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级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290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层级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系统,其方法旨探索城市社区防灾由“硬抗”转变为“以柔克刚”的理念,构建完善的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城市社区现阶段韧性短板,提升城市社区系统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减轻城市社区灾害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将社区庞杂的信息按指标层级分类,根据打分的结果又可以分析每一项指标的韧性程度,为提升社区的空间布局安全、强化社区的基础设施保障、提高社区的应急救援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供依据,推进社区薄弱环节的加固与完善,进一步加强社区整体的韧性程度。性程度。性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级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韧性城市评价
,尤其是多层级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今社会体量迅速扩容,城市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日益加深,自然灾害频发链发,对城市造成的影响日益深重,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因灾害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伤残人数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上万亿元。然而采用工程措施让所有承灾体抵御一切灾害的刚性防灾减灾方式,从成本上考虑并不现实,且灾害冲击下居民的其它生活需求、社会秩序的维持、城市的经济恢复、生态环境的恢复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韧性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韧性城市是指城市系统面对各类灾害事件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它侧重于提高城市受到冲击后恢复原状的能力。韧性城市的设计理念不只要求承灾体有一定抵御灾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在灾害发生之前灾害预测、应急预案、物资、宣传教育的准备,灾害发生时物资调度、人员管理、社会秩序的维持、基础设施功能快速恢复,以及灾后的生产力恢复、经济恢复等非工程层面的能力。
[0003]韧性城市具备五大主要特性包括:(1)鲁棒性(Robustness):城市抵抗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导致的城市经济、社会、人员和物质等多方面的损失;(2)可恢复性(Rapidity):灾后城市快速恢复的能力,城市能在灾后较短的时间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3)冗余性(Redundancy):城市中关键设施备用调度能力,当灾害突然发生造成部分设施功能受损时,备用设施可及时递补和更换,保证整个系统仍能发挥主要功能作用;(4)智慧性(Resourcefulness):城市救灾资源的储备和调配能力,城市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程度优化决策资源效益;(5)适应性(Adaptability):城市适应灾害的能力,从过往的灾害事故中汲取经验,达到城市应对灾害平稳过渡的适应能力。
[0004]韧性城市的研究框架包括:(1)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韧性研究框架:针对城市系统提出健康和福祉、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与生态、领导力与战略四个维度的韧性评价框架;(2)联合国大学环境与人类安全研究所的特大城市韧性研究框架,考虑特大城市系统的尺度、复杂性、增长速度,以及特大城市在全球和国内其他特大城市之间独特的影响力,该框架基于韧性和脆性这一组对立的属性,将全球影响与本地影响、城市内部的体制、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耦合这三个主要方面纳入分析框架;(3)美国圣母大学制定了全球适应指标体系,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面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该指标体系分别由系统的脆弱性和城市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脆弱性方面考虑食品、水、健康、生态系统服务、人类住区和基础设施六个部门,每个方面由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方面考虑,每一方面共计12个指标。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则考虑社会、经济、管理三个方面。(4)国内研究者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城市韧性研究:从城市系统、韧性管理两个维度出发,建立二、三级评价指标,从整体和局部定性定量分析每个指标反映的韧性程度,并基于韧性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
议。
[0005]目前,主要的韧性城市评价方法有建模仿真法、模糊物元法和数据挖掘法等。建模仿真法适用于安全韧性城市的研究,强调城市基础设施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缺少社会制度与管理韧性层面的分析研究;模糊物元法在评价城市韧性时,评估的变量数据精确度不高,数量不充足;数据挖掘法基于当前互联网的数据资源,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统一,归并交集数据,剔除重复等处理,得到可利用的数据,但该方法数据涵盖范围广,数据量大,不适用于社区级的韧性评价。以上几种韧性评价方法主要用于仿真和理论研究方面,缺乏实际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现有的韧性评价方法缺乏实际应用,具体的说是缺少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缺少典型城市社区未来发展趋势的韧性评估方法。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社区既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防灾减灾从社区做起,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基层各类防灾资源,制定和实施社区防灾规划,增强社区应对各灾种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探索城市社区防灾理念由“硬抗”转变为“以柔克刚”,构建完善的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城市社区现阶段韧性短板,提升社区系统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减轻城市社区灾害风险。
