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235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为箱体成纵长形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在所述箱体下侧开设了作为空气进入口的进气口,而在所述箱体上侧开设了作为空气排出口的排气口,使设置在箱体内的冷却导热管的散热片靠近该排气口,另外,在将排气风扇设置成一边使箱体内空气接触所述散热片一边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空气的情况下,沿着从所述进气口吸入的风到达所述排气风扇的风道将发热部件设置在箱体内。由此一来,能够提供一种冷却能力优良的薄型电梯控制装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电梯运行的电梯控制装置。在图7中,在设置于电梯控制装置箱体101内的各种电梯运行控制电气元件中,由大功率半导体元件等构成的发热部件103被安装在散热片102等上。在适于冷却散热片102的整个散热部102a和装在散热片102上的各种电气元件等的位置上,设置了冷却风扇104,冷却整个散热片102的散热部102a的气流A经冷空气进气口105流入,并且在通过第一冷风道111向冷风流出口106送风的同时,用于冷却安装在散热片102上的各种电气元件的气流B经冷空气进气口105流入并通过第二冷风道112向冷风流出口106送风。此外,图中的107是印刷线路板,108是安装板,109是各种加装部件,113是安装在发热部件103上的电阻或由电容器等构成的缓冲器,抑制大功率半导体元件整流时所发生的峰值电压。随后在图8中,举例地示出了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3-18569公报所述的电梯系统的电梯控制装置的设置。图中的208是作为电梯控制装置而设置在图上右侧的检查门214内的主控盘,209同样是作为电梯控制装置而安装在电梯升降井202内壁上的副控盘。近年来,对于这样的配置方式,要求电梯控制装置更薄,以便对应于电梯系统设置空间缩小化而将这种电梯控制装置配置在有限狭小空间内。如以上传统例子那样,传统电梯控制装置基于通过在冷却配置于装置箱体内的发热部件时使冷却风扇的风直接吹拂发热部件,以提高冷却效果的设想,冷却风扇的设置是其转动轴面向发热部件。就是说,与图7所示传统例子一样地,为了针对配置在纵长形成的控制装置箱体内侧面的发热部件从下向上地送冷风,冷却风扇的转动轴被设置成垂直向上。而在最近的电梯系统中,如图8所示地,因废除了机械室等,所以这种控制装置就设置在电梯升降井内壁等的有限空间内,因此人们强烈呼吁节省电梯系统的设置场所空间。但根据传统设想,要对设置在纵长箱体内的发热部件直接送冷风,冷却风扇的转动轴就一定垂直向上,因而,控制装置的箱体进深(厚度)不能小于冷却风扇直径,所以难于实现箱体薄型化、即电梯控制装置薄型化,并很难将电梯控制装置安装到电梯升降井内壁等的有限小空间内。另外,转动轴比较短,因而当按照转动轴成水平方向的姿势设置薄型冷却风扇时,设置在纵长箱体内的发热部件不会受到冷却风扇的直送冷风,因而存在箱体内气流变得不合适,没有提高冷却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箱体成纵长形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在所述箱体下侧开设了作为空气进入口的进气口,而在所述箱体上侧开设了作为空气排出口的排气口,使设置在箱体内的冷却导热管的散热片靠近该排气口,另外,在将排气风扇设置成一边使箱体内空气接触所述散热片一边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空气的情况下,沿着从所述进气口吸入的风到达所述排气风扇的风道将发热部件设置在箱体内。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垂直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电梯控制装置的垂直截面图。图7是传统电梯控制装置的垂直截面图。图8是表示传统电梯控制装置安装状态的水平截面图。第一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电梯垂直移动的升降井水平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垂直截面图。