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电池包括壳体件以及电芯组件,壳体件包括壳体及盖板组件,壳体具有开口,盖板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开口处,壳体与盖板组件共同形成腔体,盖板组件设置有极柱组件,电芯组件容纳于腔体中,电芯组件具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电连接于极柱组件;其中,盖板组件背向电芯组件的表面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于盖板组件朝向电芯组件的表面形成凹陷,第二极耳容纳于凸出部中并与凹陷的底壁焊接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或者缓解电池因焊接产生的变形,同时有利于提升能量密度。密度。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及电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电池的设计中,采用将壳体与电芯的极耳焊接而使壳体作为电池的一个电极端子输出端的方案。然而,由于焊接时会产生热量,热量容易造成壳体变形、不平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其中,包括壳体件以及电芯组件,所述壳体件包括壳体及盖板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盖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组件共同形成腔体,所述盖板组件设置有极柱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容纳于所述腔体中,所述电芯组件具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于所述极柱组件;其中,所述盖板组件背向所述电芯组件的表面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于所述盖板组件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表面形成凹陷,所述第二极耳容纳于所述凸出部中并与所述凹陷的内壁焊接连接。
[000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出的电池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07]本技术提出的电池包括壳体、盖板组件以及电芯组件,盖板组件设置有极柱组件,电芯组件的第一极耳电连接于极柱组件,盖板组件背向电芯组件的表面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于盖板组件朝向电芯组件的表面形成凹陷,电芯组件的第二极耳容纳于凸出部中。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利用凸出部容纳第二极耳,当第二极耳凸出部焊接连接时,由于凸出部的存在,焊接产生的热量不易造成盖板组件相应位置的变形,也降低了盖板组件和壳体的其余区域变形的风险。再者,凸出部作为电池的一个输出端而与汇流排进行焊接时,凸出部也能够避免或者缓解因焊接汇流排而造成的变形。另外,本技术由于设置了凸出部,无需再设置额外的极柱组件与第二极耳电连接,据此能够节省腔体空间,有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8]本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电池的电池装置。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中,包括本技术提出的所述的电池。
[00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出的电池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本技术提出的电池装置,通过采用本技术提出的电池,能够避免或者缓解电池因焊接产生的变形,同时有利于提升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0013]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0014]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至图4分别是根据其他几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8]100.壳体;
[0019]101.腔体;
[0020]200.盖板组件;
[0021]210.极柱组件;
[0022]220.凸出部;
[0023]221.底壁;
[0024]300.电芯组件;
[0025]310.第一极耳;
[0026]311.连接件;
[0027]320.第二极耳;
[0028]410.第一汇流排;
[0029]420.第二汇流排;
[0030]A.端部;
[0031]B.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33]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
[0034]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技术提出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电池的壳体100和盖板组件200进行了局部剖切,以此显示出电芯组件300等内部结构。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出的电池是以应用于车载电池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技术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池装置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技术提出
的电池的原理的范围内。
[0035]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出的电池包括壳体件以及电芯组件300,该壳体件包括壳体100及盖板组件200。具体而言,该壳体100具有开口,该盖板组件200设置于壳体100的该开口处,即壳体100与盖板组件200共同形成腔体101,且盖板组件200设置有极柱组件210。该电芯组件300容纳于该腔体101中,电芯组件300具有第一极耳310和第二极耳320,该第一极耳310电连接于该极柱组件210。在此基础上,盖板组件200背向电芯组件300的表面(例如图1中示出的上表面或者外表面)设置有凸出部220,该凸出部220于盖板组件200朝向电芯组件300的表面(例如图1中示出的下表面或者内表面)形成凹陷,电芯组件300的第二极耳320容纳于凸出部220中并与该凹陷的内壁(例如但不限于底壁221)焊接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利用凸出部220容纳第二极耳320,当第二极耳320凸出部220焊接连接时,由于凸出部220的存在,焊接产生的热量不易造成盖板组件200相应位置的变形,也降低了盖板组件200和壳体100的其余区域变形的风险。再者,凸出部220作为电池的一个输出端而与汇流排进行焊接时,凸出部220也能够避免或者缓解因焊接汇流排而造成的变形。另外,本技术由于设置了凸出部220,无需再设置额外的极柱组件210与第二极耳320电连接,据此能够节省腔体101空间,有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0036]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提出的电池可以采用正、负极同侧引出的设计,即第一极耳310和第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件以及电芯组件,所述壳体件包括壳体及盖板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盖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组件共同形成腔体,所述盖板组件设置有极柱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容纳于所述腔体中,所述电芯组件具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于所述极柱组件;其中,所述盖板组件背向所述电芯组件的表面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于所述盖板组件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表面形成凹陷,所述第二极耳容纳于所述凸出部中并与所述凹陷的内壁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位于所述电芯组件的同一侧,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个侧面具有所述开口,所述电池包括一个所述盖板组件,所述极柱组件和凸出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背向所述电芯组件的端部与所述凸出部背向所述电芯组件的端部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电芯组件的相反两侧,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相反两个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彬伟,孙倩倩,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