[0010]多层级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包括:
[0011]S1:从基于韧性指标所选取的基本原则中,初选出用于社区的预设数量个韧性评价指标;
[0012]S2:通过德尔菲法对所述韧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所述社区的三级别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表,其中,每个韧性评价指标与所述社区的体量和特点相关,且每个指标的级别具有对所述社区的敏感性和代表性;所述三级别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表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0013]S3:通过逐级打分并加权计算的方式,得到每个韧性评价指标的分值;每个本级指标所含的下一级指标与权值系数相乘后再相加,得到本级的指标分值,所述指标分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0014][0015]其中,w
j
表示某级指标的权重,p
j
表示某级指标的分数,I表示某级指标对应上一级指标的综合评分;
[0016]S4:根据三级指标的定义,依次对每个三级指标进行打分,然后通过公式(1)计算相应的二级指标的分数,依次类推得到一级指标分数与总分数;按照每一级韧性指标的得分,分别描绘出社区社会与环境韧性指标分值分布图、社区制度与管理韧性指标分值分布图;
[0017]S5:根据所述社区社会与环境韧性指标分值分布图和社区制度与管理韧性指标分
值分布图,对所述社区进行分指标评价;对低于预设分数的韧性指标制定针对性规划策略并开展相应的行动计划,提高韧性指标评价分数;对高于预设分数的韧性指标保持其发展趋势。
[0018]一种多层级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系统,所述系统用于执行上述的多层级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包括:
[0019]初筛模块,用于从基于韧性指标所选取的基本原则中,初选出用于社区的预设数量个韧性评价指标;
[0020]体系构建模块,用于通过德尔菲法对所述韧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所述社区的三级别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表,其中,所述三级别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表中每个韧性评价指标与所述社区的体量和特点相关,且每个指标的级别具有对所述社区的敏感性和代表性;
[0021]分值计算模块,用于通过逐级打分并加权计算的方式,得到每个韧性评价指标的分值;每个本级指标所含的下一级指标与权值系数相乘后再相加,得到本级的指标分值,所述指标分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0022][0023]其中,w
j
表示某级指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级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独立性原则、代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以及结合数据融合的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层级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体包括:S1:从基于韧性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中,初选出用于社区的预设数量的韧性评价指标;S2:通过德尔菲法对所述韧性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所述社区的三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表,其中,每个韧性评价指标与所述社区的体量和特点相关,且每个指标的级别具有对所述社区的敏感性和代表性;所述三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表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S3:确定所述三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表中各层级的韧性指标元素权重;通过逐级打分并加权计算的方式,得到每个韧性评价指标的分值;每个本级指标所含的下一级指标与权值系数相乘后再相加,得到本级的指标分值,所述指标分值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w
j
表示某级指标的权重,p
j
表示某级指标的分数,I表示某级指标对应上一级指标的综合评分;S4:根据所述三级指标的定义,依次对每个三级指标进行打分,然后通过公式(1)计算相应的二级指标的分数,依次类推得到一级指标分数与总分数;按照每一级韧性指标的得分,分别描绘出社区社会与环境韧性指标分值分布图、社区制度与管理韧性指标分值分布图;S5:根据所述社区社会与环境韧性指标分值分布图和社区制度与管理韧性指标分值分布图,对所述社区进行分指标评价;对低于预设分数的韧性指标制定针对性规划策略并开展相应的行动计划,提高韧性指标评价分数;对高于预设分数的韧性指标保持其发展趋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级城市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社区社会与环境韧性指标分值分布图包括符合社区级特征的韧性评价因素集:所述社区级特征的韧性评价因素集包括主因素和子因素集;所述主因素包括:房屋建筑,人口特征,基础设施,交通能力,生态环境,所述子因素集包括:{房屋设防标准,自建房比例,集装箱式活动房比例},{基尼系数,就业率,平均受教育年限,老年人口百分比,未成年人人口百分比,身体或心理残疾的人口百分比,男女性别比,流动人口百分比,百人刑事案件发案率,食品安全事故数量,接受过防灾应急培训的人口百分比},{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互联网普及率,人均日用水量,人均日用电量,天然气普及率,基础设施的检测、监测与维护水平,基础设施防灾能力达标率,城乡污水收集率,垃圾分类与回收能力,危化品企业数量,社区医疗卫生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新林健富黄剑涛刘军香胡荣攀赵贤任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