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正文

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307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真空玻璃真空封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所述真空玻璃由上玻璃和下玻璃真空封接而成,包括S1真空清洁阶段,对上玻璃和下玻璃进行真空清洁;S2真空封接阶段,将完成清洁的上玻璃和下玻璃真空封接形成真空玻璃;S3真空缓冲阶段,对真空玻璃进行真空缓冲;所述真空清洁阶段、真空封接阶段及真空缓冲阶段在连通的真空腔内进行。本方案通过在连通的真空腔内连续进行真空清洁、真空封接和真空缓冲,不仅能在封接过程中为真空玻璃内部形成稳定的真空环境,还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申请人实验发现,本方案真空玻璃的真空封接只需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玻璃真空封接
,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真空玻璃是一种透明、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它综合了镀膜玻璃、中空玻璃的技术优势,在保温隔热、防结露、隔声、抗风压等方面性能优越,形成了超级节能玻璃,在多个领域均应用广泛,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真空玻璃在制作过程中,关键技术在于如何将两块平板玻璃封接形成具有稳定真空度的真空玻璃。
[0003]现有技术采用如下步骤制备真空玻璃:准备两片平板玻璃(上玻璃和下玻璃),其中上玻璃的下表面四周镀有金属化层,上玻璃一角开有抽气口;下玻璃的上表面镀有与上玻璃上相同尺寸的金属化层,下玻璃的金属化层表面覆盖有焊料带,同时下玻璃上表面的非金属化层区域布置有若干支撑物。再通过将贴合的两片玻璃间的焊料带融化,并经抽气口将上玻璃和下玻璃间贴合形成的空腔中的空气排除,封堵抽气口即得到具有一定真空度的真空玻璃。
[0004]目前形成具有稳定真空度的真空玻璃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抽气技术:1、两片平板玻璃封接完成后再经抽气口抽气或在抽气口处放置吸气剂,将两块平板玻璃间空隙形成近似真空的环境;2、将完成封接的玻璃放置于真空环境中,使内部的气体经抽气口缓慢的排出,最后对抽气口进行封堵即可形成具有一定真空度的真空玻璃。然而技术仍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两种形成内部真空环境的方式(如抽气/排气)的过程耗时均较长,往往需要几个小时,从而导致真空玻璃的生产效率低下;(2)现有技术在真空玻璃内形成真空环境的方法均需依赖抽气口,然而在玻璃上开口将破坏玻璃结构导致玻璃缺陷增加,从而使真空玻璃易出现破碎的现象;(3)现有真空玻璃的抽气口处易出现封堵不完全或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封堵效果变差而破坏真空玻璃的内部真空环境,从而降低真空玻璃的真空稳定性,进而缩短真空玻璃的使用寿命;(4)现有技术的真空玻璃封接无法形成连续自动化的生产线。
[0005]因此,研发一种无需抽气口、生产流程简单且能够连续生产的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不仅能够弥补现有真空玻璃生产方法的不足,还能有效提升真空玻璃生产效率,对真空玻璃后续生产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以解决现有真空玻璃抽气时间耗时较长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所述真空玻璃由上玻璃和下玻璃真空封接而成,包括S1真空清洁阶段,对上玻璃和下玻璃进行真空清洁;S2真空封接阶段,将完成清洁的上玻璃和下玻璃真空封接形成真空玻璃;S3真空缓冲阶段,对真空玻璃进行真空缓冲;所述真空清洁阶段、真空封接阶段及真空缓冲
阶段在连通的真空腔内进行。
[0008]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0009]1、相比于现有技术开设抽气口对封接后的真空玻璃进行抽气/排气导致真空玻璃生产效率低下而言,本方案通过在连通的真空腔内连续进行真空清洁、真空封接和真空缓冲,不仅能在封接过程中为真空玻璃内部形成稳定的真空环境,还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申请人实验发现,本方案真空玻璃的真空封接只需3

