继续前进,直到下一个排气孔6直至末端。在每个排气孔6排出一定气体后,相对于排出孔6前的气压,排气孔6后的气压会发生微小变化,其变化趋势是降低,气压微小变化后会导致下一个排气孔6的出气量变小,在不能改变进气压力在进气器1内损失的情况下,加大下一个排气孔6的排气直径会增大下一个排气孔6的出气量,一定量的气体在释放后又会继续在进气器1内前进,直至进气器1末端,剩余的气体会继续进入到进气器1内,随着后续剩余气体的增加,进气器1内的液位逐步降低,直至延伸端3的内腔4的下端,保持动态平衡。随着前面排气孔6气体的排出,后续进气管1内气体压力会发生微小降低,此降低压力对后续排气孔6的排气量影响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器,所述的进气器包括进气管主体以及设置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上的多个排气孔;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上与排气孔相对的方向上设置有豁口,所述的豁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的进气管主体一体成型的延伸端;所述的延伸端由两条相对设置的竖板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其特征在于,两条竖板的顶端与所述的进气管主体的形心形成的夹角为开放角度;所述的开放角度为2π/3
‑
π/4,对应的竖板的长度为18
‑
7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脉冲曝气的进气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铎,吕晓龙,吴瑞军,胡长鑫,张震,王世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