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09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属于临建设施基础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桩、法兰、限位件和基础梁;固定桩埋设在地下;法兰固设在固定桩顶面;基础梁与法兰固连;限位件包括套筒、环板、连杆和固定螺栓;套筒套设在固定桩顶部;环板围绕套筒表面水平设置,其底面与地面接触;连杆插设在套筒和固定桩内;固定螺栓埋设在地下,并与环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钢制螺旋桩与H型钢紧密连接,共同承担临建的结构重力,各构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安装拆卸,能够在项目施工完成后将螺旋桩拔出后再循坏利用;通过设置限位件,保证固定桩露出地面的高度相同,避免反复测量;环板与地面接触,避免固定桩出现下沉现象,保证基础梁的水平设置。水平设置。水平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临建设施基础
,特别涉及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临建板房基础大部分使用混凝土桩基础,传统混凝土桩浇筑完成后需要足够的养护时间,一般需要28天,施工工期较长;泥浆护壁需要泥浆池,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需要较大的工作面,并且大面积的土方石开挖不仅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而且会对生态平衡及水土保持造成一定的影响;使用混凝土基础,需要较大的淡水使用量,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施工完成后,临建拆除之后会对土地复耕造成一定的影响。
[0003]螺旋桩基础主要用于光伏电站项目中作为抗拔基础使用,在抗压固定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于是部分施工现场将螺旋桩作为临建板房基础,螺旋桩的应用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混凝土桩基础的不足,如无需场地屏障,无需土方开挖,安装速度快,无需养护,能够快速的完成一根螺旋桩基础的定位、安装,施工工期极大缩短;无泥浆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对于后期临建拆除后土地复耕造成的影响较小。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螺旋桩基础仍存在以下问题:螺旋桩在土质松软区域可能发生下沉现象,且打桩过程中,要保持螺旋桩露出地面的高度一致需要反复多次测量定位,影响施工进度,致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螺旋桩可能发生下沉现象、打桩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测量定位,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包括固定桩、法兰、限位件和基础梁;所述固定桩埋设在地下;所述法兰固设在固定桩顶面;所述基础梁与法兰固连;所述限位件包括套筒、环板、连杆和固定螺栓;所述套筒套设在固定桩顶部;所述环板围绕套筒表面水平设置,其底面与地面接触;所述连杆横向插设在套筒和固定桩内;所述固定螺栓埋设在地下,并与环板连接。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相邻的两个基础梁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环板位置以下的套筒埋设在地下,所述环板位置以上的套筒露出地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桩为钢制螺旋桩,且间隔设置,包括中心钢轴和螺旋叶片。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梁为H型钢,包括下翼板、腹板和上翼板,所述下翼板通过螺栓与法兰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分别设置在基础梁的内侧和
外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截面为L型,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侧板,两侧板分别与两基础梁的腹板螺栓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桩与法兰焊接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桩的点位在空间上呈矩形分布;所述基础梁整体围合形成矩形基础。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桩对应限位件的部分不设置螺旋叶片,所述套筒的内径与中心钢轴外径相适应。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通过钢制螺旋桩与H型钢紧密连接,共同承担临建的结构重力,各构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安装拆卸,能够在项目施工完成后将螺旋桩拔出后再循坏利用,降低材料成本,符合绿色建筑理念。
[0016]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通过设置限位件,对固定桩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固定桩露出地面的高度相同,避免反复测量,提高施工效率,且以环板与地面接触,避免个别固定桩出现下沉现象,进而保证了基础梁的水平设置。
[0017]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施工所需空间小,对施工现场要求不高,可以减少因施工造成的场地占用周期,安装无噪音,无需保护和排水设备,可以减少因施工造成的噪音和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固定桩与基础梁的连接布设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固定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固定桩、2

法兰、3

限位件、4

基础梁、5

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包括固定桩1、法兰2、限位件3、基础梁4和连接件5;固定桩1埋设在地下;法兰2固设在固定桩1顶面上;限位件3套设在固定桩1上,并与地面接触,用于限制固定桩1的垂直,避免施工完成后,固定桩1下沉;基础梁4通过法兰2与固定桩1固连;连接件5设置在基础梁4的连接位置,用于基础梁4之间的连接。
[0022]如图2所示,固定桩1为钢制螺旋桩,由中心钢轴和螺旋叶片连接组成,优选的,螺旋桩的点位在空间上呈矩形分布,即相邻螺旋状之间的连线共同围合成矩形,螺旋桩设置
在矩形的四个顶点上。
[0023]螺旋桩的中心钢轴外径400mm,壁厚6mm;螺旋叶片间距为120mm,叶片外伸宽度为20mm,叶片厚度为6mm。螺旋叶片的叶片间距与叶片直径的变化是影响钢桩极限抗拔和抗压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螺旋叶片间距与叶片直径的比值为3。根据试验研究,叶片间距比 S/D=3

4 时桩的极限承载力达到最优,对光伏基础常用的小型螺旋钢桩,建议采用 S/D=3 的叶片间距,双叶片桩的抗拔和抗压承载力随叶片直径(叶片直径平方)增大而增加,并呈近似的线性关系,从承载力的角度双叶片桩优于连续叶片桩,且具有一定的施工优势。螺旋桩单桩承载力的抗压设计值≤10KN,抗拉设计值≤20KN即满足设计要求。螺旋桩相关规定:螺旋桩的钢管壁厚不应小于4mm,叶片外伸宽度(直径)大于后者等于20mm时,叶片厚度应大于5mm,叶片宽度小于20mm时,叶片厚度不应小于2mm,且宽度与厚度之比不应大于30。
[0024]法兰2与固定桩1一一对应设置,其上间隔设置螺栓孔,固定桩1的中心钢轴顶端与法兰2焊接连接。
[0025]如图3、4所示,限位件3包括套筒、环板、连杆和固定螺栓;套筒套设在固定桩1顶部,固定桩1对应限位件3的部分不设置螺旋叶片,套筒的内径与中心钢轴外径相适应;环板围绕套筒表面水平设置,其底面与地面接触,环板位置以下的套筒埋设在地下,环板位置以上的套筒露出地表面;连杆沿水平方向插设在套筒内,其两端从套筒伸出,固定桩1对应连杆位置设置通孔,连杆插设在固定桩1的通孔内,实现固定桩1与限位件3的连接;环板上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桩(1)、法兰(2)、限位件(3)和基础梁(4);所述固定桩(1)埋设在地下;所述法兰(2)固设在固定桩(1)顶面;所述基础梁(4)与法兰(2)固连;所述限位件(3)包括套筒、环板、连杆和固定螺栓;所述套筒套设在固定桩(1)顶部;所述环板围绕套筒表面水平设置,其底面与地面接触;所述连杆横向插设在套筒和固定桩内;所述固定螺栓埋设在地下,并与环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与相邻的两个基础梁(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板位置以下的套筒埋设在地下,所述环板位置以上的套筒露出地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建设施基础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1)为钢制螺旋桩,且间隔设置,包括中心钢轴和螺旋叶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帅赵帅普陈臻泽黄超金尚武阳涛王嘉乐时亮何佳庆江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