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倾斜摄影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乡村风貌管理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乡村风貌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乡村风貌管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大部分农村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在经过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洗礼后,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大多数县市组织编制了村庄规划、农房建筑标准图集等指导村庄建设,对建筑风貌进行引导和管控,但在村庄建设管理落实上衔接仍然不足,难以实现有效实施。因此,探索乡村风貌的有效管理方法尤为重要。
[0003]目前村庄风貌管理工作由于乡村布局分散、点多面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调查,管理工作开展较为繁琐,定期监测管理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违法建设、虚报指标、随意建设的情况时常发生,因此,村庄建设管理工作存在数据匮乏、管理力量薄弱、监管难度大等管理问题。
[0004]目前普遍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拍摄高分遥感影像对乡村用地类型进行划分和规划管理,但该方法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高分遥感影像的数据精度不足,难以实现村级建筑、构筑物等小尺寸建设的管理,二是高分遥感影像为二维影像,对建筑立面风格、高度、材质等维度的建筑风貌方面存在数据缺失,不便于建筑风貌管理,因此基于遥感影像的村庄建设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为了克服乡村风貌管理上数据空缺、管理量大、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乡村风貌管理的方法,以实现对乡村风貌进行高效、科学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倾斜摄影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乡村风貌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拍摄村庄,并设定地面RTK校准点和检查点;基于无人机拍摄数据和RTK数据对村庄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得到村落三维实景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步骤S2:将三维实景模型、正射影像图在GIS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空间坐标体系的转换与校正,使得两者坐标系重合;步骤S3:在影像分析软件中将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自动化初步切割,对数字正射影像图中的建筑、构筑物等建设元素进行样本选取,通过样本的颜色、光谱波段比率、高程、高差、形状、长宽比样本特征参数的综合识别与训练,对正射影像图进行“重分类”,导出具有分类属性的格栅图;导出的具有分类属性的格栅图包括建筑物、植被、地面、水体不同属性;其中,对地面属性格栅图进行抽取样点,基于样点自动拟合生成曲面,即为数字高程模型DEM;步骤S4:基于建筑物属性的格栅图,提取并优化各个建筑边界线,并根据该优化后的建筑边界线对已在GIS中位置校准对齐的三维实景模型和正射影像图进行各建筑的提取和编号,初步创建建筑档案;步骤S5:基于分离出的各建筑的实景模型与优化后的建筑边界线,对建筑物质空间数据进行提取,构建村庄建筑物质空间数据库;具体地,对分离出的各建筑三维实景模型,将其转化为三维空间点云模型,并利用点云分析软件对建筑高度(H
x
)、屋顶坡度(i
x
)、立面材质色彩(R
x
,G
x
,B
x
)进行分析;基于优化的建筑边界对建筑长度(L
x
)、宽度(W
x
)、间距(D
x
)等进行分析;所述建筑高度(H
x
)、屋顶坡度(i
x
)、立面材质色彩(R
x
,G
x
,B
x
)以及建筑长度(L
x
)、宽度(W
x
)、间距(D
x
)等构成建筑物质空间数据;步骤S6:基于村庄建筑物质空间数据库,对村庄风貌参数要素进行总体统计和分析,计算建筑长宽比、高度、间距、色彩、屋顶坡度的参数均值,即为该村落的建筑风貌参考参数,便于县域、市域等编制农房建设图集;同时可对提交新建申请的建筑风貌进行自动初步判别和审批;对提交新建建筑风貌进行自动初步判别和审批的方法为: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提交申请的建筑平面图、立面效果图等图像进行智能分割和识别,提取长宽高、材质色彩、屋顶形式等,并基于建筑风貌参考参数进行评价值计算;步骤S7:利用无人机定期拍摄生成村庄三维实景模型与正射影像图,通过以上S1
‑
S5方法建立最新村庄建筑模型与图斑,并与原始村庄数据库进行对比发现变化;然后基于建筑风貌参考参数对发生变化的建筑进行评价值计算,根据该评价值评估变化图斑的协调性;对协调度低的建筑进行定位和放大,发送至监管部门人员,实现对村落建筑风貌的立体监督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倾斜摄影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乡村风貌管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洁,黄文灿,王量量,游玉峰,全峰梅,徐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