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育苗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95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用途育苗容器,包括育苗桶,育苗桶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保湿层、基质层和保水层,基质层与保水层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育苗桶顶部设置有自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保水效果好,可直接用于芽苗移栽、扦插育苗以及不同规格的苗木培养。培养。培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育苗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苗木培育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用途育苗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全球温室效应大背景下,区域性季节性高温干旱已成常态,为提高苗木培育及栽培的成活率,容器育苗已成为当前林业及农业的首选模式。容器育苗具有育苗周期短、移栽便利、育苗地可根据需要随时变更、造林时间受季节性影响较小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植物培育领域,是节约化设施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目前,常用的育苗容器大多是简单的一个杯器,保水性差,用途相对比较单一,故亟需一种结构简单,保水保湿效果好,可直接用于芽苗移栽、扦插育苗以及不同规格苗木培育的育苗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育苗容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用途育苗容器,包括育苗桶,所述育苗桶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保湿层、基质层和保水层,所述基质层与所述保水层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育苗桶顶部设置有自封口。
[0006]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3

5个,所述通孔直径为0.4

0.6cm。
[0007]优选的,所述保湿层的高度为20cm,所述保湿层为透明薄膜。
[0008]优选的,所述保水层、基质层、隔板均为与所述育苗桶相适配的黑色PVC板。
[0009]优选的,所述保水层内放入的缓释肥N:P2O5:K2O:B的配比为20:8:12:4
[0010]优选的,所述保水层高度为所述基质层高度的1/10。
[0011]优选的,所述育苗桶的主体为带密封底的桶状。
[0012]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用途育苗容器,通过将育苗桶分为保水层、基质层、保湿层,能够使保水保湿的效果更好,且可以直接用于芽苗移栽、扦插育苗以及不同的规格的苗木培育,也为庭院扦插育苗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为本技术育苗桶整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隔板俯视示意图;
[0016]其中,1、育苗桶;2、保湿层;3、基质层;4、隔板;5、保水层;6、通孔;7、自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参照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用途育苗容器,包括育苗桶1,所述育苗桶1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保湿层2、基质层3和保水层5,所述基质层3与所述保水层5之间设置有隔板4,所述隔板4上开设有若干通孔6,所述育苗桶1顶部设置有自封口7;通过将育苗桶1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保湿层2、基质层3、以及保水层5,其中基质层3可以根据实际育苗需要选择相应的深度,保湿层2一般用于芽苗移栽或者是扦插育苗。
[0020]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通孔6的数量为3

5个,所述通孔6直径为0.4

0.6cm;通过在隔板4上设置3

5个的通孔6,通孔6的直径为0.5cm,且可以根据基质层3口径大小对通孔6的大小和数量进行改变。
[0021]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保水层5用于放置保水混合物,所述保水混合物为5

15g缓释肥和颗粒状的保水混合物。
[0022]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保湿层2的高度为20cm,所述保湿层2为透明薄膜。
[0023]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保水层5、基质层3、隔板4均为与所述育苗桶1相适配的黑色PVC板;通过将保水层5、基质层3以及隔板4均使用黑色PVC板,由于PVC板具有优异的耐酸、耐碱、耐腐蚀性的特点,使缓释肥与颗粒状的保水混合物不会对保水层5、基质层3以及隔板4造成损坏,且PVC板的材质轻便,易于人工的搬运和装卸,节省了人工。
[0024]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保水层5内放入的缓释肥N:P2O5:K2O:B的配比为20:8:12:4。通过将缓释肥进行合理的配备比,能够减少肥料养分的流失,也避免了所培育的幼苗因过量施肥而引起损害,同时,减少了施肥次数,节省了劳动力和人工费用。
[0025]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保水层5高度为所述基质层3高度的1/10。
[0026]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育苗桶1的主体为带密封底的桶状;使育苗桶1底部的保水层5的水分不易流失。
[0027]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确定自封口7是否处于封闭状态,再将不同规格的苗木通过芽苗移栽和扦插育苗等方式放入保湿层2进行培育,同时,培育桶底部的保水层5通过通孔6给基质层3和保湿层2提供水分,然后,封闭自封口7,对苗木进行培育。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
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桶(1),所述育苗桶(1)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保湿层(2)、基质层(3)和保水层(5),所述基质层(3)与所述保水层(5)之间设置有隔板(4),所述隔板(4)上开设有若干通孔(6),所述育苗桶(1)顶部设置有自封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的数量为3

5个,所述通孔(6)直径为0.4

0.6cm。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李昌珠刘汝宽陈景震廖德志李培旺肖志红李党训吉悦娜李力曾霞张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