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导电双金属无线充电感应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84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高导电双金属无线充电感应线圈,包括同心设置的平面螺旋线圈及平面螺旋骨架,所述平面螺旋线圈由一根高导电线材绕设于所述平面螺旋骨架上形成;所述高导电线材包括铝质导线及从依次包覆于该铝质导线外侧的结合层、铜层、屏蔽层;所述结合层为镍层、锌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高导电线材绕设于平面螺旋骨架,通过平面螺旋骨架吸收线圈本体内部的热量,并将热量导出,提高散热效果,高导电线材通过在铜层与铝芯之间设置结合层,使得铜带与铝芯线之间达到冶金结合紧密的程度,并且在铜层外侧涂覆屏蔽层,不仅大幅减小了铜的用量,并具有高导电性能,提高充电效率。提高充电效率。提高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导电双金属无线充电感应线圈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高导电双金属无线充电感应线圈。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终端越来越多,无线充电终端产品目前一般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实现无线充电,而电磁感应的方式一般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感应线圈来实现信息以及能量的传输;因此在无线冲电系统中,感应线圈的好坏直接影响充电的效率和无线充电系统的发热量,无线终端目前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因此对无线充电感应线圈的厚度,面积相应都有较大的限制,同时无线充电线圈必须有相应的电感量要求;因此在限定的空间内取得较好Q是目前线圈设计的难点,传统的无线充电线圈目前大多采用等宽等距的线圈设计方式,很难在限定的空间内取得较佳Q值,进而存在系统充电效率差,发热量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高导电双金属无线充电感应线圈。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高导电双金属无线充电感应线圈,关键在于:包括同心设置的平面螺旋线圈及平面螺旋骨架,所述平面螺旋线圈由一根高导电线材绕设于所述平面螺旋骨架上形成;
[0005]所述高导电线材包括铝质导线及从依次包覆于该铝质导线外侧的结合层、铜层、屏蔽层;所述结合层为镍层、锌层。
[0006]优选的,所述屏蔽层为掺杂有防静电剂的PET树脂,防静电剂为含有炭黑、活性炭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7]优选的,所述铝质导线的直径为0.8

1.0mm。
[0008]优选的,所述铜层的厚度为0.05

0.25mm。
[0009]优选的,所述结合层的厚度为0.003

0.005mm。
[0010]优选的,所述平面螺旋骨架包括平面螺旋体及多个径向连接柱,该平面螺旋体的螺纹间距大于等于高导电线材的直径,该平面螺旋体的螺纹之间通过所述径向连接柱连接。
[001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高导电双金属无线充电感应线圈,将高导电线材绕设于平面螺旋骨架,通过平面螺旋骨架吸收线圈本体内部的热量,并将热量导出,提高散热效果,高导电线材通过在铜层与铝芯之间设置结合层,使得铜带与铝芯线之间达到冶金结合紧密的程度,并且在铜层外侧涂覆屏蔽层,不仅大幅减小了铜的用量,并具有高导电性能,提高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后视图;
[0014]图3为高导电线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6]如图1

3中所示,高导电双金属无线充电感应线圈,包括同心设置的平面螺旋线圈1及平面螺旋骨架5,所述平面螺旋线圈1由一根高导电线材绕设于所述平面螺旋骨架5上形成;所述高导电线材包括铝质导线11及从依次包覆于该铝质导线11外侧的结合层12、铜层13、屏蔽层14;所述结合层12为镍层、锌层。该结构通过平面螺旋骨架吸收线圈本体内部的热量,并将热量导出,提高散热效果,高导电线材通过在铜层与铝芯之间设置结合层,使得铜带与铝芯线之间达到冶金结合紧密的程度,并且在铜层外侧涂覆屏蔽层,不仅大幅减小了铜的用量,并具有高导电性能,提高充电效率。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14为掺杂有防静电剂的PET树脂,防静电剂为含有炭黑、活性炭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掺杂有PET树脂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和传播,采用高比表面积的炭黑或者活性炭纤维作为抗静电剂,显著增强了导电性并发挥防静电的作用。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铝质导线11的直径为0.8

1.0mm。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铜层13的厚度为0.05

0.25mm。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结合层12的厚度为0.003

0.005mm。使得在结合层与铝芯和铜层之间形成铜

结合层

铝双相融化层,使铜非常紧密地包裹在铝芯上,提高整个铜包铝线芯结构结合强度。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平面螺旋骨架5包括平面螺旋体51及多个径向连接柱52,该平面螺旋体51的螺纹间距大于等于高导电线材的直径,该平面螺旋体51的螺纹之间通过所述径向连接柱52连接。优选的,平面螺旋骨架及径向连接柱均采用陶瓷材料,高导电线材的侧壁与陶瓷材料相接触,将线圈本体内部的热量吸收并导出,提高散热效果,降低线圈本体因高温而烧坏的频率,大大的提高线圈本体的使用寿命。
[0022]最后需要说明,上述描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导电双金属无线充电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心设置的平面螺旋线圈(1)及平面螺旋骨架(5),所述平面螺旋线圈(1)由一根高导电线材绕设于所述平面螺旋骨架(5)上形成;所述高导电线材包括铝质导线(11)及从依次包覆于该铝质导线(11)外侧的结合层(12)、铜层(13)、屏蔽层(14);所述结合层(12)为镍层、锌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电双金属无线充电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质导线(11)的直径为0.8

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电双金属无线充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维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