15min,其显著低于现有技术中排气所需的几个小时,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0010]2、本方案通过设置不同真空阶段(如真空清洁阶段、真空封接阶段和真空缓冲阶段),实现真空玻璃的连续生产,尤其是位于真空封接阶段后真空缓冲阶段,一方面,其能为完成封接的真空玻璃提供缓冲的真空环境,从而避免完成封接的真空玻璃因直接进入非真空环境时表面压力差过大导致真空玻璃破碎,从而降低真空玻璃得率;另一方面,缓冲真空阶段的真空环境还能辅助维持封接真空阶段的真空度,当将完成封接的真空玻璃传送离开真空封接阶段时易导致真空封接阶段的真空度被短暂降低,真空缓冲阶段与真空封接阶段的真空腔连通,便于被短暂降低真空度的真空封接阶段能快速恢复形成真空封接所需真空度,从而有效提升真空封接效率。
[0011]3、本方案制备真空玻璃的上玻璃和下玻璃中均无需开设抽气孔,不仅能有效避免因抽气孔导致的真空玻璃碎裂,还能避免因抽气孔封堵不完全或在使用过程中抽气孔漏气导致的真空玻璃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发生,显著提升真空玻璃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0012]4、本方案上玻璃和下玻璃在生产完成后常以纸或泡沫隔开运输,因此易在玻璃表面粘上灰尘、纸屑或其他颗粒碎屑;或上玻璃和下玻璃在生产传送进入真空清洁阶段前易在玻璃表面粘结杂质、粉尘等颗粒。本方案通过在真空封接阶段前增设真空清洁阶段,能有效去除上玻璃和下玻璃表面灰尘、纸屑、杂质或粉尘等,从而避免此类物质封接在真空玻璃内部而影响真空玻璃的稳定真空度,从而有效提升真空玻璃的生产质量及延长真空玻璃保质期。
[0013]优选的,所述清洁真空阶段的真空度为0.01

0.1Pa;所述真空封接时封接真空阶段的真空度为0.001

0.009Pa;所述缓冲真空阶段的真空度为0.01

0.1Pa。
[0014]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将位于封接真空腔的清洁真空腔和缓冲真空腔抽成真空度一致的真空环境,有效简化真空腔的控制流程;同时以相同真空度处理真空玻璃的清洁和冷却,有效避免真空玻璃表面压力变化太大导致玻璃破裂。申请人实验发现,采用本方案中真空封接阶段的真空度生产所得真空玻璃符合真空玻璃的国家标准GB/T 38586

2020中一等品的标准(标准中一等品的传热系数U值为0.5

1.2W/(m2·
K),本方案所得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U值为0.5

0.7W/(m2·
K))。
[0015]优选的,在真空清洁阶段前还包括上料阶段和预热阶段。
[0016]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在清洁前对上玻璃和下玻璃进行预热,有效避免玻璃在封接过程中因升温过快导致玻璃温差大而导致玻璃碎裂;本方案通过增设预热阶段,可有效缩短封接时加热时间,从而提升封接效率。
[0017]优选的,所述真空封接前还包括对上玻璃和下玻璃进行对位和贴合,所述贴合在真空封接阶段完成。
[0018]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在真空封接前完成上玻璃和下玻璃的对位和贴合,便于实
现真空玻璃前的准备工作;且在真空封接阶段完成贴合,使得上玻璃和下玻璃能在封接之前单独进行清洁工作,成分清洁玻璃表面物质,从而提升真空玻璃封接质量。
[0019]优选的,所述对位在上料阶段完成。
[0020]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在上料阶段即完成上玻璃和下玻璃的对位,便于后续通过同步传送上玻璃和下玻璃即可实现对两者的同步处理,从而提升真空玻璃的生产效率。
[0021]优选的,所述预热阶段中的预热温度为100

200℃,预热时间为2

5min。
[0022]有益效果:本方案上玻璃和下玻璃在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所述真空玻璃由上玻璃和下玻璃真空封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S1真空清洁阶段,对上玻璃和下玻璃进行真空清洁;S2真空封接阶段,将完成清洁的上玻璃和下玻璃真空封接形成真空玻璃;S3真空缓冲阶段,对真空玻璃进行真空缓冲;所述真空清洁阶段、真空封接阶段及真空缓冲阶段在连通的真空腔内进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真空阶段的真空度为0.01

0.1Pa;所述真空封接时封接真空阶段的真空度为0.001

0.009Pa;所述缓冲真空阶段的真空度为0.01

0.1P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真空清洁阶段前还包括上料阶段和预热阶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封接前还包括对上玻璃和下玻璃进行对位和贴合,所述贴合在真空封接阶段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在上料阶段完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邦辉彭文钢姜宏颜玉洪林孙云王国焦陈政于满仓
申请(专利权)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