图4是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在图1-图4中,1是升降井,2是电梯门,3是轿厢,4是电梯升降导轨,5是平衡电梯重量的配重体,6是配重体升降导轨,10是装在升降井1内壁上的电梯控制装置。首先,说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结构。电梯控制装置10的箱体9是适于安装在如升降井1内壁面上的且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宽度长地成进深(厚度)小的纵长薄形。在箱体9的上部开设了作为箱体9内空气的排出口的排气口11,或者在箱体9的下部,上下隔开地开设了作为空气进口的进气口12。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口11和进气口12设置在箱体9的表面上、即在箱体9安装在升降井1壁面上的状态下面向电梯一侧的面上,但也不一定是这个表面。根据安装环境的设定,排气口11也可以设置在箱体9的背面上,而进气口12也可设置在箱体9的下部,其位置可以是背面、侧面或底面。图中的符号13是设置在箱体9内的冷却导热管。冷却导热管13被设置成散热片19从排气口内侧覆盖所述排气口11。在该散热片19上,靠近散热片19地设置了排气风扇14,以便使箱体9内的空气接触散热片19并从排气口11中排出。在这个实施例中,排气口11、散热片19和排气风扇14之间是如此配置的,即排气口11与散热片19彼此相对以便来自排气风扇14的排气经散热片19而从排气口11排出,而排气风扇14的转动轴朝向为相对排气口11与散热片19之间的平行面垂直的方向。排气风扇14不必一定是相对排气口11与散热片19之间的平行面垂直的方向,例如,通过设置从排气风扇14到排气口11的管道(未示出)等手段,即若能够有效地排出箱体9内的空气,也可以在转动轴相对排气口11与散热片19之间的平行面倾斜的状态下设置排气风扇14。另外,排气风扇14的转动轴越短,则能够缩小从排气口11的表面(箱体9的表面)一侧起到排气风扇14背面(箱体9的内部背面一侧)的长度、即排气口11加上散热片19和排气风扇14的厚度,因此能够缩小箱体9的进深(厚度)。在箱体9内设置了构成电梯控制装置10的各种电气部件,其中,要冷却的各种发热部件16、如构成用于驱动轿厢3升降的马达的倒相器的电源组件,控制板等的发热元件,或者若干块同时发热的印刷线路板17等是沿从进气口12吸入的风到达排气风扇14的风道21地设置的。接着,描述工作情况。为了通过排气风扇14的作用而从排气口11中排出箱体9内的空气,升降井1内的空气从进气口12流入箱体9内。当流入的空气(冷空气)在箱体9内上升时,沿上升空气的风道21设置的各种发热部件16、17得到了冷却。通过发热部件16、17而被加热的空气(暖气)因比重变轻而增强了上升力,因此促成新鲜空气(冷空气)从进气口12流入。另一方面,上升空气到达排气风扇14与箱体9的背面之间,并且通过排气风扇14,一边冷却冷却导热管13的散热片19,一边经排气口11将所述上升空气排出箱体9。在上述冷却导热管13的下部接触冷却导热管13地设置了要冷却的发热部件16,由此使发热部件16的热量传递到冷却导热管13。被封装在冷却导热管13内的导热介质吸收发热部件16的热量并升向散热片19,接着通过被排气风扇14吹向散热片19的空气而被冷却,随后降向冷却导热管13的下部。配有各种控制机构的箱体9因在纵长薄形上部设置了排气口11,在下部设置了进气口12而成烟囱状,所以它具有容易在箱体9内产生上升气流的结构。因此,由发热部件16产生的热量通过由排气风扇14引起的箱体9内的上升气流、冷却导热管13的导热介质的吸热作用和热循环以及排气风扇14针对冷却导热管13的散热片19的强制冷却作用而非常有效地得到冷却。根据第一实施例,由于将冷却热导管13配置成相对排气风扇14平坦且通风的方向为与箱体9的表面垂直的方向,所以不会防碍控制装置的薄型化并能够提高冷却能力。此外,排气风扇14的直径大小只对箱体9的宽度产生影响,而箱体9的进深(厚度)不受任何限制,一方面,利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箱体成纵长形,其特征在于,配备有开设于所述箱体下侧的进气口,开设在所述箱体上侧的排气口,其散热片靠近该排气口地设置的冷却导热管,被设置成通过所述冷却导热管而从所述排气口中排风的排气风扇,沿着从所述进气口吸入的风到达所述排气风扇的风道设置的发热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雅洋山川茂树铃木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