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对接过程中绝缘扎线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191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对接过程中绝缘扎线缠绕装置,包括承载单元、转动单元和绕线单元,承载单元用于承载转动单元和绕线单元,转动单元带动绕线单元进行转动,绕线单元用于对电缆实现往复缠绕,承载单元包括底座和侧板,转动单元包括设置与所述底座内部的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配合的第一转动盘,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盘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绕线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配合的供线棍和转动辊、设置于所述转动辊两端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配合的内齿圈,以及与所述转动辊配合的往复移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装置通过转动单元带动绕线单元绕着电缆进行转动,通过引线块牵引扎线对电缆进行往复缠绕,使得对电缆的缠绕更加紧密。密。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对接过程中绝缘扎线缠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对接
,特别是一种线缆对接过程中绝缘扎线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新架设线路、检修及日常抢修工作中,常有耐张杆引流线搭接、导线烧断搭接,而在搭接过程中,往往因扎线绑扎不够紧密,导致接头发热而烧断导线,引起停电事件,从而导致抢修工作量加大、安全风险上升、供电可靠性及客户满意度降低。
[0003]传统的手工扎线方法中,驳散的扎线弯曲不平顺,导致绑扎工艺较差、且扎线完全裸露在外,在不停电作业的搭接工作中,易引起相间短路,人身风险上升。带电搭接工作中,两线触碰瞬间因接触不良产生弧光,易造成人身伤害,且绝缘手套直接接触导线易造成划破或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线缆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对接过程中绝缘扎线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单元(100),包括底座(101)和侧板(102),所述侧板(10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01)的两端,所述侧板(102)上设置有穿线孔(102a);转动单元(200),包括设置与所述底座(101)内部的驱动件(201)、与所述驱动件(201)配合的第一转动盘(202),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盘(202)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203),所述驱动件(20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动盘(202)进行转动;绕线单元(300),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03)转动配合的供线棍(301)和转动辊(302)、设置于所述转动辊(302)两端的第一齿轮(303)、与所述第一齿轮(303)配合的内齿圈(304),以及与所述转动辊(302)配合的往复移动件(305),所述转动辊(302)上设置有两条螺旋旋向相反的螺纹槽(A),所述往复移动件(305)与所述螺纹槽(A)配合;所述往复移动件(305)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辊(302)侧面的导轨(305a),以及设置于所述导轨(305a)和所述转动辊(302)之间的引线块(305b),所述导轨(305a)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203)上,所述引线块(305b)分别与所述转动辊(302)及所述导轨(305a)配合;所述导轨(305a)上水平设置有第三T型槽(305a

1),所述引线块(305b)包括与所述螺纹槽(A)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305b

1)、与所述第三T型槽(305a

1)配合的第二滑块(305b

2),以及设置于所述引线块(305b)侧面的紧线孔(305b

3),所述第一滑块(305b

1)与所述引线块(305b)转动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对接过程中绝缘扎线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线孔(305b

3)直径略小于所述供线棍(301)上的绝缘扎线直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对接过程中绝缘扎线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块(305b)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块(305b

1)配合的第一T型槽(305b

5)、与所述第二滑块(305b

2)配合的第二T型槽(305b

6),以及插进所述第一T型槽(305b

5)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鹏郑书毅吴瑀李义王雪雪杜伟黄伟马宗骏胥振冬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