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26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型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包括管壳、调控管、软管和夹闭机构;管壳设有引流腔和导液孔,引流腔的内壁与调控管的外壁螺纹连接,导液孔设于引流腔的端部,导液孔导通引流腔的内外;调控管置于引流腔内的侧壁设有输液孔,输液孔导通调控管的内外;调控管置于引流腔内的端部设有堵头,调控管的转动用于控制堵头移向和移离导液孔;软管置于引流腔外,软管与导液孔连接导通;夹闭机构设于管壳外,夹闭机构用于夹闭和导通软管;本方案将开关改为内置,所以固定时不会对病患造成不适,夹闭机构也避免了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工具进行夹闭的情况,即切实解决了现有胸腔引流管临床使用不便的问题。流管临床使用不便的问题。流管临床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的
,特别涉及一种改良型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是最常见的临床操作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胸部手术后的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液体,促进肺复张,均衡纵膈两侧的压力。
[0003]传统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管径较粗,材质较硬,患者疼痛感较为强烈,且开关装置过大,不好固定,随着加速康复理念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临床使用较少,而另一种管径较细的胸腔引流管虽然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临床使用较多,但无自带的开关装置,护士更换引流瓶或转运患者时,常常需要夹闭胸腔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腔造成人为性的气胸,危及患者生命。
[0004]临床上,夹闭胸管时需使用两把止血钳进行双向夹闭,若碰到需紧急夹闭引流管的时候,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工具进行夹闭,而患者家属也难以掌握止血钳的用法。
[0005]为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以解决现有胸腔引流管临床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型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包括管壳、调控管、软管和夹闭机构;所述管壳设有引流腔和导液孔,所述引流腔的内壁与所述调控管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导液孔设于所述引流腔的端部,所述导液孔导通所述引流腔的内外;所述调控管置于所述引流腔内的侧壁设有输液孔,所述输液孔导通所述调控管的内外;所述调控管置于所述引流腔内的端部设有堵头,所述调控管的转动用于控制所述堵头移向和移离所述导液孔;所述软管置于所述引流腔外,所述软管与所述导液孔连接导通;所述夹闭机构设于所述管壳外,所述夹闭机构用于夹闭和导通所述软管。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液孔呈条状,多个所述输液孔围绕所述调控管的周壁布置一圈。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堵头插入所述调控管的端口内,所述堵头与所述调控管的端口之间夹持有密封圈。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控管置于所述引流腔外的侧壁设有把手,两所述把手相对设置于所述调控管的两侧。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闭机构包括导向台和活动夹;所述导向台与所述管壳设有所述导液孔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夹与所述导向台滑动安装,所述活动夹与所述导向台围闭的空间内设有所述软管,所述活动夹的滑动用于夹闭和导通所述软管。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台沿其轴向设有导向槽和置管槽,所述置管槽设于两所述导向槽之间;所述活动夹设有遮挡块、导向条和夹闭面;所述遮挡块与所述置管槽围闭包裹所述软管;两所述导向条分别滑动安装于两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夹闭面与所述遮挡块斜向连接,在往远离所述管壳的方向上,所述夹闭面呈往外倾斜设置;所述活动夹靠近所述管壳的移动用于夹闭所述软管,所述活动夹远离所述管壳的移动用于导通所述软管。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台和所述遮挡块两者相对表面分别设有扣合槽和扣合块中的一个,所述扣合槽和所述扣合块邻近所述管壳布置,所述扣合槽与所述扣合块的扣合用于定位所述活动夹的移动位置。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由于管壳和调控管均为管状,并且没有设置外部开关,所以在进行固定的时候不会对病患造成抵压而形成不适,而所述调控管的转动用于控制所述堵头移向和移离所述导液孔,所以还同时保留的开关控制功能;更进一步的,又由于所述夹闭机构用于夹闭和导通所述软管,所以也避免了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工具进行夹闭的情况;即本技术切实解决了现有胸腔引流管临床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未夹闭软管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夹闭软管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1的管壳与导向台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1的活动夹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如下:
[0023]10、管壳;11、引流腔;12、导液孔;
[0024]20、调控管;21、输液孔;22、堵头;23、密封圈;24、把手;
[0025]30、软管;
[0026]40、夹闭机构;41、导向台;411、导向槽;412、置管槽;413、扣合块;42、活动夹;421、遮挡块;422、导向条;423、夹闭面;424、扣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型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其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管壳10、调控管20、软管30和夹闭机构40;管壳10设有引流腔11和导液孔12,引流腔11的内壁与调控管20的外壁螺纹连接,导液孔12设于引流腔11的端部,导液孔12导通引流腔11的内外;调控管20置于引流腔11内的侧壁设有输液孔21,输液孔21导通调控管20的内
外;调控管20置于引流腔11内的端部设有堵头22,调控管20的转动用于控制堵头22移向和移离导液孔12;软管30置于引流腔11外,软管30与导液孔12连接导通;夹闭机构40设于管壳10外,夹闭机构40用于夹闭和导通软管30。
[0029]在进行应用时,由于管壳10和调控管20均为管状,并且没有设置外部开关,所以在进行固定的时候不会对病患造成抵压而形成不适;在需要完全关断导通时,只需转动调控管20,以使得堵头22移向并封堵导液孔12即可;类似的,若需要解除关断,也只需转动调控管20,以使得堵头22移离导液孔12即可;而需要进行夹闭操作时,只需利用夹闭机构40对软管30进行夹闭即可,并可随时根据需求解除夹闭机构40对软管30的夹闭,以恢复软管30的导通。
[0030]综上所述,此实施例将开关改为内置,所以固定时不会对病患造成不适,夹闭机构40也避免了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工具进行夹闭的情况,即切实解决了现有胸腔引流管临床使用不便的问题。
[0031]为确保引流腔11的液体流动顺畅,此实施例优选设置为图2所示,此时输液孔21呈条状,多个输液孔21围绕调控管20的周壁布置一圈,所以液体能够同时流经多个输液孔21,避免了出现孔位不足而影响流速的问题。
[0032]为了实现堵头22的安装,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譬如调控管20与堵头22的一体成型、卡接、粘接或螺纹连接等,而此实施例则优选设置为图2所示,此时堵头22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壳、调控管、软管和夹闭机构;所述管壳设有引流腔和导液孔,所述引流腔的内壁与所述调控管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导液孔设于所述引流腔的端部,所述导液孔导通所述引流腔的内外;所述调控管置于所述引流腔内的侧壁设有输液孔,所述输液孔导通所述调控管的内外;所述调控管置于所述引流腔内的端部设有堵头,所述调控管的转动用于控制所述堵头移向和移离所述导液孔;所述软管置于所述引流腔外,所述软管与所述导液孔连接导通;所述夹闭机构设于所述管壳外,所述夹闭机构用于夹闭和导通所述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孔呈条状,多个所述输液孔围绕所述调控管的周壁布置一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插入所述调控管的端口内,所述堵头与所述调控管的端口之间夹持有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自带开关的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管置于所述引流腔外的侧壁设有把手,两所述把手相对设置于所述调控管的两侧。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罗敏刘婷敖福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