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肺叶术后胸腔负压引流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肺叶术后胸腔负压引流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目前已被胸外科医生广泛使用,这种微创方法减少了胸壁的创伤,加速了术后康复的过程。术后需要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有助于胸腔内液体和气体排出体外,促进肺复张,预防肺部感染,重建胸腔内正常负压并且可以发现术后漏气、出血和乳糜胸等并发症。肺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的清除也取决于充分引流,目的是通过促进肺复张并且避免纵膈移位。插入胸腔引流管的位置也有要求,如果放置得太高,则位于其下方的胸腔积液不易引流;若将其放置得太低可能会因隔膜的压力而弯曲、折叠,也会影响积液排出。有时引流管还会刺激横膈膜,导致呼吸时出现顽固的打嗝或剧烈疼痛导致患者呼吸受限。
[0003]传统采用32F硅胶引流管外接水封瓶对患者进行引流,然采用此种方法会存在以下缺点:
[0004]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大、胸内残腔较高,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肺叶术后胸腔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球(10)和引流管(20),所述负压球(10)的两端分别设有入液口(11)和出液口(12),所述引流管(20)的一端通过入液口(11)与负压球(10)连通,所述出液口(12)处设有密封塞(121),所述引流管的型号为16F。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叶术后胸腔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0)包括与入液口(11)连通的连通部(24),所述连通部(24)与入液口(11)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肺叶术后胸腔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24)的端部设有与入液口(11)配合的导向部(25),所述导向部(25)的直径沿远离入液口(11)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导向部(25)的最小直径小于入液口(11)的直径,所述导向部(25)的最大直径与入液口(11)的直径相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肺叶术后胸腔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0)上还设有手柄(26),所述手柄(26)位于连通部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叶术后胸腔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液口(11)的外壁上套设有套环(13),所述套环(13)的直径小于入液口(11)的直径,且所述套环(13)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套环的侧壁上设有吊环(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叶术后胸腔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朝坤,周鸿志,王徽,刘德胜,沈长军,王丹,刘丹,李明前,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